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魔法灰姑娘》的杂糅特征

2010-11-16 14:46邵芳菲
电影评介 2010年10期
关键词:艾拉灰姑娘巨人

“杂糅”(hybridity)这个词在生物学上指种的杂交,在语法中,指的是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19世纪末,杂糅一词随着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开始,进入语言领域,指不同语种和方言的杂交融合。后来它渗入到文化领域,指不同文化元素和形式的融合,这种融合消除了等级制的严格界限与桎梏,在混杂相交的地带生成多力抗衡的文化空间。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杂糅逐渐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中常用的词。霍米•巴巴( Homi Bahba)认为杂糅开启了“第三空间”[1](P281),它通过表达不同文化空间之间不同的话语和内容,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詹姆斯•鲁尔(J ames Lull) 更是认为杂糅是当代文化活动的本质,“文化杂糅透过日常例行的传播交换,将现有的文化素材与符码,转换至更为精巧的物质与论述主题及再现,接着将那些形式与其它形式融合建构而成”。[2](P2021)

“杂糅”是一种消解等级差别、融汇多种文化元素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涵盖了20世纪以来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在影视创作中,“杂糅”也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

近年来,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文化符号和资源的全球性流动更加频繁,影视创作中杂糅的特点也越来越突出,日渐成为当前电影界的一大看点。杂糅使多种文化因素共生共长,消除了深层的文化差异,为影视注入了普世的价值观念,如爱、勇气、个人奋斗、正邪之战等等,从而大大开拓了市场,推动了影视文学的发展。

2004年4月9日首映的好莱坞电影《魔法灰姑娘》(Ella Enchanted) ,就是这样一部运用杂糅手法拍摄而成的影片。它的杂糅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影种类的杂糅

女主人公艾拉出生的时候,一个仙女露辛达给艾拉带来了享受终生的礼物“服从”。也就是说,艾拉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任何人的任何要求,哪怕是极其苛刻与无理的要求都要马上照办。为此,她遭遇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痛感于这个咒语给她带来的伤害,成人后的艾拉离家出走,踏上了寻求解除咒语之路。在一系列历险后,她终于解除了咒语,并获得了王子的爱情。从这个故事框架看,是一个典型的童话剧。普洛普认为童话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即英雄出走——寻找奇迹——历经磨难——结局。艾拉的故事就符合这样一个模式:出走——寻找露辛达——历经磨难——解除咒语,嫁给王子。

王子查尔的故事,则是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翻版:他的叔王为篡夺王位,将仁慈的老王害死,事后又嫁祸于食人魔,自己则以恩养者的慈祥面目迷惑王子。在王子未成年时他独揽大权,王子成年后要加冕做国王了,他又企图毒杀王子。王子在艾拉等人的帮助下,终于明白了真相并挫败了奸王的计谋,成功地加冕、成婚。这是一个社会剧,它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历史上血腥的权力之争。

艾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解除了从小到大禁锢她魔法,王子也挫败了叔王的阴谋顺利加冕;艾拉和王子历经劫难,终于幸福地结合了;受奴役的精灵、巨人和食人魔也得到了解放,影片中另外两对有情人也终成眷属。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说,《魔法灰姑娘》又是颇具浪漫色彩的喜剧片和爱情片。

在电影中有许多歌舞场面:艾拉和王子到了精灵的王国,发现精灵们不停地唱歌跳舞;在巨人国,艾拉加入了巨人载歌载舞的行列,并进行了单独的歌舞表演;在电影结尾,剧中诸色人等欢聚一堂,举行了一场歌舞大联欢。所以这部影片又具有歌舞剧的元素。

剧中的艾拉还时不时表现出勇敢的勇士精神,出门伊始就施展拳脚功夫救了被恶人迫害的一个精灵。后来在王子的加冕大会上,艾拉和王子简真成了《神雕侠侣》的杨过和小龙女,双剑合璧,所向披靡,一边奋勇搏杀,一边还好整以暇地说情话,消除误会,揭露奸王毒计,真是侠客风范。这真让人疑窦丛生,搞不懂艾拉的武功是从什么时候、从哪儿学来的。不管这些情节可信度有多高,它至少在剧中糅进了武侠剧的因素,使其看起来比较热闹,可以大大愉悦观众的眼球,提高票房收入,所以,情节真实与否,可能就不在导演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二、电影题材的杂糅

这部电影中糅合了传统文学中的诸多题材,隐匿了各种题材的背景符号,注入了新的价值内涵和生活理念,所以观众看起来,自始至终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不至于感到乏味无聊。

