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两能”要求内涵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2010-12-18 09:42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汪金玉少将
国防 2010年7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预备役民兵

■ 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 汪金玉 少将

中央 军委 胡锦 涛主席在2009年底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建设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我们应当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按照胡主席提出的“两能”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一、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辩证思考、科学定位新时期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使命

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述了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贯穿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理念,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和邓小平、江泽民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思想的创造性继承。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围绕实现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整体效能来认识把握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的地位作用和职能使命,指导我们更好地做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工作。

一方面,民兵预备役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依然重要,但参战方式和使命任务发生了变化。国内外的战争实践一再表明,强大的后备力量具有“不战而胜”的战略威慑功能和“以战制战”的实战功能。世界各国虽然国情军情不同,但对后备力量地位作用的认识却是高度一致的。美国一直把后备力量纳入武装力量总体规划同步建设。俄罗斯军队的最新改革对现役部队作了较大精简,仍然保持了原有的预备役人员规模。但是,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发展变化,后备力量参与战争的形式却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放战争中,我国民兵参战228.48万人次,直接歼敌20.47万人。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动员的33个陆军预备役旅和相当于20个旅的地方民兵,也是开赴一线直接作战。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员的22.4万后备役部队,则主要是担负战略空运、海上运输、医疗救护以及禁飞区警戒等支援与勤务保障任务。我国后备力量虽然还没有经历过信息化战争实际检验,但从战争发展规律、外军经验和未来作战样式来分析,其参战方式必定有新的变化,将从直接参与作战为主转向以支援配合保障现役部队作战为主。要充分认识这些新变化及其带来的新要求,依据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可能担负的使命任务,科学筹划其组织建设、军事训练和装备保障,推动其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不断提高其“应战”能力。

另一方面,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上具有独特优势,在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类武装力量的整体联动与分工协作。在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中,民兵预备役人员亦兵亦民,量大面广,情况熟悉,且经过一定的训练,便于快速集结、就近使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1998年抗击长江等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全国共投入民兵预备役人员700多万,抢救和转移群众260多万人。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等省动员了7.5万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共救出幸存者2000多人,转移群众65万余人。今年青海玉树地震,第一时间发现灾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实施救援的,也是当地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实践证明,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和平时期后备力量运用的主要方式。胡主席曾经指出: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要进一步明确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职能任务,优化力量结构,加强民兵预备役专业部队建设,使之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重要力量。对此,我们应当深刻领会,牢固树立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当先锋、打头阵的思想,做到平时扎实准备,有事果敢行动,切实把胡主席提出的“平时能应急”这一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战略品质,着眼国家安全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紧贴省区实际筹划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是基于对国际战略局势、国内社会发展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科学判断,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具有鲜明的国家战略指向。省区是国家最高地方行政区,也是国防军事战略区的基本组成部分。地方军事工作是国家军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备力量建设是地方军事工作的重点。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必须把各省区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置于国家安全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全局下来思考筹划,根据边境与内陆、大中城市与农村等不同地域的任务要求和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使之既符合国家的国防军事战略和长远发展利益,又切合各地的客观实际。下面以湖北省为例,进一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是要认清湖北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区位特性,着眼“保障重点、应对各方”深入推进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不同省区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各具特色,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安全战略的丰富内涵。湖北地处我国中部腹地,是军需物资和武器装备生产、储备的重要基地,是兵员和科技动员大省,集“战略纵深、战略通道、战略后方、战略保障基地”于一身。由于所处的特殊区位以及较丰富的战争潜力资源,将来不论哪个方向发生战事,都将是重要的战略支点。作为所属战区的战役纵深省份,当前应当加紧做好保障重点作战方向战役行动的各项准备。要重点加强科技力量支前、战略交通保障、重要目标防护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民兵专业技术分队比例,以满足战时支援保障不同作战方向的不同要求。

二是要认清湖北在维护国家稳定大局中的特殊意义,围绕“快速反应、有效控局”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处突维稳能力建设。维护国家稳定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基本保证。各省区应根据其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中的任务与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处突维稳能力建设。湖北境内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要战略目标,人文环境也比较复杂,加上居中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使其对于社会事件具有极强的辐射和放大效应,是敌对势力和恐怖分子蓄意破坏的重要地域,维护湖北的稳定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做好处突维稳各项准备,密切关注敌情社情动向,加强对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管理,突出抓好“快反”和“控局”能力训练,确保一旦有事能够配合控制好局势,防止事态蔓延,保护重要目标安全,为维护湖北和全国的社会稳定做贡献。

三是要认清湖北自然灾害特点及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把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作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重要任务。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多种多样,经常发生。各省区要正确认识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科学有效地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应对,为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湖北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和工业生产基地,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特别是水患严重,荆江大堤一旦溃口,整个江汉平原将遭受“灭顶”之灾,还会殃及武汉等大中城市和数条国家交通大动脉,危害国家国民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另外,湖北三面环山,年均发生森林火灾数百起;地质条件构成复杂,有地质隐患九千余处。应把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抗洪抢险、森林灭火、处置地质灾害等作为应急救援的主要任务,积极主动作为,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方法寓意,通过深化组训装配套改革推动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整体跃升

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目标方向,而且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措施办法。我们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方法寓意,通过实施以“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为重点的调整改革,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整体跃升。

