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包装中的丝绸织物

2010-11-14 13:49袁宣萍陈百超
丝绸 2010年12期
关键词:织锦丝绸器物

袁宣萍,陈百超

(浙江工业大学 艺术学院,杭州 310023)

中国传统包装中的丝绸织物

袁宣萍,陈百超

(浙江工业大学 艺术学院,杭州 310023)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丝绸既是一种优美的织物,又是一种高档的包装材料,包装形式也多种多样。织物包装可分为三类:典雅的书籍与书画的包装,精致的高档器物包装,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包装。丝绸本身的质地、色彩、纹样与包装物配衬,不但是实用与艺术的结合,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代表了一种文化。因此,丝绸在中国传统包装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丝绸织物;传统包装;包装设计

中国传统的包装设计,以其天然的材质和独特的形式语言,传达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韵味。纺织品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包装材料,特别是丝绸织物,不仅包装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仍用于一些高档食品、礼品或生活用品的包装,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然而,目前对于古代丝绸的研究,主要以服饰面料为主,对于作为传统包装材料的应用研究甚少。为此,笔者梳理了相关资料,试对中国传统包装中的丝绸作一阐述,希望能在应用范围内拓展对古代丝绸的研究范围。

中国丝绸用于包装的历史久远。从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和玉器上,发现器壁外附着的丝绸织物的痕迹,说明当年在珍贵的青铜礼器外包裹着丝绸。传世的书籍和书画艺术作品用丝绸包装;高档贵重的瓷器、漆器、金银器可以用丝绸包装;大量生活用品,从茶叶、香料到各种随身用品均可用丝绸包装。丝绸包装不仅种类丰富,且包装形式也层出不穷。丝绸包装可以说是中国丝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典雅的书籍、书画包装

书籍与书画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包装十分讲究,既侧重于材质和图案纹饰应用,又注重包装的技巧。从古代的书籍装帧来看,早期的简策是编连卷装,这种形式影响到早期的纸本书籍,甚至书画的装帧也大多采用卷轴装。这些筒形的卷子需要包装时,一般用一块双层的长方形织物,锦缎为面,素绢为里,考究些的四周加上织锦缘边,一端系上带子,将卷轴或经卷放在另一端,卷收起来,用带子扎紧,再加上墨书标签,以为取用方便。如果包装的是佛教的法典,这块品物就被称为“经帙”。如图1所示,为珍藏于日本东大寺的唐代经卷包装——“最胜王”经帙,用团花织锦为面料,加上华丽的宝相花织锦缘边,体现了唐代设计繁花似锦的装饰风格。同类经帙也大量见于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中。

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大批文物,主要是佛经写本和佛教壁画,年代上迄南北朝,下至五代,前后有500多年的历史跨度。这些佛经写本大多是卷轴装,被发现时是用经帙的形式包装好的,有的再加上包袱,一卷卷、一叠叠地堆置在一起。西方冒险家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掠去的大量经卷与壁画,被分散到英、法、俄、日等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由于西方一些考古学家不懂中国古代经卷的包装形式,轻易地将经帙与经卷拆分开来,把织锦的经帙当做美术品,把经卷作为古代图书,分藏博物馆和图书馆,对研究敦煌文书的原始形态带来极大的困难。

后世的经籍包装也极为精美。如为长方形的经折式装帧的经册,也是用一块方形的双层织物,外为锦缎,里为素绢,将经册包覆起来,外面束以绦带,并缝上标签。清宫中书册之类的物品,往往采用这类包装方法。如图2所示,为清代乾隆时期的锦缎包装《白伞盖仪轨经》。此经典的装帧样式来源于对古印度佛经装帧形式的仿效而略作变化,称为“梵夹装”,用上下两块雕绘精美的护经板夹住经页,而外面则以黄色锦缎包裹。更为独特的是,锦缎外再用五彩绦带密密地包缠,绦带一端用一鎏金铜环扣,用以束紧经册,既方便实用,又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图1 唐代经卷包装“经帙”Fig.1 Brocade Packing of Sutra in Tang Dynasty

图2 经缎和系带包装的佛经Fig.2 Buddhist Clipping Packing Wrapped up with Satin and Tied up with Silk Ribbon

如图3所示,为清嘉庆时期的织锦插套及包袱装《心经》。此经典以五彩织金锦为书衣,外护硬纸函套,其表面亦裱装同样的织金彩锦,内外一致。经册为传统“经折装”。因此册经文为御笔抄录,所以在函套之外更包以云龙纹锦缎包袱,束以绦带,重重包装,以示敬重。由于清宫中御题书册等类物品较多,又多有相对统一的包袱包裹,因此在绦带上缝白缎子一条,上书“乾隆六十三年(1798)二月朔日”字样,以便于及时查找。