艾拉一出生就中了仙女的魔法,就是必须听话,谁的命令都要服从。成人后经过一番努力,这个诅咒才得以解除,这是童话中《睡美人》的故事的翻新。

艾拉在幼年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后来他父亲又续娶了妻子,后者带来了两个女孩。艾拉饱受继母母女的折磨和迫害。不过艾拉还是在与异母姐妹争夺王子的爱情大战中获胜。这是典型的灰姑娘的故事。

艾拉通向胜利的道路上,得到了另一个世界善良的人们的无私帮助,比如小精灵、巨人、食人妖、仙女,这与白雪公主受到森林中七个小矮人的帮助是一样。艾拉的继母的造型和《白雪公主》中的女巫皇后也极其相似。

王子查尔与叔父的斗争,其题材来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剧中出现了会说话的书这个道具,颇类似于《哈利•波特》中带上人飞来飞去的扫帚;咒语、魔法因素也与《哈利•波特》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电影虽然冠以“灰姑娘”之名,但女主人公的形象却和童话中的灰姑娘逆来顺受、被动地等待拯救不同,艾拉是一个从小就具有叛逆精神的女孩,她一直在积极主动地谱写着自己生命的乐章。她解除魔法不是依赖别人的恩惠,而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力。而且她还以自己的勇敢拯救了王子。在这一点上,艾拉又是一个现代新女性的形象,与《简•爱》中的同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成长经历特别相似。

三、主题的杂糅

这部影片因为糅合了许多传统的题材因素,所以导致了主题的交叉互渗,呈现出了多重主题杂糅的特征。

1、歌颂女性的自我奋斗精神。

在这部电影中,艾拉从出生到与王子缔结美满婚姻,无时无刻不在突出表现她的叛逆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力。虽然她一出生就不得不接受“服从”的咒语,但她的内心深处却为此愤愤不平,认为这既没有道理,又太不公平。特别是继母带来的两个姐妹,更让她蒙受了极大的痛苦:衣橱被强占,母亲的遗物被掠夺,被逼偷东西,被逼诬陷好朋友并与之断交。这一切都让她痛苦不堪。为了摆脱受人摆布的可悲命运,艾拉毅然离家出走,去寻找仙女露辛达,希望她收回这个“坏”礼物。在历险的过程中,艾拉的善良、勇敢、坚毅的性格越来越凸显出来,她的形象越来越丰满。她不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援救了别人,而且在最关键的时刻,硬是凭着超人的意志力,成功地破除了“服从”的咒语。艾拉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与传统意义上绝不相同的灰姑娘的主题:成功的取得要靠自我奋斗,而不是靠别人的恩赐。在这个主题上,暗合了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

2、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反对暴政、反对种族压迫,提倡各民族、种族和平共处。

影片借助艾拉的历险,串起了魔幻世界中作为人的异类出现的精灵、食人魔和巨人的故事。这三种异类的故事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弱小民族反对殖民侵略、反对暴虐统治、反对种族压迫的翻版。在查尔王子的父亲在位的时候,人类和这三种生物是和平共处的。但是自从老王被谋害后,查尔的叔王埃德加摄政,就开始殘忍地对待这三种生物:掠夺巨人的土地,逼迫巨人为人类做苦役;将精灵们沦为奴隶,逼他们唱歌跳舞,娱乐人类;驱逐屠杀食人魔,逼得后者生存艰难。如果说埃德加对食人魔的残暴行径表面上还算是师出有名(他诡称食人魔谋害了老王),那么对精灵和巨人的压迫欺凌则纯属弱肉强食的殖民强盗理论。

艾拉从小就对压迫个人的现象深恶痛绝,在学校她就参加了辩论赛,反对欺凌异类生命。在王子演讲的大会,她不是狂热的追星族,而是为受压迫的异类大声疾呼、为之请命的政治活动家。后来在历险中,她慨然搭救了一个被坏人凌虐的精灵;后来不幸落入饥肠辘辘的食人魔手中,差点被吃掉,但她考虑到对方正受着人类的欺凌,所以才会这样,因此也并不记恨;在巨人的国度里,她善良的心灵、优雅的举止和轻灵活泼的歌舞赢得了巨人们的巨大好感。这一切,都她成为精灵、食人魔和巨人的好朋友。后来,在这些好朋友们的帮助下,艾拉揭发了奸王埃德加的谋害老王、嫁祸于食人魔的罪恶,并成功挽救了面临生命危险的王子,铲除了邪恶,重将和平降临人间和魔界。影片的结尾,人、魔、仙、怪共舞,一派其乐融融的大同世界景象。

