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新探

2010-12-13 09:23陈长民
现代企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陕西

陈长民

陕西农村金融资源存在供给能力差、配置效率低、外流严重、风险性高、相应的管理与配套政策不到位等问题。笔者以为,陕西农村金融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陕西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需要将自身有限的金融资源有重点、有层次、有前瞻性地优化配置。

一、以陕西主体功能布局与定位为契机,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

陕西主体功能布局与定位为:西安都市圈地区为优化开发区;关中地区、陕北煤油气盐富集区和陕南汉丹江沿岸地区为重点开发区;秦巴中高山区“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地、陕北河流上源中低山区为限制开发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及生态极度敏感区为禁止开发区。

陕西主体功能布局与定位为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供了契机。首先,通过引领产业结构转化升级优化陕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与金融资源配置之间存在着互动、制衡关系,一个不断升级优化的产业结构,会引导金融资源供求在趋于动态的均衡之中达到优化配置。陕西四类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建设,其一,有助于优化陕西产业间尤其是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有利于陕西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特别是培植特色农业产业上市融资,甚至提高其外向度进行国际融资,最终使陕西农村金融资源供给总量增大、优化。其二,农业生态型产业会吸收担保资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开发基金;限、禁开发区会引入相应地金融保险支持,还可设立相应地市场化的、较高回报的管理基金等,从而破除陕西农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的单一渠道,无形中扩大了内源融资。其三,强化了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的产业定位,促发省域外农业加工业向省内转移,既带动产业资本又带来陕西新的金融需求,还将加快陕西农村企业在空间布局、产业附着、规模经济和技术层次以及经营机制等方面发生富有效率的转变,开拓具有张力的投融资渠道,引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通过财税政策的适应性调整优化陕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其一,考虑陕西限、禁开发区的种种自然因素,以及能源、交通、环保等产业的发展,有重点地进行财政转移支付,达到金融资源对包括农村在内的陕西地区的正向调节与配置。其二,以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地区农业发展目标。如:西安都市圈地区为优化开发区,将大力发展西安都市农业;陕南、陕北发展有关绿色农业畜牧业以及渭北的果业发展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拨款、结算补助、资金融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再其次,通过生态补偿和资源补偿机制优化陕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意味着不同区域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发展模式、发展机会。陕西限、禁开发区,将主要从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提供生态财富的活动。带来的金融效应是:其一,避免了限、禁开发区内采矿、高投入、高能耗污染现象,节约了生态治理资金,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这一公共产品,产生了农牧业发展的正外部性金融效应。其二,以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补偿机制,使生态环境保护的外在效应充分内在化,也为陕西农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契机:一是健全环境产权交易制度,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供求关系和环境代价,以此优化了陕西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增大农村资金供给;二是建立财税养护机制,包括建立与限、禁开发区相对应的特殊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扶持救助制度;完善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税收制度,进行绿色税收调节;三是实现由“输血型”到“造血型”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包括对畜牧区的轮牧休耕补偿、水资源的开发补偿、加大陕西生态农业科技投入、建立相应的环保和循环经济产业等,吸引资金流入,拓展补偿资金筹资渠道和提高资金效率。

最后,通过改善金融区域布局与调控优化陕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其一,促发金融区域发展新格局。比如,西安可依其金融资源相对聚集的优势,规划金融商务区,榆林等资源型城市区域以及重点资源富集地区,依托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等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特色,积极构建新型金融功能区,促进陕西(包括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其二,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垄断,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针对性地制定、细化金融制度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金融运行有效监管,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

二、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引领农村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农业科技的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是农村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富有前瞻性的战略重点。

首先,政府在宏观决策时应充分体现农业科技创新投资的优先位置。

其次,政府、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农民协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协同科技创新及其资金投入,创新金融支持农业科技的方式。一是以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对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信贷支持。毫无疑问,列入国家或地方科技计划,符合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的科技项目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近年来,陕西涌现出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13115”科技创新工程在挖掘全省农业产、学、研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也有如富平奶山羊、杨凌节水、千阳蚕桑、扶风秦川牛、杨凌奶牛、杨凌妇女、杨凌IPM、耀州葡萄酒、铜川苹果、咸阳中药材等近30个农业科技项目(子项目)获得世界银行贷款支持。二是农业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逐步形成从科技创新到市场推广的良性循环。三是对于处在创业阶段的、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通过风险资本进行战略投资,促使其发展壮大。四是探索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民协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不同的组合模式,建立各方稳定的契约关系和融洽环境,进行技术、组织和管理创新,缩短技术转化的链条,促进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开发和销售。

