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山古寺的忧伤童话——韩国动画《五岁庵》赏析

2010-11-16 14:46陈矩弘
电影评介 2010年10期
关键词:动画心灵韩国

韩国动画片《五岁庵》(又名《五岁的心愿》),是根据韩国作家丁埰琫的同名童话故事改编的,2003年由韩国著名导演李沧东改编成动画电影。该片获得了2004年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大奖。

《五岁庵》故事情节取材于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韩国民间传说。相传在新罗善德女王时代,梅月大师带5岁儿子来到一座大山中的小寺庙出家修道,庵内断粮,梅月大师下山化缘,临走前跟儿子约定3日内返回庵中。但由于大雪阻隔,她耽误了归期,等回到庵中时,她看到儿子已坐化在佛像前。从此,人们把这庵改名为“五岁庵”。

影片剧情简洁明晰,主人公吉美(Kamyi)与吉顺(Son-yi)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弟,他们的妈妈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生命,吉美也在这场大火中失去了美丽的双眼。从此以后,只有姐姐吉美带着弟弟独自生活。为了让吉顺更好的成长,姐姐一直没有告诉弟弟母亲去世的真相,在姐姐善意的谎言中,吉顺长到了5岁。在吉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去寻找深爱自己的妈妈,他们决定在第二年春天,一起去找妈妈。在流浪途中,他们遇上两位善良的僧人,被收留进寺院。寺院的生活虽然给吉顺带来了不少快乐,但难以消除5岁孩童对母爱的渴望。为了解开吉顺的心结,净觉僧人带着吉顺来到一座大山的破庙里修行。冬天到了,净觉决定在大雪封山之前下山采购过冬的食物,在归途中因遇大雪封山而跌入山谷,幸被当地村民发现。等到身体康复的僧人带着吉美到山顶去寻找吉顺时,却发现吉顺已经圆寂在寺庙中观世音菩萨塑像的怀里。

这是一部早熟的童话,是一部能感染孩子也同样值得成人去思考的动画电影,太多的忧伤和无奈掩藏于充满童趣的情节中。姐姐吉美双目失明,她渴望看到潺潺的溪流、碧海蓝天翱翔的海鸥和弟弟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作为孩子,她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不仅要替代母亲的角色去照顾年幼的弟弟,更要为他编织一个善意的谎言,带着他跋山涉水到远方去寻找那个虚无的梦想,欺骗了自己,却救赎了别人。当吉顺哭着跑向山冈对着远山大声呼喊妈妈的时候,当快要死去跪在菩萨前祈祷的时候,又有谁能体味那种受伤破碎的心灵呢?姐姐也好,和尚也罢,毕竟无法取代妈妈在孩童心中的地位,当形象的思念都成为一种奢望,当生命体悟到了禅宗的奥秘,生命的消陨或许是一种灵魂的解脱,也许母亲温暖的怀抱正在彼岸等待着她的孩子。本片体现的是较典型的戏剧化电影美学,随着情节的层层递进,最后发展至高潮和结局。情节采取的是韩国电影所擅长的意境派表现,充满意境的情节加上动画的完美、柔和的色彩,梦幻和现实的交织反复,牵引我们超越现实的冷漠,直指当代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这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是一个孤独的男孩渴望母爱,找寻母爱,而又在虚幻的意境中感受母爱的故事。片中采用明暗交织的双线叙事结构来表现主题,一明一暗,一隐一显,显示了导演独特的匠心。明线是吉顺与吉美的亲情、吉顺与净觉的师徒情,暗线是以小主人公吉顺与佛的缘分牵开。第一次缘分出现是在寺庙的大殿中,吉顺爬上神殿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供奉神像的花瓶,他捡起地上的鲜花,爬上神殿佛像的脚边,下意识地将鲜花放入了殿上观世音菩萨的手中,并跪在佛像面前上手合十进行忏悔,这表明在吉顺的潜意识中已开始承认“佛”的存在。第二次缘分发生在跟随净觉师傅上山净修的路上,冬天的寒气逼人、令人窒息,在一处石佛像的旁边却开着几株鲜花,吉顺蹲下来心怀虔诚的爱抚着鲜花。这时站在身边的师傅被他深深地感动,这表明佛的信念已经开始融入吉顺的心灵。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缘分是发生在师傅下山采购物品,吉顺独自一人呆在山上寺庙中的时候。在焦急等待师傅回家的日子中,吉顺每天都去看望破庙中的观世音菩萨,每次离开都小心翼翼的关好破旧不堪的门窗。在几近绝望的时候,脆弱的心灵无以寄托,祈求菩萨做他的妈妈。最终他的真诚感动了佛祖,带走了属于天堂里的儿子——吉顺。佛缘暗线的牵引,也暗示着小主人公与亲姐姐吉美的缘尽。师傅在山下集市给吉顺买棉鞋的时候与姐姐吉美擦肩而过,之后师傅与姐姐又背道而驰,这都在暗示着姐姐吉美错过了见弟弟吉顺的最后机会。冥冥之中似乎天意弄人,这样的剧情安排似乎是在昭告世人,在现实世界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和有限,只有佛的精神力量是广博无垠的。影片富含浓重的宗教色彩,向观众宣扬了佛教的救赎观。

