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统一战线理论上的不断创新

2010-12-13 02:55梁晓宇
文学界·人文 2010年8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改革开放创新

梁晓宇

摘要: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反对主要敌人,同其他革命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以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战理论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这主要体现在对统一战线重要性的不断认识,对统战任务的丰富和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统一战线;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08-101-04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事业中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的执政基础也空前巩固,作为其反映的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一、对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认识上的深化与创新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同毛泽东一样,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认为,统一战线是为党的总任务而奋斗的不可缺少的力量,现代化建设需要发挥各种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战线就要为实现现代化提供社会力量保证。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根据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的变化,对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新的解释。

江泽民强调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一项事关全局的长期的战略方针”也明确指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和完成祖国统一的总目标上来。这样,我们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将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为“四个离不开”:一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统一战线;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统一战线;三是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统一战线;四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只有坚持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成功的把握。所以,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觉地支持和做好党的统战工作。”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统一战线重要性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中新的宝贵财富。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同样非常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深化了对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2002年12月,胡锦涛就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这里,前一个“重要法宝”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统一战线法宝思想的全面概括和总结,后一个“重要法宝”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新提法。2006年1月,胡锦涛进一步强调,统一战线“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2006年7月,中共中央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之后颁发的《关于巩固和扩大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完整地提出了“三个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三个重要法宝”的完整提法,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总结,党的执政和国家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方面,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新世纪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法宝论”。

二、对统一战线基本任务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为了调动全国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就必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就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了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邓小平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手巴统战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这是我国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江泽民提出“高举两面旗帜”,“贯彻基本路线”和“实现四个服务”新论断,把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统一战线历史任务的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江泽民指出,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他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爱国的旗帜下,团结得愈广泛,愈有利于我们事业的胜利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是我国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实现广泛的团结。,这一认识打破了仅把统一战线任务理解为几项工作的狭隘看法,使统一战线的任务有了方向,有了形象。江泽民要求统战工作干部坚决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历史责任感,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做出更大的成绩。江泽民强调,今后一个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任务是:“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这是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具体任务表述的新概括,带有鲜明的时代性。

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地把发展问题摆脱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十分突出的位置。在2005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提出发展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着“什么是发展、怎样才能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统一战线优势以促进社会和谐,从而为统一战线的发展确立了指导思想,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指明了团结奋斗的前进方向。

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上,胡锦涛指出,要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并对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作了完整的概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三个服务”的基本任务是科学发展观在统一战线工作上的具体体现,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完整丰富的内容。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其给予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提出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的基本要求,是统一战线各个同盟者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的需要。

三、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思想,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来的,当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场时,毛泽东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发展了这个想法,并为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就我国的多党合作做了重要讲话,他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还同所有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合作。邓小平同志还总结了我党多党合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多党合作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中央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并于1990年2月正式对外公布,从而使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条理化、制度化,使多党合作有了共同遵循的准则。并进一步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过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这表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真诚相待基础上的。同时,这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使多党合作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结合新的实践,承前启后,以新的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政局要稳定,就必须稳定多党合作这个格局。”。

他要求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认为坚持十六字方针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他要求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畅通上情下达的渠道,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鼓励各民主党派当我们的诤友,能够说心里话,敢于讲出不同意见。把民主监督与统一战线联系起来,把民主监督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内容,这是江泽民关于统战工作一个极具创意的理论思考。

江泽民明确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搞好政治交接,是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他提出建立健全配套措施,从制度上、体制上使多党合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明确规定各级党委进行重大决策,要问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扩大了民主党派的知青范围和参与程度,使党的多党合作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江泽民对人民政协也有新的理论阐述。他特别强调,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他首次确定“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贯穿于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实现紧密团结,发展民主才更有基础;发扬广泛民主,加强团结才更有力量。指出,政协的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广泛联系,求同存异的特点,必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发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上来。他首次提出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人民政协的职能”,认为“对于各种社会矛盾”,“更要充分利用人民政协作为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重要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江泽民的这些论述,揭示了政协的本质内涵、地位作用、时代特征、社会职能等,是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成为新世纪党的统战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指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注意政党关系、实现政党关系长期和谐的关键。o~2005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成为新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与1989年12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相衔接,又不乏创新与发展。在人民政协方面,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阐明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历史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全面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规范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是中共中央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履行职能,切实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部署。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把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列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宪法基本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的政党制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强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是对政治协商原则的进一步明确,是对中共中央坚持和完善政协政治协商的重大举措,对于更好的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推进民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对知识分子认识的不断理论创新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总体上把知识分子定性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属于人民的范畴,对知识分子采取尊重的态度,实行团结、争取和教育的方针。但在1957-1976年的二十年里,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我们党未能真正实现从革命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变,在狭隘的阶级斗争视野下,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从出身、从世界观、从思想上看都属于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将是同无产阶级较量的主要力量,是必须加以防范的异己力量,因而在长时间内

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是教育、改造乃至革命的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与之相适应,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也吸取了历史的教训。邓小平同志身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郑重地提出了“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分子,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他还强调“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18邓小平同志对知识分子的重视,是从国家要早日实现四化这一基本国策提出的,是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并把它作为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来的,也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点的具体体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生产力的视角出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分子的新政策。例如,中共中央1982年10号文件的三句话,“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新政策大大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促进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统战理论的重要领域一知识分子问题上,一方面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沿着邓小平指引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又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进入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和技术创新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必然引起对作为科学技术的活的载体的知识分子社会地位认识上的发展变化。江泽们对我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认识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江泽民认为,当今世界,要正确处理我们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他对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知识分子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开拓者”、“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论述,要求知识分子”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这些论断,是党对知识分子问题认识的深化,是对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十世纪末,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旧的发展模式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新世纪胡锦涛顺应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党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出发,把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关注的重点转向人、人才,强调新世纪知识分子工作的中心要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2003年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把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人才资源开发的轨道上来,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走人才强国之路。概而言之,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不断理论创新和发展,是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大大促进了党的知识分子工作、人才工作的深入发展,这对党的统战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改革开放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