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2010-12-08 09:28郭德才
少林与太极 2010年11期
关键词:德才孙思邈活性氧

文/郭德才

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文/郭德才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道医,也是历史上杰出的医药学家。他曾著有《千金髓方》20卷、《医家要妙》5卷及《神枕方》1卷,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及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公元652年,孙思邈又编写完成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的巨著,这两套书成为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

孙思邈不仅是医学家和医药学家,还是养生家。他的“卫生歌”、“养生铭”、“摄养论”早已流传于世,为历朝历代养生者所喜爱。而他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出的“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的“四少”养生法,就是在13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实践。

“口中言少”,即说话要少。俗话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果一个人每天总是口若悬河似的长时间说话,按中医讲会耗散掉身体中的大量精、气、神。而津液与气是人生命之本,如果长久耗散最终就会导致伤神成疾。另外,少言还可减少许多是非。我们常讲的“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是非常有道理的,言少可防患于未然,可避免口中之患。是非少了,烦恼也就少了,自然会对养生有利。

祖国中医认为多思伤神。所谓“心中事少”,即要清心寡欲,不要思虑过度。在生活中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遇事不妨学的“糊涂”一点,这样不仅可少生气,并且可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麻烦。麻烦少了,心情也就舒畅了,这样不但对健康有利,而且许多疾病还可能会不治自愈。所以我们平时要尽量减少和抑制不良情绪对精神的影响,做到心中事少而怡然自得,以保持内心的恬淡娴静,从而可颐养天年。

所谓“腹中食少”,就是吃饭只食八分饱。《黄帝内经》中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养生三要》中云:“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古人也讲:“欲求无病肠中清,欲得长生腹中清。”这就是说,过量的饮食会引起肠胃的超负荷工作,从而使胃肠功能逐渐衰退,以致最终影响我们的健康。

著名营养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克莱德·麦卡教授在1934年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小白鼠分甲、乙两组,这两组平时都保证必要的营养供应,但对甲组摄食限制,对乙组不加限制。结果甲组1000天后骨骼还在生长,并活了3至4年。而乙组在175天后骨骼就停止生长,只活了2年。另外在试验中还发现甲组平时很少生病,乙组的许多鼠却体弱多病。这个实验的结果被称为“麦卡效应”。

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我们每天少吃20%的食物,就能让你的寿命增加20%。另外美国布法罗大学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少吃,可把内脏和血管中囤积的脂肪“赶跑”,并可大大提高运动和反应能力。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少吃对血糖的稳定也有好处,少吃可降低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病率。研究人员还认为:所谓延年益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清除体内有害活性氧的过程;而限制热量的摄入可以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有利于维护体内活性氧的平衡。

所谓“自然睡少”,是指在保证质量下的适度自然睡眠。传统医学讲“久卧伤气”,如果过度地贪图安逸缺乏活动,就会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脆弱、脏腑功能减退,不利于我们的健康。而“自然睡少”的再一层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做到上面讲的“三少”,精、气、神就不会有过多的消耗,精力自然充沛,也就不需要用更多的睡眠来补充体力。这正是道家所说的:“精足不畏寒,气足不思饭,神足不思眠。”

另外现代医学也证明,适度的睡眠确实有利于长寿。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成人睡眠时间过长或太短均不利健康,而最佳的睡眠时间应控制在每日7至8个小时。如果每日睡眠超过8个小时,患病及死亡的风险会更高。所以说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还是不要太贪床为好。

猜你喜欢
德才孙思邈活性氧
画家 孙德才
孙德才·美术作品欣赏
近红外光照射纳米颗粒可直接产生活性氧
孙思邈巧用大蒜治痢疾
活性氧在牙周炎中病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躬耕教苑 德才双馨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硅酸钠处理对杏果实活性氧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