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高铁:“悠游”的梦想与现实

2010-11-03 09:47浙江杭州涂建敏
观察与思考 2010年11期
关键词:都市城市化高铁

■浙江杭州 涂建敏

沪杭高铁:“悠游”的梦想与现实

■浙江杭州 涂建敏

在城市化的梦想照耀下,渴望自由迁徒的“悠游”梦境与现实的户籍制度正在日益冲撞。

好像是很多年前的一部片子。情节早已经模糊了,片名《开往春天的地铁》,却因为羽泉略带沧桑的歌声,而一直被人记起。以具象的地铁作为城市的指征,来承载片中男女主人公在大都市里日渐飘乎与迷离的爱情。在 “城市化”语境下,生活节奏的骤然加快,外部世界的不断物化,却无法停止内心中悠游于春天的念想。

这回能表达“悠游”状态,是关于一条高速铁路的。

那一天(10月26日),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沪杭高铁,将两地联系得更加紧密。同城媒体更是高价租用了一架直升飞机,以期见证这样一个迅疾的速度:在高铁试运营期间,试验者甚至将列车飙到了420公里的世界最高时速,超过了波音737飞机起步时的速度。

沪杭高铁开通后,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至40分钟。这几乎是城市上班族出门后公交车上数站的距离。用这样的时空来重新感受城际的概念,城市的边缘正在逐渐被打破,“朝发夕至”的定义可以重新阐释:居住在杭州的市民,一早起来,搭乘城际高铁来到上海。白天,在上海滩边88层高的金茂大厦内,与世界瞬息万变的金融流、信息流、物流紧张连通;夜间,坐于西湖边的茶楼内,与三两好友品茗谈天,或者是,在南山路喧嚣的酒吧内,沉醉笙歌夜舞。

这或许就是未来的“长三角都市圈”的生活状态。沪杭高铁继沪宁高铁之后的开通,表明这个都市圈正被加速融合。早于今年6月22日,由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涵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五地的“长三角都市群”,被定位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功能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两地各有侧重,上海着重发展金融、航运等服务业;杭州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

以理论来看,当城市化率突破3 0%后,“城市化”开始进入加速阶段,都市圈开始居于主导地位。此前的美国纽约都市圈、日本的东京都市圈,成此绝佳演示。“长三角都市圈”的确立,将以“世界第三”的气势,在某种层面上,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走势。

“城市化”对于杭州市民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名词。2007年在杭州城北近郊一个叫瓶窑的小镇,良渚古城遗址的开掘,厚重的泥土城墙,让人们看到远在4600年前夏禹时代的先人们在世界上最早的筑城史。不过,现代“砖家”们的理论显然突破了这种传统“城邦”文明的理念。

在城市化的梦想照耀下,渴望自由迁徒的“悠游”梦境与现实的户籍制度正在日益冲撞。城乡“二元化”结构让进城人口在城市的平等待遇受到挑战。“城市化”显然带来了房价上涨。如高铁提速般上涨的房价,反过来又给“城市化”带来挤压效应,高房价并不符合城市人群的公共利益。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另一个关于拆迁的话题。“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原本是一个伪命题,然而,基于改善民生的发展主题,却在现实操作中,屡屡与民众的个体利益相对立。

梦想照耀现实。都市人群基于交通便捷后的快速流动,越来越打破了秦汉以来传统的“编户齐民”时代的亲缘结构。人类联系日益紧密,却又变得更为疏离。曾经的对个体自身的过于关注,逐渐转化为对公共秩序、外部空间、城市管理、公民社会、现代法制的参与意识。城市在这种互动中,朝向于更包容、更开放、更自由亦更有序。

在开往春天的地铁里,一部叫《蜗居》的电视剧的主角海藻,因为现实而改变了理想。而那部被逐渐淡忘的影片中,一对主人公建斌和小慧依然徘徊于略显困境的现实中,都市人“悠游”的理想仍有些飘乎不定。

猜你喜欢
都市城市化高铁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高铁会飞吗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第一次坐高铁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