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下国产电影中故事精神的表达

2010-11-16 14:46李萍
电影评介 2010年10期
关键词:小武人性受众

一、 故事,当今国内电影生产的薄弱环节

故事的讲述与故事精神在电影中的严重缺失,使得观众对国内电影的欣赏热情大大缩减了。例如近些年的影片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等,曾经叱诧风云的第五代导演处在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固然,这些影片给受众提供了美轮美奂的视觉快感,但传统的审美习惯不会因视觉美感而抵销,观众对于故事的期待并不会因视觉的盛宴而消弭,所以,过多的追求视听语言上的求新和豪华阵容会使得观众审美疲劳,没有一个好的故事讲述,形式上也会逐渐枯竭。我国是一个故事大国,故事的素材几乎用之不竭,如何在当今早已远远超越前人的各种条件下去讲好一个故事,值得电影人猛醒与深思。

贾樟柯作为新生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对新生代不同于老一辈电影人的重新审视。然而淡化故事情节,追求真实的再现生活,非职业演员的启用,对长镜头的推崇,这些都一度成为新生代导演用以标榜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小武》、《世界》、《站台》以及《三峡好人》的推出,尽管国外有人称道,但国人却并不看好。生活的原生态虽然可以最直观的展示出人物的生存状态,但艺术永远有别与生活,她需要的是创作者在对生活进行感受和感悟之后的提炼和加工。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可以作为吸引观众的方法,而故事讲述出的精神却显示的是创作者对于生活独特的感受能力、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内许多电影正是缺少这样一种可以引导受众的精神性,所以观众对他们总是不太满意。贾樟柯的电影《小武》以一个小偷的叙事角度讲述了小武因家庭的排斥,朋友的疏远而沦落游荡于街头,成为了一名被警察“示众”的小偷。影片以一种生活流的方式纪录着小武的生活状态,甚至包含了创作者对于这样一种人物的肯定和关怀。故事叙事的角度在作品中常常带有着最权威的话语,受众会在无意识当中跟随讲述者的权威,接受编导的立场与看法。所以创作者有什么样的伦理价值观,就会带给观众以什么价值观的影响。从《小武》这部影片,我们看到,影片的叙事角度直接影响着受众,编导对人物的同情大于批判,处处立足于为小武开脱,一味地说明他之所以如此全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对于这样一位没有任何意愿改变自身甚至甘愿沦为小偷的社会青年,电影给我们的价值观念可是说是消极的。

李杨的电影《盲井》以谋杀者的视角去讲述一系列关于谋杀的事件,创作者表现出的伦理价值观与人类美好的情感是矛盾的,《盲井》作为一部以“人性”作为其特色的电影,应该说在故事表达上没有能将“人性的光辉”带给受众。犯罪分子只是“人性”醒悟,并没有改变。他仍然是一个谋杀者的角色定位,导演对谋杀者的“人性”当成了肯定与赞颂,这显然是表错了情,只会误导观众。人性在艺术表达上与人的本性相去甚远,换句话说,旨在引领时代进步的艺术作品应该歌颂人性中的善良,人的尊严,而不仅仅是人的本性。当今电影人应该以时代的责任感去讲述更美好

二 、比故事更重要的是精神

故事是长期以来人们伦理价值诉求的媒介,人们期待听故事,看故事,在故事当中满足伦理价值的期待和寻找情感寄托,所以从古至今即便故事的载体不断扩大和更新,但人们对于故事的期待兴趣有增无减。

电影首先是一门在银幕上讲故事的大众化艺术,由于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可以将故事逼真的表现在银幕上,相比较文学而言,她的直观、生动,形象使得受众对其垂爱有加。曲春景老师曾经讲过:“从故事之与人心的主要魅力和价值上讲,故事能震撼观众的基本条件有两个,其一,故事情节在观众的经验把握之内,不论古今中外素材,其内在逻辑,与当下观众的日常生活有某种类似性和相关性;其二,有某种人生态度造成的、与人物生死或命运相关的一系列行动。”[1]即,“相关性”是故事引起共鸣的先决条件。好的故事本身应该具有吸引读者和受众的魅力,无论从人物性格、情节、细节、结构安排等等,很显然,好莱坞的许多经典影片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首先最基本的,应该让观众坐在影院出神和专注的去欣赏一个故事。然后对于电影而言故事精神远比故事本身来得更为重要。这也就是“相关性”性中最为要紧的地方。只有在故事精神上引起观众的共鸣,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才能继续。这一点中国古典名著已经给了我们相当多的宝贵启示。故事母题存在种类无限,甚至故事讲述也可以不受形式的限制,但关键的是故事精神的表达,故事的表现形式要服务于故事精神的表达,历史实践证明,极端的追求视听语言效果和原生态的记录大多没有也很难讲述好一个故事。故事精神的传达需要的是故事内容和讲述形式的完美统一。而这至关重要的故事精神并非属于某一个民族,国家,它属于整个人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体现出的人性美好的光辉。是人类情感中共同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对与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渴望。

“好莱坞电影通过它叙事策略“不变”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如何讲故事并不是观众所要通过电影获得的最终意义,而故事中传递出的健康与快乐,真实与善良的情感表达才是电影这种艺术表现手段所要赋予我们的最美丽的价值呈现。故事文本可能只有一个,但讲故事的方式却可以不受形式的限制,艺术最根本的使命在于表现生命力的真善美的存在。”[2]此言不虚,这才是我们应该想追求的,这才是艺术最根本的使命。 一个成功的艺术文本,表现出的应该不仅仅是某个民族而更应该是感动整个人类的情感。

注释

[1]曲春景.《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科学、历史、人文科学科卷》. 第252页

[2]陈凌.《比故事更重要的是情感——从电影<穿reada的女王>看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电影评介》.2008年10期. 第45页

[1]赵孝思、沈亮 .《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罗伯特•麦基(美).《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创作的原理》. 周铁东译 .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

[3]尹鸿 .《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小武人性受众
逼近人性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剥花生的智慧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小武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