图3 织锦包装《心经》Fig.3 Brocade Packing of Heart Sutra

另外,丝绸也被广泛用于字画的装裱,比较典型的是锦囊匣和书画装裱。古锦囊匣的制作常用木胎,后多用纸板。明末清初的学者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记录:“卷册用旧锦做囊或紫白檀做匣。匣内衬宣德小云鸾白绫。以檀末掺新棉花为胎,不但展舒发香,且能避虫。”如图4所示,为清乾隆年间的织锦《威狐获鹿图》卷轴画套,画套为杏黄色的金线织锦,压黑色包边。画套上的白玉别子仿汉玉蝉形;画套内衬白绫,上有质庄亲王永瑢设色《秋景山水》,右方贴淡青色绫签,隶书“威狐获鹿”四字。内装《威狐获鹿》卷轴。由于清朝帝王注重骑射,特别是乾隆帝酷爱射猎,几乎每年都要到塞外狩猎,表现这方面活动的书画作品非常之多。而这幅《威狐获鹿》就是其子永瑢以自己的山水画包装父亲的《威狐获鹿》,不仅反映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又彰显了乾隆帝的“十全武功”,而同时也使包装的形式有所创新,以画包画,别开生面。

图4 织锦卷轴画套Fig.4 Brocade Hanging Scroll of Painting

2 优雅的高档器物包装

高档器物如贵重的玉器、漆器、瓷器、金银器,或本身就是文物,主人在爱赏之余,在包装形式上也别有风格。这类包装的要旨在于欣赏与把玩,追求的是包装的趣味,因此所用的包装材料也相当名贵,包装形式很丰富,设计与制作新颖。如用织物包装,往往也是一块双层的包袱皮,将织物的两只角在器物表面打结,既达到了包装的目的,同时打结本身又是一种优雅的装饰,以彰显器物的华美。本文以漆器和瓷器为例说明。

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漆器生产的高峰期,唐代以来,作为饮食器与酒器的漆器逐渐被瓷器等代替,漆器本身成为一种包装,如漆盒、漆箱等。但高档的漆器又往往用纺织品加以包装,素雅的织物配上描金剔花的漆器,自有一分独特的美感。在唐代贵族墓的壁画中,可以见到侍女手捧包裹漆盒的形象。有意思的是,在清代宫廷的漆盒设计中,有一种叫袱系纹的漆盒设计,匠心独具地模仿纺织品包装漆盒的形式,将其固定在漆盒上。这可能是人们见到纺织品包装漆盒的样式优美典雅,不忍在使用过程中将包装丢弃吧。如图5所示为清朝雍正时期的一只“袱系纹漆盒”。盒为长方形,平底,黑漆描金折枝佛手、石榴寿桃,寓意子孙满堂,万福长寿。别具一格地模仿包袱样式,将银灰地上菊花万寿的织锦纹样、褶皱的质感与蝴蝶结,表现得自然逼真,如不仔细观察,会令人产生错觉,以为它就是包袱皮裹着的漆盒。同类漆盒在清宫中还有不少,它源于对包装形式的模仿,极具艺术表现力。

图5 袄系纹黑漆盒Fig.5 Lacquered Case with the Design of Knotted Bundlee

高档瓷器也有用纺织品装饰包装的。如图6所示,为清代乾隆时期的青花五彩袱系纹瓷瓶,模仿了青花瓷的锦缎扎系包装。梅竹图案的青花瓷瓶,腹部包着一块色彩鲜艳的花卉纹锦缎,青花的沉静与丝绸的热烈、瓷器的冷硬与丝绸的温软,分别在色彩和质地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画家高超的写实手法,将丝绸的褶皱与打结的效果表现得惟妙惟肖。这种袱系纹装饰手法,将丝织品包装高档器物的艺术样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6 五彩袱系纹青花瓶Fig.6 Blue and White Vase with Polychrome Drape Design

除了上述包袱装以外,还有用丝绸做成袋套,直接将器物装在里面的。有的虽然用竹木藤器等包装,但在包装盒、箱的内部衬垫上丝绸,或在竹木藤器的边缘用织锦缘边,使其显得华丽、高贵,以提高档次。

如图7所示,为清朝乾隆年间的楠木卧囊装鼻烟壶盒,盒为方形,盖为套入式,内饰黄色“卍”字梅花蝴蝶锦。卧囊为海棠式,盛装瓷胎洋彩鼻烟壶20只。洋彩鼻烟壶形似一朵朵盛开的海棠花。腹壁开光内绘天竹、兰花、灵芝等花卉,画面组合一副为“天仙祝寿”图。这件包装采用卧囊式设计。卧囊是在硬质材料上开挖出与所装器物相似的形状,于内衬垫柔软棉絮,并蒙以绸锦类织物。卧囊式设计可以起到固定器物、缓冲撞击的作用,尤其适合瓷器、玉器等易碎物品的包装,是中国传统的包装手法。

