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台词的语言技巧

2010-11-16 14:46邓荣
电影评介 2010年10期
关键词:辞格语汇语体

近期播出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创下了央视一套近两年黄金时段收视新高,它的成功离不开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本文将从语音、语汇、修辞和语体四方面来解析《老大的幸福》台词的语言技巧。

一、语音和谐,增强美感

语音是台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语音特点来建构台词是作者常用的语言技巧之一。语音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物形象的凸显和观众认可程度的高低。《老大的幸福》在台词设置上统筹了语音韵律、节拍和旋律等多方面的特点,最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性,使整部电视剧中人物的话语听起来抑扬顿挫、张弛有序,极具时尚美感和音乐美感。例如:

(1)坐飞机,上首都,吃海鲜,住别墅,背个手,挺个肚,带个小帽还挺酷。

(2)做男人难,做名男人难,做一名多才多艺的著名男人更是难上加难。

(3)大哥我差长相、差模样、差文化、差知识,就是不差幸福!

(4)一家人在一起挤一挤挺好的,爸搂着妈,妈搂着孩子,人生一辈子也就两万多天,难得在一起挤一挤。

例(1)中“都、墅、肚、酷”押u韵,同时统一使用“三字格”,念起来节拍和谐匀称,朗朗上口。例(2)以“做男人难”为基础,随着语词逐句增加,节奏越来越节奏鲜明、强烈。例(3)中“差”字以重音的形式嵌入“长相”、“模样”、“文化”、“知识”四个相对轻读的词语中,构成了“间隔反复”,念起来干脆利落,铿锵有力。例(4)长短句交替出现使得语音上呈现出抑扬顿挫、张弛有序的特点,增加了读者听觉上的美感。

类似以上例句的具有美感的台词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俯拾皆是。这些语音和谐的言辞不仅便于演员更充分地展现人物形象,而且较适宜观众记忆和传诵,无形之中增加了该剧的影响力。

二、语汇妙用,俚俗逗趣

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备用单位,恰当的语汇是展现作品张力的绝好工具。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台词精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十分注重语汇的使用,这部电视剧的台词以大量使用俚俗语和错位搭配语汇两种方式,使台词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1、俚俗语的运用

俚俗语就是指具有浓厚口语色彩的约定俗成的短语或句子,包括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俗语,其主要特征是通俗化、口语化、地域化,在言语表达上具有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效果。

(5)我的兄弟姐妹们,人人幸福,家家幸福,咱们就是打断了骨头也连着筋呢,那你们幸福,那自然大哥就幸福!

(6)包子就水,越吃越美。

(7)说到做到,绝不放空炮。

(8)啥孤独症啊?咱这是贵人话语迟,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

(9)把坏话说尽了,把好事做绝了,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除了以上这些俚俗语外,台词中类似“粉丝”、“绯闻”、“奋青”之类的流行语也随处可见,而作者自创的“妥了”也自有俨然成了当前最火爆的词语。这些语汇在表达上具有生动性、形象性、风趣性的特点,加之又富含浓郁的生活气息, 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心理需求。

2、语汇的错位搭配

词语搭配都有一定的规则,但偶尔的超常搭配从表面看不合事例也不合习惯,但实际上,却能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的台词经常有意打破常规,通过词语的错位搭配,来达到新奇、诙谐的喜剧效果,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以以下台词为例:

(10)没事,别怕,昨天我也喝了一副(隐形眼镜)。

(11)走猫步就地按摩心灵。

(12) 踏破铁鞋无觅处,柳暗花明又一村。

(13) 有品位是因为我的修养在作怪。

(14) 儿子,咱爷俩才是真正的一对鸳鸯啊。

例(10)中的“喝”的宾语一般只能是“液态物质”,这里却刻意搭配了“固态”的“隐形眼镜”;例(11)中的“按摩”一般需要有具体的对象,而台词中却与抽象的“心灵”搭配出现,这两种情况都属于语法超常搭配。而例(12)中将两首诗歌的诗句错位嫁接在一起,是典型的语句混搭。例(13)和例(14)把褒义的“品味”与贬义的“作怪”搭配使用,把“父子关系”比作“鸳鸯”是语义混搭的表现。台词中类似这样错位搭配的言辞很多,这些搭配看似“误用”,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因为通过这一语言技巧的使用,电视剧的喜剧效果明显得到提升。

