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结合

2010-11-16 07:09李燕
剧影月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声乐歌唱舞台

■李燕

声乐课程的内容是声乐技能训练、声乐基础理论和艺术实践三个部分构成,它是一门既有理论,但更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实践性特点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重视并合理安排好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声乐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普通院校音乐学科的声乐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能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而在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能把声乐课与艺术实践比较紧密地结合一起,看成是着重于技能训练的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同步培养,容易造成舞台表演不能完全体现课堂学习的成果,因而影响学生的艺术表现积极性。因此,重视实践性应该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

1.寓教于始。声乐教学往往从最简单的发声训练开始,我们容易会把这些练习看成单纯的机能训练,甚至被叫做“开声”,这就犯了一个认识上的错误,似乎发声联系与歌唱表现无关,实际上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最简单的发声练习,指导学生从这里就开始表现音乐,把每一条发声练习唱得很乐感、很投入、很动听,从起步就同时开始音乐表现的培养和训练,这十分重要,但也是几乎所有的声乐教师忽视的问题,我们往往会觉得声音训练好了再唱歌,唱歌的过程中再研究音乐的表现,所以也会出现学生声音很好却“感觉”不好,课堂里很好却舞台上不行,其实,这是声乐教学中不能分割进行的部分。因此,我们从发声练习开始就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唱得很美很动听,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良好起步,而且,从我的教学实践中证明,这样有表现的练习得到的训练效果比简单地发声要好得多,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身体也随之积极运动了,声音技巧的训练也相对容易掌握。

2.寓教于严。严格训练学生的演唱表现意识,即使是初学的学生,即使是程度很浅的歌曲,也要要求学生很“乐感”地演唱,不能因为课堂教学环境和表现环境的差别而懈怠;往往会有教师和学生认为在课堂里不必过分认真,到舞台上再表现就可以了,实际上除了一部分心理素质比较好,有表现天份和表现欲的学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舞台上的心理胆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我们许多学生考试和演唱失常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的实践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养成学生良好的歌唱表现习惯有极大的作用。

3.寓教于形。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采用个别课形式,主要是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个别授课是发展学生嗓音特点,提高歌唱技能的主要教学方式;近十几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学科逐渐形成了以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的教学形式。虽然有适应规模招生的因素,但如果好好把握,其中不乏有利的因素,因为小组课教学形式主要是讲授一些共性歌唱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训练,并展开相关知识的讨论,互相提问、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互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常常给学生提供演唱表现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演唱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千万不能有轻视集体课、小组课的倾向,这实际上更能够体现教师综合的“教”的能力,全面的音乐素养。

个别课与小组课、集体课都是实践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个别课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各不相同的生理构造和个性气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但个性之中也有共性,如歌唱的呼吸、发声、吐字、共鸣调节等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基本相同,这些方面的教学可以通过小组课或集体课的形式来达到教学目的,这样还有利于弥补声乐个别课教学中基础知识、声乐理论等方面的不足。在小组课或集体课中,我们把重点放在歌唱、发声、基础知识中具有共性的一般规律上,解决学生容易犯的通病,避免了教师毫无意义的重复教学。那些进步明显的学生,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全组的共同进步。学生们通过观察老师对某一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和示范时,观察到老师如何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学生不同的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寓教于演。在声乐教学的同时,应该充分注重舞台课程和表演课程的结合,为了培养学生能适应考试、比赛、舞台演出,有时我们把集体课放到舞台上,一个同学在舞台演唱,其他学生当观众。学生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面部表情,教师都给予细致指导和传授。声乐是一个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差别较大的艺术,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声音认识存在与客观环境的差异,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声音技术的走样,甚至产生心理的负担。集体课的这一改进或延伸,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舞台表演的自信心,为学生的社会艺术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舞台实践是声乐艺术实践的主要形式,舞台实践性教学是歌唱能力培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是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课堂教学到实际应用的必要环节。舞台实践形式是多样的,组织教学观摩、演唱会、班音乐会、校音乐会以及各种演唱比赛、技能大赛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领悟、把握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和表现手段,体现声乐艺术的魅力,音乐艺术是一种直接经验,在声乐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参与过程,把亲身参与作为获得音乐美感体验、形成音乐审美能力、提供综合音乐素质的主要手段,达到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的目的。歌唱就其本质而言,是需要人们心灵与身体两方面都投入其中的艺术活动。无论是参与歌曲创作、歌曲表演还是歌曲欣赏,都需要人们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在学习声乐技巧的过程中,舞台的演唱是其检验学习质量的一方阵地。美好的歌唱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相结合,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这也是歌声与形象完美统一的结果。

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必须把表演艺术的实践环节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并作为检验声乐教学的成果,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培养其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把舞台实践作为声乐实践教学的重点,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遵循创新人才培养原则,保证学生的良性成长。

5.寓教于理。和任何学科一样,声乐教学同样离不开教学理论的研究。赵宋光教授指出:“发声科学与声乐艺术的联合互惠,要从表演艺术的领域扩展到音乐教育领域,才能进一步加强其生命力,进一步发挥社会效益。对待科学与艺术联结的结果,应当卸下我们民族久远以来的两大包袱—贬低主义和宗派主义。21世纪是一个多元整合的世纪,科学与艺术应当联袂联姻。”学习声乐的学生应具备娴熟的演唱与表演技能是毋庸置疑的,具有完备的声乐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历史发展到现在,声乐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但是,传统的声乐教育更多地强调一对一的技能传授,忽视声乐理论的研究与教学,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带有经验主义色彩,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和把握声乐演唱的真谛及有关技能,所以我们在强调声乐实践教学的同时,不能否认声乐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必要性。

声乐理论与技巧同歌唱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声乐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声乐技巧作为基础,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艺术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也可以反过来补充声乐理论与技巧,两者相辅相成,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熟练了学生的声乐技能技巧,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步走向完善,增强语言能力。声乐实践需要声乐理论的指导,我们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并且把它作为声乐学习的基础。

二.声乐教学的指导原则

声乐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个“教”与“学”相结合的活动,为了提高声乐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明确两个原则:

1.教师为主体学生为教学对象和以学生为主体兼有。传统的声乐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这种做法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歌唱家,仍然是目前国内外专业声乐教学的方式,而且是不可动摇的。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和招生规模所带来的学生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普通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似乎不能完全采用这样的方式,不易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现代音乐教育将学生看作音乐学习的主体,将音乐教学活动看作是挖掘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只有真正确立起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力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

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科声乐教学应该把这两方面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尽量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要以提高技能为目标设计教学形式和进程,把学生需要的、想学的技能教给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给学生传授新技能,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和技术拓展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需要为他们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以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声乐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联系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的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密切关注学生、社会的需求,在课程实践、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安排充裕的实践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实践环境和更多的实践机会,要根据学校师资、设备及校园文化的情况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性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原则。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建立起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基础,舞台实践性教学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的体系,把声乐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保证对学生进行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全面训练的前提下,把科学、实用的技能教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地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加强管理,明确要求,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进行成绩考核评定。明确、规范每一个环节评分标准,综合评定成绩。

总之,声乐课程的教学,始终都是无法离开声乐训练和演唱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就学校教育而言,歌唱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势必要紧紧抓住声乐教学中课堂的发声训练、作品练唱和舞台表演等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研究声乐教学的重点环节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努力提高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声乐歌唱舞台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