图7 楠木卧囊装鼻烟壶盒Fig.7 Nanmu Case with Snuff Bottles on a Brocade Pad

3 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包装

从广义上说,一切生活用品都可以用织物进行包袱式包装。在中国传统包装中,各种食品、小型家具、日用器皿、装饰品甚至部分兵器的包装,都可以用纺织品为之,有些还可以挂在居室中或系在身上,作为装饰。这类包装不比书画、文玩的包装讲究“精”,而是注重包装的功能与技巧。首先是突出它的实用性,对物品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次是实用性与技巧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包装的功能,使之得到升华,具备审美的情趣。本文以家具、乐器、兵器、食品及日常器物的包装为例简要说明。

家具包装:不少珍贵的家具,在不用要收藏起来时,经常是用纺织品进行包装的。如屏风、案架、衣物箱等。在日本皇室舍入东大寺的供佛珍品中,有一个袈裟箱袋,一个屏风套(图8)。屏风套的制作方法是将一长条形麻布对折,两侧各接上一块布,盖上有两粒小纽扣儿,需要时可以盖住口沿。各种盒、箱类包装也是同样,特点是织物经过裁剪缝合,以适合各种家具的外形。

图8 日本东大寺藏屏风套Fig.8 Cover of Screen Preserved in Todaiji Temple, Japan

乐器包装: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琴衣(图9),它用较柔软的纺织品材质制作,可减少表面磨损并方便携带。另外,在历代人物画中也见到过乐器的包装形态。如唐代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一宫廷女性手抱着筝一类的乐器,神态落寞,乐器外面套着精美的织锦套子,团花图案隐约可见。唐代壁画中也有几处怀抱乐器的侍女形象,她们手上的乐器也是以纺织品包装的。相关实物,如日本东大寺一件完整的唐代琵琶袋子,蓝绿色的底子,正面装饰着雍容华贵的大宝相花,及其美丽动人(图10)。

图9 古代的琴衣Fig.9 Cover of Guqin

兵器包装:有些兵器也是用纺织品包装,不过常用纺织品作面,用柔韧坚定的皮革为里。如装弓的弓囊,装箭的箭袋等。如图11所示为清代乾隆时期的织金银缎面皮囊,兵器的阳刚之气与织锦的阴柔之美在纺织品包装中融为一体,使人生出“侠骨柔肠”的联想。

食品包装:以茶叶包装为例说明。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上流社会对茶具的使用非常讲究,山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套从烘焙、研磨、过筛、烹煮、引用到储藏的一套金银茶具,金碧辉煌,这是唐代皇室舍入法门寺的供佛珍品,从而解开了唐代宫廷茶道的程序与内容。从唐代至明清,各种茶叶包装可谓汗牛充栋,可惜至今没有足够的研究。文献记载中经常出现的“茶袋”,应是一种纺织品包装。同类的例子还有中药的包装(图12)、茶叶的包装及各类干货的包装等,至今在民间还能找到不少这样的包装形式。

图10 日本东大寺保存的唐代琵琶包装Fig.10 Cover of Pipa in Tang Dynasty Preserved in Todaiji Temple, Japan

图11 箭 囊Fig.11 Arrow Containers Covered with Brocade

图12 中药包装Fig.12 Packing of Medicine

日用器物包装:一般来说体态较小,造型各异。常见的如梳妆镜的镜套,放茶杯、茶壶的外套,放香料的荷包,插折扇的扇套,放眼镜、怀表的眼镜套和表袋,放首饰及串珠的手袋,甚至放钱的钱包等。数量众多,小巧玲珑,人见人爱。有些器物包装袋可以作为装饰品带在身上(图13)。

图13 缎面缀花铜境套Fig.13 Satin Mirror Cover

4 结 语

在中国,人们从事包装活动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史前社会最简单的陶器的结绳包装,到唐宋明清皇家宫廷的精美包装,到散见于各地的民间包装,处处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表达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纺织品在中国传统包装艺术中实用极为广泛,特别是丝绸,以其柔软华丽的质地、优美的纹饰,在包装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笔者认为,如果对历史上与民间各种纺织品包装形式做一整理研究,一定能为当代包装艺术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

注:本文多幅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编的《清代宫廷包装艺术》。

[1]黄能馥.陈娟娟.中华历代服饰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2]赵丰.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J].东南文化,1996(1):12-14.

[3]松本包夫.正仓院裂と太平の染织[M].东京:紫红社,昭和59.

[4]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包装艺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

[6]中国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M].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1999.

[7]冯增木.中国书画装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Silk Fabric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cking

YUAN Xuan-ping, CHEN Bai-chao

(College of Ar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Silk is not only beautiful for looking, but also good for packing. In ancient China, silk packing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usage, one used for packing of books and paintings, one used for expensive objects and vessels, and the other for various accessories in daily life. Furthermore, both decoration and function are shown on the silk packing, with a sort of Chinese culture. So, sil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design of packing.

Silk; Traditional packing; Packing design

J524.2;K876.9

A

1001-7003(2010)12-0040-05

2010-09-03;

2010-10-07

袁宣萍(1963― ),女,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史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织锦丝绸器物
瑶族织锦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遥望“丝绸路”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织锦古韵(七绝)
路上丝绸
丝绸情调
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