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预测在广北地区岩性油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2010-11-15 08:36邓江洪江汉油田分公司开发处湖北潜江433124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波阻抗岩性油藏

邓江洪(江汉油田分公司开发处,湖北 潜江433124)

储层预测在广北地区岩性油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邓江洪(江汉油田分公司开发处,湖北 潜江433124)

江汉盐湖盆地由盐岩、砂岩、泥岩等混合岩相组成,在储层预测中容易造成层位标定的不确定性和波阻抗反演的多解性。在盆地北部广北地区的勘探开发中提出了岩性油藏储层预测及评价的技术思路,共分为4个层次:一是进行基于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微相研究的小层对比;二是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藏定性识别;三是基于波阻抗反演及少井拟合的岩性油藏静态定量评价;四是基于多井拟合的岩性油藏动态定量评价。整个过程既分层次又统一,使得岩性油藏的储层预测及评价精度不断提高。此方法减少了钻探风险,增加了江汉油区地质储量。

储层预测;波阻抗;反演;地震属性

岩性油藏是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复杂隐蔽,勘探难度大[1]。广北油田位于蚌湖洼陷的西部,紧邻生油中心,东接王场背斜,西邻浩口断裂带,北为钟潭断裂带,面积18km2;受北部单向物源以及构造背景的影响,发育一套盐湖相三角洲沉积体系,湖平面的升降运动使三角洲不断地进积和退积,在时空上砂泥岩频繁接触,广泛发育有岩性圈闭。在广北地区的勘探开发中笔者提出了岩性油藏储层预测及评价的技术思路,共分为4个层次:一是进行基于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微相研究的小层对比;二是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藏定性识别;三是基于波阻抗反演及少井拟合的岩性油藏静态定量评价;四是基于多井拟合的岩性油藏动态定量评价。应用该技术对该区岩性油藏开展了储层预测及动态评价,成功部署了广43-1井、广38-5井、广38-6井等滚动评价井,初步完成了对广北地区岩性油藏的评价。

1 基于小层对比的岩性油藏定性识别

地层对比的原则是保证地层的等时性,实现方法是确定等时面。广北地区的含油层位为潜三段4砂层组,下伏于潜三段3砂层组下部。潜三段3砂层组下部为一套盐、泥岩交互的盐韵律地层,第12套盐韵律之下的泥岩与潜三段4砂层组砂泥岩层顶部相接,为一高自然伽马泥岩,其厚度大、分布广且稳定,代表了一次广泛湖浸,在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曲线上都有表现,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连续性好的强振幅。通过区域连井剖面的精细对比(图1),发现潜三段3砂层组下部第12套盐韵律之下的泥岩可作为全区小层对比的标准层。

在小层对比的基础上开展沉积微相分析。广北油田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相带上,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支流间湾等沉积微相。根据岩心观察,主要见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压扁-透镜状层理,冲刷-充填构造、砂球、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见植物炭屑。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典型的水下分流河道为高-中幅微齿化钟形或箱形;河口坝为中-低幅漏斗形或箱形与漏斗形的组合形式;支流间湾为低幅齿形。利用此测井相解释模版可快速从测井曲线上识别沉积微相。根据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测井相等方面的相标志,结合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潜三段4砂层组为湖相三角洲沉积。

从沉积相规律及砂层展布情况来看,广北地区沉积时发育有多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自西向东逐渐尖灭,局部有砂岩厚度快速减薄的情况,这些尖灭线正是岩性油藏成藏的封堵条件。因此,开展精细储层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图1 广北地区对比图

2 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藏定性识别

通过对广北地区三维地震工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经频谱分解、沉积体系分析、波形分析、地震相分析、属性提取、相干数据体分析等综合解释分析后,识别出若干异常体(岩性体)。由图2可见,地震属性与地质法预测结果符合较好,广38-5井、广43-1井所在井区异常体(岩性体)清晰可见。

