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化妆品消费者认知度调查

2010-10-29 02:54于春媛刘东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3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法律法规化妆品

文◎于春媛 刘东红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妆品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对化妆品的消费需求无论是在数量、品种还是质量等多方面都在迅速增长。北京作为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之一,是发达城市化妆品消费的代表。本文对北京市化妆品消费者的购买情况、使用情况、消费者对化妆品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以期了解目前发达城市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认知程度。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350 份。其中男性占62.3%,女性占37.7%;已婚占30.9%,未婚占59.1%,未填占10%;20 岁以下占34.3%,20 至30 岁 之 间 占34.6%,30至40 岁 之 间 占14.3%,40 至50 岁 之间占8.0%,50 岁以上占7.7%,未填占1.1%;初中以下学历占5.7%,高中学历占14.0%,大专学历占10.0%,本科学历占57.1%,硕士以上学历占13.1%;月收入1000 元以下占32.9%,1000 元至2000 元 占27.7%,2000 元 至5000 元占22.0%,5000 元至10000 元占8.0%,10000 元以上占2.9%,未填占6.5%;

在职业构成中,学生占15.1%,公务员占11.7%,工人占6.0%,服务业占9.7%,事业单位占8.6%,教师占6.3%,公司职员占24.6%,医务者占0.9%,军人占3.4%,财务人员占4.0%,律师占0.3%,金融占2.0%,艺术占0.9%,IT业占2.0%,退休占2.9%,其他职业占1.6%。

化妆品已成为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

经调查,53%的受访者每月化妆品消费在100 元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城镇居民的平均月收入约 为1800 元,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访者每月用于化妆品的支出占月收入的5.6%以上,由此可见,化妆品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

从购买渠道分布上看,商场、超市和化妆品专卖店仍是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主要渠道,占78.4%,但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电视购物和网上购物渠道因其快捷、方便的优势而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占到受访者的11.3%,已经赶超了批发市场、美容美发店和直销方式。

▲选择去美容院做护肤的人越来越多

品牌和口碑成为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关键因素

调查表明,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依据是化妆品品牌(占39.3% ),其次是朋友推荐(占25.6%)和产品说明书(占18%),而营业员介绍和价格因素居后(分别占7.8%和7.3%)。此外,62%的受访者比较担心或非常担心化妆品的安全性;28%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化妆品的广告宣传,72%的受访者表示相信或部分相信化妆品的广告宣传。

多数消费者遇到化妆品不良反应时选择沉默

对受访者在使用化妆品过程中是否发生过不良反应以及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后是否向相关方索赔或投诉的调查中,38%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发生过不良反应(皮肤损害、红斑点、发痒或红肿),但只有3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发生不良反应会向相关部门索赔或投诉。这表明,与其他健康相关产品(如药品、保健食品)类似,消费者在化妆品出现安全事件后仍处于弱势地位。

72.3%的消费者经常或偶尔去美容院做护肤

对受访者在美容院使用化妆品的调查情况显示,经常或偶尔去美容院做护肤的占受访者的72.3%;72.9%的受访者表示会关注美容美发店中使用的化妆品质量;当问及在使用美容院化妆品时会关注哪些信息时,关注品牌的受访者最多(占37.3%),其次是说明书(占25.2%),再次是美容师介绍(占20.6%),最后关注的才是批准文号(占16.8%),这也印证了前面的调查结果,即品牌和口碑已经成为化妆品销售的关键因素;当问及受访者是否会使用效果虽好但对人体有害的美白化妆品时,85.7%的人表示不会使用,而仍有14.3%的人表示会使用。

染发剂的安全隐患消费者最为担忧

当问及长期使用哪种化妆品会危害人体时,结果显示染发剂居首(32.6%),后面依次是烫发剂(28.1%)、彩妆(18.6%)、粉底(9.2%)、防晒剂(6.4%)和护肤品(5.1%)。这方面的调查表明,目前消费者对化妆品尤其是染发剂和烫发剂的安全状况不无担忧。