在这个意义上说,艾拉还是一个与邪恶进行不懈斗争的英雄。这个影片也成功地阐释这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真理,宣扬了反对各种形式的压迫、各民族、种族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

四、情节的杂糅

1、童话中的情节。

影片从总体结构上来说,是用童话情节联缀而成的:婴儿出生要得到仙女赠送的礼物,童话世界才有的魔法咒语和各种超自然的角色。艾拉的故事也符合童话叙事学中主人公的模式。前面已有涉及。

2、人间社会宫廷阴谋情节。

查尔王子的故事是人间社会政治阴谋斗争的搬演:叔王轼兄欲自立为王,为达此目的处心积虑地玩弄权术:欺骗王子,蒙蔽百姓,诬陷食人魔,豢养死士,欺凌弱者,借刀杀人,集人间反动政客的阴险毒辣于一身。前面也说过,这又是《哈姆雷特》的故事。

3、现代人的生活点滴情节。

影片中还糅进了许多现代社会中的典型情节,富有揭露和讽刺意义,相信观众看到这些熟悉的情节内容会不由自主地露出会心的笑容。下面是一些例子。

艾拉的父亲是一个常年奔波在外的推销员,他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even a monkey could do it -but we need the money”(甚至于一个猴子都可以做这种工作——但是我们需要钱)[3],这个细节突出了现代人在物质世界中异化的悲剧性生存状态。

在上学期间,艾拉为一位有色人种的学生阿瑞达(Areida)打抱不平。阿瑞达被白种学生排斥和欺负,这是种族歧视在外国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情节。

政治欺骗:查尔的叔叔对王子将要介入政治的种种教诲,体现了政治的欺骗性:“你需要出现在公众面前”(You need to be out there with the people);“握手、亲吻孩子”(shaking hands and kissing babies)。这些细节让我们想到了西方总统大选时那些候选人是如何拉票的。

在王子出现的集会上,艾拉和阿瑞达手执标语大声地喊口号:“反对屠杀食人魔兽,停止掠夺巨人土地!”(Say no to ogrecide!-Stop the giant land grab!”),这是近现代被压迫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抗争形式:游行示威。

电影中突显了疯狂少女们对英俊王子的偶像崇拜,以艾拉继母的两个女儿为代表。她们在自己卧室里贴满了王子的肖像画,其中老大海蒂(Hattie)还是王子粉丝俱尔部的主席(Hattie's president of the Prince Char fan club.)。在集会上,少女们发疯地追逐王子,其排山倒海的恢弘气势,吓得王子中断了演讲,落荒而逃。在图书馆中,她们热烈地亲吻王子踩过的地面。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情节,就是现代生活中疯狂少女对歌星、影星的迷恋情结的真实写照。

五、结语

《魔法灰姑娘》这种杂糅手法的运用,使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交融,历史与现实汇合,亦真亦幻,扑朔迷离,使得电影特别好看。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既承继了传统的影视叙事手法,又突破了成规,将不同的文类、题材、主题和情节有机地杂糅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影片内容,造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观照;从文化角度来看,它丰富了创意素材,开启了新的文化形式,产生了多元文化的审美效应;从产业角度来看,杂糅使电影像其他跨国公司产品一样具有“去产地文化特征化”和“适合销售地文化化”[4],因此大大开拓了观众群,刺激了影片的推广和销售,降低了市场风险,因此它越来越成为现当代影视创作的重要手法。实际的经济利益又反过来推动了杂糅手法在现当代电影制作中的运用。可以肯定,在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下,这种电影制作中文化资源超时空运作的杂糅生产方式,将会运用得越来越频繁,多元文化的审美效应会越来越成为现当代电影制作中的一个走向。

[1]生安锋. 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4 .

[2][美]詹姆斯•鲁尔. 传播时代的文化[M].台北: 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3]摘 自 从http://down.tingroom.com/english/6776.html网页上下载的《魔法灰姑娘》英文字幕,括号内的中文翻译为论文作者所加。以下引用相同,不另注。

[4]何平,陈过贲. 全球化时代文化研究若干新概念简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05 (10) :23 281.

猜你喜欢
艾拉灰姑娘巨人
太仓艾拉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太仓艾拉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艾拉的任务
国内
直立的石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