其再次,优选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领域。对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优质高效草食畜牧业科技、循环农业技术、绿色果品科技示范、沙漠化土地治理技术、旱作与农田节水技术、农林生态安全技术示范、减灾防灾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进行重点支持。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实现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低碳化和无公害化。

最后,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能动”要素,政府要舍得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投入,落实“四免一补”(免收培训费、职业介绍费、技能鉴定费和单程交通费,给予生活补贴)扶持政策,结合各地特点有效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科学素质,使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置于坚实的基础上。

三、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

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特色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当应成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点所在。陕西关中地区发展秦川牛、奶牛养殖业、苹果、猕猴桃果业和蔬菜种植业等地区特色农业,已形成以优质粮油、乳品、蔬菜、瓜果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带;陕南发展经济林产业及油茶、核桃、板栗、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以生猪、茶桑烟、中药材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带;陕北有红枣、马铃薯、双膜玉米、白绒山羊、大漠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以肉羊、草业、小杂粮和林果为重点的陕北农业产业带。目前,陕西要以“稳粮、强果、壮畜、扩蔬”为重点,构建完善的融资支持体系,做大做精特色产业,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与提升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省财政继续稳定粮食直补、小麦良种、地膜玉米、农机具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探索测土配方施肥、奶牛良种补贴机制;通过“民办公助”、财政贴息、投资参股、“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农民和社会资本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农村资金总量。重点发展购并服务、产业投资基金、担保体系、证券化融资几种金融支持方式。

需强调的是,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需加大对其融资的力度。目前,陕西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全国的1.2%,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仅97家。农业产业龙头带动能力较弱,农产品销售困难,市场风险较大。据对全省10460户农村住户调查,仅有27.7%的农户反映当地有专门的粮食收贮、加工企业,有20.6%的种植户反映当地有专门的蔬菜龙头企业带动生产,有29.2%的户反映当地有专门的果品收购、加工企业可依靠。仅有15.2%的养殖户加入了养殖专业协会,养殖户期盼能与畜产品收贮、加工企业取得联系,实现订单生产,确保产品销路。也希望政府能扶持建立更多畜牧养殖专业协会组织,建立长年的猪肉等收贮机制,稳定畜产品市场价格。

四、为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供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

陕西农林果牧业在农业收入中比例大、相关金融风险高且隐蔽性大,建立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机制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感。为此,第一,建立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险种,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继续做好“苹果保险”和“借款者意外伤害”保险;组建农业再保险机构,建立省级农业再保险基金;推动农村保险代理、“保险+信贷”等新型金融业务的开展。第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担保机制。针对陕西农村,一是积极实行水果“仓单担保”贷款。包括:贷款打包和集中担保两种形式;二是以林木收益权为担保,向林木所有人发放用于扩大林业投资规模及林木护养费用的“林权抵押”贷款。第三,建立与农村金融业信息化状况相适应的预警信息系统。判断区域农村金融的风险变动趋势,标识高风险农村金融机构,以进一步加强监管。第四,深化机制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全面提高抵御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主要有:推进多元经营,开发农村金融产品;构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资源配置体系;完善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等。第五,逐步缔造健全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包括加强农村信用的法制建设;推动建立对相关主体的信用征集、评价、担保及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数据库;县域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良性互动的信任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地方信用品牌等。第六,培养经济主体与金融主体独立的金融人格。包括经济主体与金融主体具有自主地进行利润和社会形象的追求、利益与风险双向激励、独立的企业化运作等自主性;理性而能动地进行金融创新,促进金融的内生成长的金融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E014);陕西省软科学计划项目(编号:2008KR70))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