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重庆城乡居民消费的研究

2010-12-13 03:30杨海丽
统计与决策 2010年22期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城乡居民

杨海丽

(重庆工商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重庆 400020)

经济学视角下重庆城乡居民消费的研究

杨海丽

(重庆工商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重庆 400020)

重庆市大农村背景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代表,重庆农村由于地形特征而较分散居住的状况,形成了重庆农村消费的特殊性,文章选用经济学的系列指标,如恩格尔系数、消费倾向代表的消费率,说明重庆城乡消费的特征,同时,就“京津沪渝”的对比分析,论证重庆城乡消费的特殊性,并为提升重庆城乡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提出相应的建议。

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消费率;消费结构

重庆城乡居民消费自2001年以来出现了系列新现象,研究重庆城乡居民消费相关问题可以选取四个时间段:1978~1992 年、1992~1997 年、1997~2001 年、2001~2008 年。这四个时间段对重庆有着不同的意义,而本文所选取得2001~2008年,一方面反映了重庆城乡统筹发展(2007~2008年)在消费和商贸流通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反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5~)对重庆城乡消费的影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重庆城乡居民消费的一系列变化和特征。

1 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态势:基于恩格尔系数的分析

2001~2008年重庆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平稳增长,8年间居民消费支出总量提高了1026.5亿元,年均增速为10.3%。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年拉大,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量达到1429.61亿元,是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3.5倍多。消费数量上升的同时,消费质量同步上升,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以表现这一特征。

1.1 重庆城乡居民消费总量分析

选取2001~2008年的重庆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总量与增长比率,通过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总量增长与速度增长,展现重庆城乡消费总量特征。

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居民消费总水平逐年上涨,200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为4249元;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为8546元,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增长的绝对值总量来看,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呈现上升的良好趋势的同时,城镇居民增长快于农村,农村总体增长缓慢,2005年以来,随着三农政策及其他农村增收政策及农民工接受就职培训等方案的出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率超过了城镇居民。从增长速率上看,城镇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速度总体下降,且个体波动较大。

1.2 恩格尔系数变化下的重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采集2001~2008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居民消费的质量和富裕程度。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说明这一地区居民消费质量上升,消费结构优化。

2007~2008年重庆市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食品的价格指数2006为103.1,到2008年上升为105.6,导致城乡恩格尔系数出现暂时性上涨的趋势;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上涨了约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下降了2.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的上涨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小于农村居民。近年来,重庆市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具体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重庆市2001~2008年主要年份城乡家庭人均年消费结构情况 (单位:元)

由表1可见,2002年重庆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在食品上的差距为1583元,2004年的差距为1976元,2006年为2325元,2008年为3265元,去除物价上涨带来的价格指数变化后,城乡在各项消费上依然呈现拉大的趋势。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食物支出的总消费水平中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而衣着和服务性支出等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消费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

1.3 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率情况:基于消费倾向的分析

经济学研究中运用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来衡量家庭消费状况,且构建了家庭消费函数,这两个指标也即消费率,尤其是平均消费倾向,实际上衡量的是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任何一个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APC=c/y,这一指标恰恰就属于消费比率范畴。对重庆市城乡居民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率)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率)进行统计计算,特征如图1:

由图1不难看出,城乡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逐年下降,无论是平均消费倾向还是边际消费倾向,城市均高于农村,平均消费倾向的差距先缩小,2006年以来呈现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边际消费倾向的差距稳中缩小。

城乡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率)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率)的变化,可以说明居民消费比率有下降的趋势,与逐年攀升的家庭储蓄保持了一致。而居民消费的下降,并不能完全说明家庭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增长,同时也反映了重庆市社会保障的落后,而迫使居民进行储蓄。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消费率低于城市,表现农村消费动力不足,农村居民收入中有较大一部分没有转化为消费和需求,而是转化为储蓄,且相对储蓄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这同样反映出重庆市乃至全国农村社会保障落后于城市的状况。

2 城乡居民消费的对比:基于“京津沪渝”的研究

研究重庆城乡居民消费的系列问题,通过与同是直辖市的京津沪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城乡居民消费存在的差距及消费的特征。

2.1 “京津沪渝”四市的消费总量对比

2008年重庆市居民消费总水平12269元,相当于北京市的75%、上海市的63%。而重庆农村居民消费与京津沪的消费差距更大,2008年重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2885,仅仅相当于北京市的38%、上海市的32%。具体数据如表2。

