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方言影视剧盛行的原因

2010-11-16 14:46袁志刚,谢鹿萍
电影评介 2010年10期
关键词:影视剧普通话方言

近年来,方言已经成为影视剧对白的重要构成要素,特别是一些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影视剧,更是做足了方言的文章。例如:张国立在《手机》中用四川话说“做人要厚道”;倪萍在《美丽的大脚》中操着一口熟练的陕北方言;江西籍导演易寒拍摄的《遥望南方的童年》,剧中演员使用宜春方言等。诸多影视剧中部分台词使用方言对白,或者完全采用方言对白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语言现象。本文试从这种现象产生的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方言影视剧对普通话的影响等角度入手,阐释其出现的必然性。

一、外部原因

在市场信息化、生活现代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以普通话为载体的主流文化引领着社会的潮流。但在社会转型时期,自由、开放、繁荣的社会必然会引领文化走向自由、开放、繁荣,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诉求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人们对以普通话为载体的话语空间逐渐反映迟钝、麻木的时候,方言往往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新鲜感。也正是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使人们产生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方言影视剧之所以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因为其亲切、朴实、自然的语言能产生自我文化认同,因而增强了方言影视剧的亲和力与吸引力。方言影视剧中运用方言可以在展示地方风情的同时,直接拉近当地群众与艺术的距离,而且能收到一种幽默效果,这种艺术风格的确给“审美疲劳”的观众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普通家庭都拥有购买电视机的经济实力,在电视观众的数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电视观众的构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在城市中过起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二是老年电视观众的不断壮大。在农民工和老年观众中,大多数人由于各种原因不会讲,甚至听不懂普通话,就算能听懂一些,他们也认为他们自己的方言是最好、最亲切的语言。这些人理所当然希望看到用他们自己方言拍摄的影视剧。这样一来,也就为方言影视剧提供其存在的土壤。

二、内部原因

方言影视剧如此流行,跟方言自身的语言魅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是现代汉语中的两种基本形式。方言有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之分,本文所讨论的方言均指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民族语言在长期发展中分化出来的地域性变体语言,所谓地域方言是指相对与民族共同语而言。我国汉语共同语是指普通话,汉语方言则是在局部地区使用的次通用语言。从汉语构成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关系,它们是同一种古老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和分化的结果。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普遍通行的语言,说到底,普通话实质上也是一种方言,一种在最大范围得到认同的方言,也可以说,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

我国地域辽阔,存在着多种方言和语言,为了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证言语交际顺利通畅,需要确立一种共同语言。作为我国普遍通用的共同语的普通话的推广对于协调社会生产和生活、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文化、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1956年,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推广普通话,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00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确立了普通话作为国家共同语的法律地位。

三、方言影视剧对普通话的影响

从人类言语交际角度看,语言越统一、越简单,越有利于言语交际。但是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看,语言越繁杂越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由此看来,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推广普通话并不等于消灭方言,反过来说,方言影视剧也不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影视剧中采用的方言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地区的权威方言,权威方言一般是该地区最大城市所使用的方言,方言的权威性是由这个城市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威地位决定的,教育的普及和普通话的推广使得这些大城市的普通话较之周边地区要发展得快一些,这也带动了周边方言向普通话靠拢。影视剧中的方言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地区的权威方言,这种方言在影视剧中的运用实际上增加了方言和普通话接触的机会,为各地方言向普通话靠拢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方言向共同语集中和靠拢是方言发展的必然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为了言语交际的顺畅,人们不得不使用共同语,这样一来,方言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开发,促使人员和商品流动的加快,人们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不得不舍弃方言学习普通话。例如“广东普通话”、“江浙普通话”就是当地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表现形式。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推普处处长袁钟瑞说:“随着现代科技、交通、通讯手段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青少年儿童,而且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不仅城市居民,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即使是说方言,也都是在逐渐合并方言中难懂的、过时的和粗俗的成分,使得方言本身在语言词汇及至语法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

允许方言的使用,其实是为了有利于丰富和充实普通话,一般说来,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会发生变异。我国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允许方言的使用可以使方言向普通话靠拢,使普通话从方言中吸收营养成分,特别是口语表达形式。允许方言的使用更有利于丰富和充实普通话,突出表现在这些方言中出现的某些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成分取代某些方言成分。例如:河南信阳方言中的“鸡公山”中的“鸡公”这个合成词是汉语语法定语后置的活化石,现在人们都采用与之同义的“公鸡”取代它,还有一些方言词汇也进入普通话词汇体系中,例如“搞”、“垃圾”、“尴尬”等。

综上所述,方言影视剧的“异军突起”是有其存在的肥沃的土壤的。此外,影视剧中方言的使用并不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相反,还为方言向普通话靠拢架起一座桥梁。它不仅不会妨碍普通话的发展,还会促进普通话的发展。方言借助影视这一媒介发挥其积极作用,当然,在公众场合、正式场合人们还是倾向于用普通话作为交流工具。这也是一种社会趋势。

[1]蔡尚伟. 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 [M] 语文出版社.1989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4]匡荣婷. 谈影视作品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J] 电影文学. 2008.(16)

[5]黄诗玫. 方言影视剧创作的语言因素考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5 .(2)

猜你喜欢
影视剧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