色彩的运用对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和情调意境有很大关系。影片画面的最后效果,色彩起很大作用。色彩与文化心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东方人的色彩观是强调和谐和中庸,因此总喜爱简洁、淡雅的素色,这是与东方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过高的道德要求相对应的。本片交替运用蓝、黄等不同的冷暖色调来表达主题。淡雅的蓝、黄色系在本片中是有着象征意义的,它包含着审美文化的传统和含蓄情感的传达力,这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有着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对于韩国电影人的这种创作风格,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非常尊敬,他说:“韩国的电影人是最专业的,他们连一个落叶的布景都会按照教科书去做,对于动画,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中日韩三国的动画人只要将自己的艺术传统表露出很少的一部分,就能让世界惊叹不已。”的确在本片的背景处理中,显示了浓郁的韩国风情:碧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金黄的丰饶田野,火红的枫叶,白雪覆盖的温馨的山丘,清澈见底的小溪……电影对大自然的充满抒情的描写匠心独具,令人耳目一新。看着这部作品,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耳边响起的是淙淙的溪水声,顽皮得像个孩子。片片枫红点缀了远处戴了白色帽子的山头,枫叶如吉美的手掌,温暖且惹人喜爱。淘气的长毛小白狗、奔跑迅捷的野兔、林间飞奔腾跃的小松鼠,这些灵动可爱的小生命,给宁静纯美的世界带来不少情趣和生机。素描的清新淡雅、画工的细致入微、交错的悲喜段落、流畅的动作和灵动的人物形象都体现了导演的匠心独具,也使它成为韩国动画史上最接近完美的一部作品。

有人说,旋律是感情的速写,就是说只有渗透着纯朴真挚的感情,并使之升华为“情语”,音乐才能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五岁庵》一片中的音乐给动画增添不少天堂般纯净的意境;轻柔舒缓的旋律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人物角色内心世界的种种感受,嬉戏追逐玩耍时的烂漫天真,对母亲深沉的思念,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曲作者以音乐为媒介创造出一种意境和气氛,将音乐思想蕴藏于深刻的感情内容之中,激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插曲、片尾曲不仅感人至深,且都与影片配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主角的内心,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以传情为目的,音乐与画面巧妙结合在一起渲染了主题思想,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画面、色彩、音乐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影片充满诗的意境、诗的节奏。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和其他艺术相比,音乐对人的心灵更具有感染力,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能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音乐可以强烈地感染人的心灵,《五岁庵》一片中,曲作者运用钢琴与管弦乐结合的表现手法,音乐旋律轻柔委婉,富有让人遐想的空间,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抑或温馨,充满童真,抑或思念忧伤的气氛。它与主人公心灵的意向、气质是相通的。细腻的心理刻画以及于作品中抒发的主观强烈的思想情感,使空灵的音乐颇具东方情调,于万籁俱寂中感受悦耳的旋律,使人们获得暂时的恬静。音乐与画面的统一所形成的感性美,无论是诉诸于视觉还是听觉,当与人的心灵相契合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韩国动漫发展过程中曾长期作为日本的代工基地,在动画创作上带有日本动画的影子,新世纪以来韩国动画在借鉴他国动画电影成功经验的同时,开始积极探寻掩藏在本民族文化表层下的精神内核。正是这两个向度的齐头并进,加之政府对动画产业的大力扶持,韩国动画异军突起,并最终确立起本土动画的民族特色和风格。《五岁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成功的韩国式动画。

[1]牛鸿雁.来自天堂的呼唤——评析韩国动画片《五岁庵》.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3):63-64

[2]陈蕾.难忘的韩式动画《五岁庵》.西部人,2004(3):64.

[3]朝鲜日报中文网.《五岁庵》荣获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4/06/13/20040613000005.html

猜你喜欢
动画心灵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在韩国走马观花
唤醒心灵
我是动画迷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