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总水平与“京津沪”存在较大差距的同时,差距有上升的趋势,由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无论是与北京、上海还是天津的城镇与农村的消费总水平都有拉大的趋势,2005年重庆与上海的城市消费差距为5110元、农村为5123元,到2006年差距分别为5363元、5801元,2008年差距分别为7129元和6230元。同时,重庆城乡消费差距明显高于其他3市,且农村间的差距高于城市。

表2 “京津沪渝”4市城乡人均居民年消费情况 (单位:元)

表3 2008年“京津沪渝”4市城乡居民消费构成情况表 (单位:%)

2.2 “京津沪渝”4市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构成:2008年

消费总水平的差距,必将带来了重庆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差距。2008年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分别比京津沪高出了21.3、12.5、14.7个百分点。京津沪3市的城乡恩格尔系数均小于41%,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0%左右,属于富裕阶段。而从各项消费的占比情况来看,其他3市的服务性支出均高于重庆市。具体情况如表3。

从表3数据反映,在文教娱乐及服务方面,京津沪高于重庆,无论从相对值还是从绝对值上看,重庆市消费结构反映了其依然处在温饱阶段,与其他3市有较大的差距。而农村的差距更大,重庆农村的恩格尔系数远远高于其他3市,且高于50%,属于纯数量型消费。

3 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特征的描述

作为带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而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可以说居民消费的健康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的特殊性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3.1 低收入与低消费率并存的消费模式

消费率原理表明:当收入提高时消费倾向会随之下降,按照消费倾向的计算方法,去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外,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基本上呈现出低收入情况下的低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偏大。同时,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远低于城镇居民,从收入水平来看,城镇居民远高于农村。与北京上海相比,收入相同的条件下,重庆居民消费倾向明显偏低。

表4、表5数据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下降的趋势,从收入的绝对值来看,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并不明显,这一现象与物价有一定关系。而通过与北京地区相比较,可以看出,重庆消费的特殊性——低收入条件下的低消费倾向。

表4 “京渝”城镇家庭收入与家庭消费倾向对比 (单位:元)

表5 “京渝”农村家庭纯收入与家庭消费倾向对比 (单位:元)

表6 京渝地区城乡消费年均增长额对比 (单位:元)

3.2 消费总量增长缓慢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拉大并存

从消费总量来看,近年来,重庆与京津沪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与京沪地区的差距更大。而2007年消费增长重庆超过了北京,2008年的数据会因为北京奥运会会给数据增长带来不正常的信息。

从数据增长的绝对值来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重庆消费总量增长慢于北京,从消费构成也不难看出,重庆消费构成的不合理,尤其是农村的食物支出比重偏高,尽管文教娱乐的占比逐年上升,但是升幅不大。同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差距拉动,且农村居民的交通消费占比过高,消费压力增大。

同时,2007年重庆城镇消费总量增长值1477,高于北京,这其中可以反映出城乡统筹相关政策的部分绩效,但是由于对于金融危机的预期,迫使2008年消费增速放缓。

3.3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与城乡居民消费动力不足并存

从上述相关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消费的二元性明显,说明城乡统筹势在必行,同时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消费动力不足,导致收入的增长中消费的部分下降,即消费率偏低,不符合消费与收入的正常规律。

农村居民消费的质量难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中依然首选低档品消费,即使国家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升商品质量,为了确保消费者的消费权益,要求承办的龙头企业承诺不低于80%的村级便利店配送率,而实践证明,这一配送率很难转变为现实消费,因此,无法保证消费质量的提升,这一问题将成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后期优化的难点。

4 结论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城乡消费问题的分析,凸显重庆城乡消费的特征与特殊性,与京津沪相比较,消费差距和城乡二元消费特点十分明显,现归纳总结以下结论。

(1)农村居民增收是问题的关键

(2)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

(3)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逐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4)实现城乡消费互动,以城带乡共同提升消费理念

[1]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王钟.重庆消费结构多元化研究[J].探索,2004,(2).

[3]刘艺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求索,2008,(1).

[4]刘子玉.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促进农村居民消费[J].中国农村经济,2007.

[5]朱诗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4).

F063.2

A

1002-6487(2010)22-0094-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XJY022);重庆工商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杨海丽(1979-),女,河南林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代商贸流通。

(责任编辑/浩 天)

猜你喜欢
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城乡居民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研究*——基于ARIMA模型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浅析恩格尔系数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中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的灰色建模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