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舞台人物

2010-11-16 07:09邵新峰
剧影月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锡剧姑母珍珠

■邵新峰

走上锡剧表演的舞台已有十几个春秋,演过很多戏,扮演过很多角色,其中最让我有收获的一个角色是《珍珠塔》中的陈培德。

《珍珠塔》是锡剧的经典传统剧目,在江南地区家喻户晓,人尽皆知。2001年,剧院打造新版《珍珠塔》,同时推出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明星版”,另一个就是由我们青年演员担纲的 “新星版”。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演员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机会,一次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是院方领导对我们的一次考验。我在剧中扮演“陈培德”一角。我知道,一个演员要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必须要创造角色,理解人物,体现人物,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把握角色的主题,挖掘人物的性格核心,这样的人物角色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可以说,进入锡剧院以来,我是第一次在剧中扮演一个戏份较多的重要角色,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感到很荣幸,又有一些担心,怕自己演不好。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观看了来自不同剧团演出的不同版本的《珍珠塔》,希望从中汲取前辈们的表演经验。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有自己的优势,完全去模仿某个人的戏路是不可取的。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分析剧本的主要内容

主题思想是一个作品的灵魂,剧中一切冲突的铺排,一切人物的设置都是为体现主题思想而存在的。演员只有了解了作品的思想倾向,才能在创作中体现出作品的主题精神和灵魂。《珍珠塔》这部戏从小到大我已经看过无数遍,里面的台词也早已烂熟于心,它主要讲述的是河南方卿,家道中落,奉母命投亲借贷。因遭势利姑母羞辱,负气而回。自幼与方卿青梅竹马的表姐陈翠娥,敬佩方卿穷不失志的骨气,暗将稀世珍宝——珍珠塔藏于点心包内,赠于方卿带回。风雪归途中,方卿遭劫险些丧命。三年后,方卿高中头名状元,乔装改扮成江湖艺人,二次来到陈府,将藏有黄金印的干点心包回赠表姐。势利成性的姑母仍冷眼相待,方卿唱道情予以讽喻。姑母为其情理所动,将失而复得的珍珠塔赠于方卿。我在找准剧本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反复认真仔细地研读剧本,理清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脉络,揣摩剧中人物的个性,以便在刻画人物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基础形象,在进入排练之前做好预习。因此,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我出色地完成了导演给我的任务,塑造了一位重情义、明是非、懂得知恩图报、具有亲和力的姑爹舞台人物形象,得到了领导、专家的认可和观众的喜爱。

二.用真情来打动观众。

“戏无情不动人”,如果在演出时,只要稍稍脱离剧中人物之情,观众就会感到戏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不动人。《珍珠塔》许婚一折对我来说是整场戏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我表演的一次挑战。陈培德一马追到九松亭,面许婚姻,力请方卿回府,他对方卿父母有感恩之念,对妻子的言行有愧疚之意,对方卿有怜惜之情,所以他情真意切地跪在地上来恳求松树为媒,此举感动天地,感动方卿。要演好这一折需要一个演员倾情投入到剧中去,入境、入情,把自己完完全全融入到戏中。因此每一次排演这一出,我总是被陈培德的这份恩情所打动,眼泪也就不由自主在眼眶里打转了。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这是我多年来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所感悟到的。

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应当重视生活对艺术的滋养,凡是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这是唯一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戏曲艺术离开了“源头活水”,戏曲所表现的程式就会干枯、空洞。演员如果离开了“源头活水”,就缺乏活力,缺乏内在情怀,所以我平时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在《珍珠塔》“哭塔.造信”一折中体现了陈培德对女儿的呵护之心。眼神、形体、唱腔、念白,都要表现得恰到好处。陈翠娥因方卿遭劫伤心卧床不起,陈培德为安慰女儿假造书信。在这出信中有信、戏中有戏的折子中,我着力与眼神的运用。我在生活中不仅观察自己父亲对子女呵护备至的慈爱之情形,更用心去体验一个父亲的情愫,把自己对女儿发自内心的种种关爱之情加以细细忖度而融入角色之中,把一个想尽办法安慰女儿、不失幽默风趣的慈父形象俨然展现在观众面前。每当演到此处,台下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心里倍感自信与欣慰。

在整个排演过程中,我请教了剧院中有资历的前辈,他们给予了我指导、帮助和鼓励,通过排演《珍珠塔》,让我在专业上有了新的进步与飞跃。一次排练就是我艺术之帆重新启航,一次演出就是我锡剧情怀愉悦飞翔,我醉心于这飞的感觉。当然我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演出过程中不断完善。以上是我塑造角色的一点心得,愿与大家分享。

猜你喜欢
锡剧姑母珍珠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种”珍珠真神奇
最后的快乐时光
最后的快乐时光
二胡在锡剧伴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因果
我的四姑母
雨珍珠
取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