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Ⅲ标准挤压地炼空间?

2010-11-14 09:09石杏茹曹惺璧
中国石油石化 2010年5期
关键词:炼厂炼化油品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曹惺璧

国Ⅲ标准挤压地炼空间?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曹惺璧

国Ⅲ标准强制实施后,对油品质量要求更高,给在夹缝中生存的地方炼化企业带来更大冲击。

2010年元旦,可能会成为我国环保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天起,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实施两年之久的成品油国Ⅲ标准,将在全国普遍推行。包括广东、福建、河南、湖北、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在内的9省市将率先完成从国Ⅱ汽油到国Ⅲ汽油的升级。国Ⅲ标准接近欧Ⅲ标准,在含硫量等方面要求比目前有明显降低。其含硫量要求小于150ppm,而国Ⅱ只要求小于500ppm,下降了七成,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

就在大庆石化、镇海石化、天津石化、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金陵石化以及武汉石化等国有炼化企业积极备战国Ⅲ汽柴油标准的同时,北京已经开始研究制定机动车“国Ⅴ”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相关准备工作。2012年前后,北京机动车排放标准将从2008年实施的“国Ⅳ”升级为“国Ⅴ”。

油品质量的每一步提高,伴随的都是炼化成本的大幅增加。中国石油化工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朱煜在第七届中国石油商贸大会上表示,从国Ⅱ到国Ⅲ,国内炼厂需要增添加氢处理装置对油品进行脱硫,估计全国炼厂需要增上4000万吨加氢装置。这部分设备的投资将高达500亿元。对国有大炼厂来说,这笔资金都是不小的数目(镇海炼化为了生产国Ⅲ标准汽油,先后共投资了4亿元进行脱硫技术改造)。它更使身份“先天不足”外加政策“后天掣肘”,本已摇摇欲坠的地方炼化企业日子更加困难。有些地方小炼厂所出汽油硫含量高达1200ppm,连国Ⅱ标准都不到,摆在它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被合并整合甚至淘汰,要么投入巨资添置设备、改善油品质量。

◎国Ⅲ标准强制实施后,地方炼厂油品质量相对落后的弊端将使之进一步丧失原有的市场,降价带来的效果有限。 供图/CFP

成本大幅上涨

我国油品品质提升速度非常快。欧盟从欧Ⅰ到欧Ⅲ的实施过程花了8年的时间,而中国从第一套质量标准体系到国Ⅲ的实施过程比欧盟提前了两年。国Ⅲ标准能否顺利实施,是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大局的大事件。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告诉本刊记者:“对地方炼化企业来说,虽然压力很大,但实行国Ⅲ标准是大势所趋。企业只有主动迎合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新机遇。”

国Ⅲ标准的实施,地方炼厂考虑更多的还是成本问题。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是规模较大的地方炼化企业,汽柴油的年产能可达210万吨。其办公室主任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还没有开始考虑国Ⅳ或者国Ⅴ标准。”确实,将要在全国推开的国Ⅲ标准已经够让他们头痛的了。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2009年年初就开始为国Ⅲ标准做起了准备:前半年主要进行评估、设计和论证工作,7月份开始生产,再到11月份生产出达到国Ⅲ标准的汽油。据其办公室主任说:“前后在技术和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高达八九千万元,占其年利润的30%。” 2008年跻身十大地炼的依次为利津石化、弘润石化、宝塔石化集团、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安邦炼化有限公司、昌邑石化有限公司、华星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恒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富海集团。在十大地炼中,一次加工能力最大的利津石化也仅有500万吨/年,排名第十位的中国富海集团只有160万吨/年。据昌邑石化调查,排名在前十位的地炼都为迎接国Ⅲ标准进行了脱硫技术改造,前十位以下的基本没有。

推广国Ⅲ标准汽油后,地方炼油厂油品质量相对落后的弊端无疑将凸显。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Ⅲ标准实施后,地炼原本就不大的成品油市场空间将更为狭小。

息旺能源分析师刘传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地方炼厂设备相对较好,而广东和东北各省的地方炼厂由于装备差等影响,日子会更加难过。“如果生产国Ⅲ标准的汽油成本太高,有些小炼厂可能考虑继续生产非标油。”

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也这样担忧:“国Ⅲ标准全国推行后,地炼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可能会继续生产严重污染环境,但能带来高利润的非标油,这可能会影响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局。”

姚达明认为,为了使国Ⅲ标准顺利实施,地方炼厂需要努力,在改进技术设备方面加大投资,同时也需要国家对地炼进行政策支持。

加速整合

2009年,地炼本已严峻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地方炼厂受到了政策的围剿。先是1月开始,进口燃料油消费税提高了8倍。到了5月,国家发改委又明确提出淘汰落后产能,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到2011年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年炼油装置关停并转,这些都令许多小炼厂命悬一线。国Ⅲ标准的全面推行,更是挤压了地炼的生存空间。要想继续成品油炼制业务,保持原有的炼油型发展模式,地炼必须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加氢”、“脱硫”等二次加工水平,保证油品质量。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丁海成表示:“这样的发展模式适合加工规模在300万吨甚至500万吨以上的地炼企业。”刘传军认为,当前如果严格执行国Ⅲ标准,中国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地方炼化企业只有两条路可走:被国有大型石油公司兼并,或者自身合并联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部长林琳也告诉本刊记者:“国Ⅲ标准实施将加剧地炼的整合步伐。”

从国家实行的产业政策角度看,很多地炼都属于落后产能,整合地炼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以及国家出台的产业振兴计划无疑给整合提供了契机。国Ⅲ标准的全国推行推动了这种整合速度。

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国化工集团通过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形式对地方炼厂加紧跑马圈地。不过正如刘传军所说:“并购是你情我愿的事。规模较大的地方炼厂,可能比较幸运,被几大石油巨头看好,获得满意的价格;而规模较小的炼化企业,如果不通过相互合并联营的方式扩大规模,则可能面临被关停的危险。”

齐鲁证券分析师陈雷表示:“炼化本身应该是一个以规模发挥效益的行业,只有上中下游协同才能发挥行业效能。山东地炼只有整合成一家大集团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解决行业内多年来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与国有大企业抗衡。如果不整合,就有可能全部被大集团合并。 ”

猜你喜欢
炼厂炼化油品
高端油品怎么卖
油品运输市场一年走势图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SP/GF-6规格分析及油品性能要求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智能化油品分析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炼化企业的中国高度
驰放气回收在炼厂中的实践
重大炼化科研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