图2 广北油田潜三段4砂层组1小层地震属性预测图

3 基于波阻抗反演及少井拟合的岩性油藏静态定量评价

由于当时没有井钻遇上述地震异常体,所以只有利用异常体(岩性体)之外的邻井(广43井)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及密度反演。

研究采用了基于模型的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法进行砂体预测。求得相对波阻抗后,再与由各井绝对波阻抗曲线拟合的阻抗趋势(低频背景)相加,得到绝对波阻抗数据体。由于潜江组特殊的岩系组合,通过反演未能完整预测储层信息,通过在电测曲线上拾取主要岩性如砂岩、盐岩、泥岩的属性参数值(表1),发现波阻抗并不能很好地区分上述岩性,而用密度可以很好地将它们区分开。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地震约束测井反演获得密度数据体,进行岩层厚度预测。对由井旁地震道反演的密度曲线进行分层解释,得到砂岩的厚度,然后读取密度反演曲线上砂岩段的上、下门槛值,制作砂岩等厚图。

表1 广北油田潜江组不同岩性属性参数值

4 多井拟合的岩性油藏动态定量评价

岩性油藏储层预测及评价结果可以指导部署开发井位,但岩性油藏横向变化快,在约束井较少的情况下,预测的岩性油藏边界准确度不高,应选择最有利部位部署钻井,以免落空。一旦钻井发现油藏,就可以根据发现井的测井数据,再进行一次储集层预测,使预测精度有所提高,为第二次开发井部署提供依据。依此类推,整个开发方案编制过程是动态过程,储层预测不仅是三维空间的精细储层预测[2.3],也是时间序列上的储层迭代预测,这样,到查明储层空间展布时,油田整体方案也就完成了[4]。

2002年2月,根据完钻的广43井资料进行第一次精细储层预测及评价,在广43井区东部成功部署广43-1井,钻遇油层37.6m,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同年6月,根据完钻的广203井资料进行了第二次储层预测及评价研究,得到了精细解释构造图及砂岩厚度图。

2009年10月根据老井资料进行了第3次储层预测及评价研究,这次的预测是在大量评价井约束下完成的,精度比较高、范围比较大,得到的构造图及砂岩厚度图精度也较高。

根据储层预测结果,部署钻探了评价井广38-5井,该井钻遇差油层2.6m,经压裂改造后获日产3t的稳定产量。从生产动态分析认为该区还存在较大的供油范围,因此,在沉积相模式思想的指导下,深化相控储层预测研究及地震储层预测研究,分析认为其邻近有较厚砂体存在。于是成功部署了开发井广38-6井,实际钻遇油层18.4m,自喷日产20t以上,预测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0×104t。

5 结 语

岩性油藏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工作,包括进行基于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微相研究的小层对比,构造精细解释,定性识别岩性油藏;二是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藏定性识别技术,包括频谱分解、波形分析、地震相分析、相干数据体分析等;三是基于波阻抗反演及少井拟合的岩性油藏静态定量评价,包括波阻抗反演、伽马反演、密度反演等;四是基于多井拟合的岩性油藏动态定量评价,包括测井等时精细小层对比、储层建模、动态与静态结合分析等。广北地区岩性油藏勘探开发的成功表明了上述技术的有效性。

[1]柳保军,陈开远,史忠生,等.潜江凹陷盐湖沉积储集层分布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2):74~76.

[2]王西文.在相对波阻抗约束下的多井测井参数反演方法和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3):291~299.

[3]王西文,周嘉玺.滚动勘探开发阶段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和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16(4):206~270.

[4]王西文,刘全新,吕焕通,等.储集体预测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2):189~193.

P631.44

A

1000-9752(2010)05-0227-03

2010-07-20

邓江洪(1964-),男,1987年江汉石油学院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与油田规划研究工作。

[编辑] 龙 舟

猜你喜欢
波阻抗岩性油藏
波阻抗技术在煤矿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波阻抗使用单位规范问题探究
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及应用
波阻抗反演技术与砂体理论模型的对比
低渗岩性气藏压降法计算库容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