三、辞格精当,生动形象

陈望道先生曾经说过 “辞格是修辞中魅力最深厚的部分”,影视剧中的辞格正是集中体现剧本语言艺术的部分,精当的辞格不但能充分挖掘语言潜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将深刻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观众的接受。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的台词中运用了对偶、对比、夸张、借代、设问等多种辞格,其中使用频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是比喻和仿拟。

1、比喻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辞格,也是台词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语言技巧。比喻的精当与否直接反映作者驾驭语言能力的高低。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的台词中精当的比喻辞格举不胜举。

(15)我跟乐乐就像炒菜,刚一下锅就熟了;咱俩就像炖菜,小火慢炖,时间挺长,最后味道却还不错。

(16)找媳妇就像买鞋。辛雯是大白领,是大码鞋,50的。梅好是小女人,是小码鞋,41的。我的脚是41的,所以梅好合适。她是布鞋,穿着养脚,辛雯是高跟鞋,我拍崴脚啊。

(17)差不多就行了!钱这玩意没头!就跟吃牛肉似的,好吃但是吃多了吧,不好消化!贪多嚼不烂!

以上例句中分别涉及“人际关系”、“爱情”和“金钱”三大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所蕴含的道理即使用长篇大论也很难说清,但作者巧妙地将其分别用“炒菜”、“买鞋”和“吃牛肉”这些日常生活项目来比喻,寥寥数字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样不仅更加符合主人翁“傅老大”市井小人物的身份,而且也拉近了电视剧与观众的距离。

2、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更换现成语汇的某个语素、词、句甚至语篇,创造出新的语汇,这些临时仿造出的新语汇通常会改变原来特定的语义,另具新意。仿拟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修辞方式,渗透到了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台词的各个角落,其使用频率仅次于比喻。

(18)有情人终成家属。

(19)化悲痛为饭量。

(20)尿吧尿吧不是罪,走,跟大爷去晾被。

例(18)将“眷属”换成“家属”更具真实感,倘若“眷属”这类高雅的文言词被市井小民“傅老大”说出来其真实性难免不让人怀疑。例(19)用“饭量”来替换“力量”和例(20)将“哭吧哭吧”换成“尿吧尿吧”是“傅老大”风趣性格的体现,它在幽默的同时,又巧妙地与剧情相吻合,这种辞格的使用不能不让人拍手称快。

四、语体混搭,机智诙谐

《老大的幸福》是一部典型的生活剧,一般来说这类电视剧的台词应该是标准的谈话语体,然而作者却有意突破常规,大量使用文艺、经济、政论等多种风格的语体,与剧中通俗的话语内容形成了亦庄亦谐的混搭风格,从而使原本平淡无奇、索然寡味的常规表达顿生新色,也使整部电视剧尽显机智诙谐的特点。例如:

1、文艺语体:

(21)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上坟再说。

(22)不学,白瞎钱了;学了,白瞎人了。

2、经济语体:

(23)你四叔,想让你爸拿点赞助,赞助他演个太监。

(24)明月:但是有一些另外衍生出来的费用,例如我今天带他去买了牛仔裤啦、买了风衣、买……

傅吉安:这个另外算,实报实销,好吧。

3、政论语体:

(25)借儿子玩半天,不知是否批准。

(26)我们的父子关系是走了程序的。

例(21)简单的一句“下次再说”被套用了古代文艺作品结尾的典型格式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例(22)的内容更是通俗却以对偶的话语形式展现出来;例(23)和例(24)中“赞助”、“衍生费用”、“实报实销”等经济语体专用名词的使用在保持剧情原意的基础上又别有一番风味;例(25)和例(26)中“是否批准”和“走程序”等庄重严肃的政治话语与轻松休闲的生活话题“陪儿子玩”、“父子关系明确”搭配使用,充分展现了主人翁“傅老大”风趣幽默的个性特点。以上例句中,三种语体的使用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在不同语体的典型格式中填充上剧情所需的通俗话题内容,营造出庄偕混搭的风格,从而取得了幽默诙谐的语言效果。

本文选取语音、语汇、修辞、语体四方面来解析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台词的语言技巧,这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事实上,在这部电视剧中,其设置人物台词时所使用的语言技巧在语码、句法、篇章以及语用等语言层面也均有所渗透,需要进一步探讨。总之,正因为作者的擅于使用语言技巧才使得这部电视剧中妙语连珠,也正是这些精彩的台词为这部电视剧增色不少,才使得它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

[1]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王明新.角色创造中的台词分析与运用[J].戏剧文学,2004.

猜你喜欢
辞格语汇语体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语形辞格的象似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