往期回顾

2010-10-18 08:50
中国新时代 2010年8期
关键词:戴尔电动汽车商业

往期回顾

中国B2C:丢失十年,厚积薄发(2010年7月号)

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来,中国先后有30多家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上演过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但是,这里面却唯独没有电子商务的热闹,尤其没有B2C的热闹。十年来,中国网民数量从1000万暴增到4亿多,增长40倍之巨。但是,中国B2C领域,依然没有出现能够超越十年前8848那样耀眼的明星企业。时光对于中国B2C来说,仿佛是丢失的十年。今天,中国电子商务能否厚积薄发,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电动汽车时代来了?(2010年6月号)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一大瓶颈就是能源。目前我国能源已经面临高油价、高依赖、高污染的“三高”压力,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迫在眉睫,节能减排、逐步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中国以及全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电动汽车的时代必将到来。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应更多地针对现阶段汽车产业和能源产业的实际问题去考虑如何发展电动汽车产业。

国民待遇还是超国民待遇?(2010年5月号)

谷歌中国的撤出,在海内外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讨论,不管定论如何,人们意识到,谷歌事件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谷歌中国的来去自由,其本身就表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已经越来越成熟。人们在讨论中厘清了一个基本事实:一个谷歌走了,一定会有很多个谷歌成长起来,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

追随“两会”代表 走进新时代(2010年4月号)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回暖的中国,新的一年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中稳住阵脚,继续领跑世界,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引擎?世界关注着。

2010年的“两会”是一个开启新时代的大会。站在新世纪又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上,新的一年中国能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新的姿态奔向未来,再创新的十年辉煌?历史注视着。

让我们追随“两会”代表,走进刚刚开启的新时代……

戴尔维新之路(2010年3月号)

由单一的直销模式,转而进入传统零售渠道,这一变革,几乎颠覆了此前人们对于戴尔公司的认识。截止2009年第4季度,戴尔中国的消费业务已经连续9个季度保持增长,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戴尔变革的正确性。

2010 十张商业新秀面孔(2010年2月号)

中国经济在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重新步入增长的快车道,因此,2009年,在危机中崛起的商业新一代格外引人瞩目。这里我们讲述的并不是那些商业“黑马”一夜暴富的小概率事件,而是那些“板凳要做十年冷!”、能耐得住寂寞的“独行侠”,在风光的背后是这些商业新秀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创业史。

我们遴选了10位商业新秀面孔,从他们的商业故事中,我们所关注和思考的是在经济的低谷以及狂热时,他们如何在危机中潜伏和崛起、如何可持续地发展,使基业长青、如何更好地掌控产业的未来方向?

在华跨国公司:环保真相(2010年1月号)

本期封面故事将视点集中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上,审视在华跨国公司是否存在于生产过程中执行“双重标准”以及在遵照执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方面是否到位、相关监管是否缺失等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扫描”这样的一个横断面,引起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跨国公司以及本土企业乃至全社会对我国的环保现实高度重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将环保监督变为公开、透明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摈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在现阶段,尤其要杜绝以非环保的方式制造所谓环保产品的得不偿失的发展路径。

后危机时代(2009年12月号)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我们面对的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已成为目前多方关注的问题。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新一轮大发展积极做准备,中国经济已领先步入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在4万亿投资计划和10万亿新增银行贷款的缓冲下,中国企业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正在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过渡,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后危机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时代。展望未来,专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危机留下的创伤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深远影响,“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此可见,前路依然扑朔迷离。

事实表明,“后金融危机时代”还存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可谓“一切皆有可能”。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共同来解析这个似乎暂时还无解的问题,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戴尔电动汽车商业
戴尔·卡耐基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莫夫里太太家的怪物
电动汽车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