官方数据成为消费者判断化妆品安全与否的首要依据

受访者在被问及化妆品安全应包括的内容时,选择产品适用性(过敏、功效不适合)的最多(21.6%),然后依次为毒副作用(17.3%)、产品真假(12.9%)、质量差(12.3%)、效果不好(11.8%)、产生依赖(11.7%)。

调查显示,相关检测报告和政府官方信息是受访者判断化妆品安全性的第一依据(67.2%),朋友推荐占16.8%,其余依次为标签说明(9.1%)、广告(6.5%)、其他(0.4%)。

80%的受访者不了解化妆品法律法规

在对受访者是否了解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查中,80%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只有3 人填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名称,这表明目前消费者对化妆品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当问及受访者谁是化妆品安全事件的第一责任人时,认为是生产企业的占40.2%,认为是政府监管部门的占28.7%,再后依次为经销商(17.8%)、广告商(9.4%)、消费者(2.5%)、其他(1.4%)。可见大多数人将化妆品安全事件归咎于生产企业和政府部门。

在被问及当前对化妆品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时,86.3%的受访者认为处罚弱或一般。同时,98%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对化妆品进行监管。

对化妆品法律法规修订工作的建议

建立化妆品风险监测和安全评估体系。此次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目前化妆品的安全状况存在担忧,这与近年我国化妆品安全事件频出,如滑石粉事件等密切相关,这些化妆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使得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产生了质疑。因此建议在法规中明确建立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和安全评估的相关条款,并在相关配套文件中对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以及安全评估的内容、政府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和执行的工作程序以及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等进行详细的规定。

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与体系。应在法规中明确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检验机构、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在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应承担的责任。

建立化妆品使用单位监管条款。此次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选择在美容美发店内使用化妆品,目前的法规中没有针对这些化妆品使用单位的条款,在这些使用单位中也存在诸如购进使用不合格化妆品,私自分装配制化妆品等安全隐患。因此,应在法规中写入针对这类使用单位的监管条款。

建立行之有效的罚则。消费者使用化妆品出现安全问题后多数选择不投诉,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现行的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过低,即使消费者索赔成功,相对较高的投诉成本换来的也仅仅是退款或者换货,因此消费者在权衡利弊后,往往选择放弃投诉。鉴于这种情况,法规中应列入“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负全部责任”等条款,可以参照《食品卫生法》设定对于消费者所受伤害的“惩罚性赔偿原则”,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改变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

增加对新兴事物的监管条款。此次调查发现,通过电视购物、网络和直销方式购买化妆品的消费者大有人在,但是在现行法规中对于这种新型无店销售模式的监管条款还处于空白,使其成为监管盲区。建议在法规中增加对这类新兴事物的相关管理规定。

增加对化妆品广告宣传的管理。调查发现,对于化妆品宣传,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持相信或部分相信的态度,而产品的品牌效应离不开大量的广告宣传,尤其是名人代言广告几乎是所有品牌化妆品宣传采用的屡试不爽的方式之一。因此加强和规范化妆品广告的管理也是法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建议在法规中规范化妆品广告内容,明确责任主体,强调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并加大违规广告的处罚力度。

强调企业对产品质量负责的概念。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在化妆品安全事件中企业应当负主要责任。而众所周知,原料质量和产品生产过程对化妆品安全与否至关重要。“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企业对产品质量负责的概念应当充分渗透在法规中,使企业注重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建立定期发布化妆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制度。调查结果表明,相关检测报告和政府官方信息是受访者判断化妆品安全性的第一依据,由于目前化妆品监管存在多头执法,如何统一发布化妆品质量安全信息,使公众及时了解和获取准确权威的化妆品安全信息是法规制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大化妆品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此次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消费者缺乏化妆品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加大法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以促进企业的自律行为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今后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途径(网络、现场咨询、进社区、分发宣传册、公益广告等)向消费者普及化妆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法律法规化妆品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