(一)合理调整民兵组织。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优化的动态工程。民兵是人民战争的基础力量,国防后备力量的主体。深化民兵组织调整改革,是当前后备力量建设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要根据任务确定结构布局。把上级下达的基干民兵建设规划,与各地平时、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合理确定组建的规模数量、专业种类和力量布局。在重点防空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加强对空防护、维护治安和勤务保障力量建设;在重要目标和交通干线所在地区加强伪装防护以及交通、工程、油料等保障力量建设;在沿江河湖泊地区加强抗洪抢险力量建设;在山区和森林覆盖稠密地区加强防火救灾力量建设。二是要着眼使用规范组建秩序。民兵编组必须着眼平战快速动员和有效使用,做到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要按照党和国家以及军队有关文件精神,统筹规划基干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建设,科学区分职能任务,优化整合各类力量,避免任务重叠、组织交叉、一兵多职。组建民兵专业技术分队,既要符合平战任务需要,也要考虑武器装备配备以及相关社会资源潜力状况,不能“遍地开花”、空有其名。平战用不上的不编,虽然用得上但无装备或无可利用社会资源的缓编。三是要立足实际创新编组方法。适应城市经济体制和结构调整变化,有计划地向非公有制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院所拓展建立民兵组织。尽量在与军事专业对口的单位组建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充分发挥其综合资源优势。针对适龄青年高频率流动状况,实行以兵员工作地为主编组。改变基干民兵年龄“一刀切”做法,将年龄上限扩展至35岁,特殊专业人才还可适当放宽。

(二)切实加强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根本途径,必须紧贴使命任务,整合训练资源,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益。在训练资源整合上,可依托省市县三级训练基地,统一规划、分类建立专业技术兵训练中心,形成以省军区为骨干、军分区和预备役部队建制单位为主体、县市区为基础的后备力量训练格局。在训练内容上,要根据各地和各类分队担负的任务,增强训练针对性,突出抓好使命课题的训练演练,着力解决训非所编、训非所用问题。在训练手段方法上,大力推行训练确认制、教学责任制,加强训练全要素、全过程监控,严密组织训练考核和评估;依托驻地军事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军工企业等,建立挂钩联训、对口帮训、网上互训机制,提高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水平。

(三)着力改善武器装备。武器装备是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的必要物质条件,要本着军地结合、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完善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保障格局。要优化整合现有装备:建立省军区统一调配使用大型装备器材的机制,避免装备闲置和贫富不均状况,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装备的效益。要补充完善专用装备:在军事系统按配装计划加快调整补充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自行购置一些;对未列入军事系统配装计划的专用装备器材,可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予以解决。要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健全完善军民通用装备预编征用制度机制,走开军民融合式后备力量装备保障路子。

四、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在经常性用兵中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能力素质

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后备力量寓兵于民的本质属性和平战运用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当前与长远、目标与方法、过程与结果的高度统一。而实现这种统一的重要“桥梁”,就是平时经常性的用兵实践活动。要充分认识用兵与练兵的辩证关系和重要意义,认真践行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把平时的应急运用当作广阔练兵舞台,不断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的能力。

(一)要牢固树立用兵观念。少数同志容易将应急与应战、用兵与练兵割裂或对立起来看待,在抓作战能力训练的同时忽视平时的应急训练和应用。要看到,后备力量平时参与应急行动不仅是职能使命所系,而且是一种有效的练兵方式,是检验和提高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赢得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信赖支持、巩固提升民兵预备役工作地位的生动“媒介”。军事机关应当牢固树立“用兵即练兵”的观念,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介绍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织特点,有效融入地方政府应急计划及力量体系,带领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二)要切实做好用兵准备。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发展变化快的特点,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应急救援和维稳行动,准备越充分,应对就越从容。军事机关要按照一项任务多套方案、一套方案多种情况、一种情况多种对策的要求,周密制定各类行动预案,把可能遇到的情况想周全,把应对处置的措施定具体,把指挥保障关系理顺畅。要与地方维稳办、应急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情报信息共享机制,始终保持渠道畅通、传递及时准确。可考虑建立民兵预备役人员情报信息网络,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和印证范围,做到对事故灾情和社会事件早预测、早发现、早判断、早决策。要在抓好自身训练的基础上,协调政府应急指挥机构,会同武警和公安、水利、气象等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实案、实地、实兵联合演练,检验完善方案,锻炼提高组织指挥和协同能力。

(三)要不断探索用兵规律。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和抢险救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一定的危险性,必须依据相关规定,按照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在兵力运用原则上,应当坚持统一领导集中指挥,就近就地快速动员,预有准备反应灵敏,服从全局密切协同,把握政策依法行动。在用兵方式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任务,把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突击使用与连续使用、就地使用与跨区使用、主导使用与辅助使用结合起来。比如针对洪灾发生季节性强、地域集中、危害严重等特点,可采取先期群查普控、集中排治险情、随机组织救援的方式组织实施;针对森林火灾易发频发、多为人为引发的特点,把实时监测、快速反应、临机处置、确保安全作为训练和指挥要点;针对治安性突发事件诱因复杂、政策性强、波及面广等特点,采取多形式编组、分批次投入、主环节控制、全过程警戒的措施严控局势,确保重要目标安全。“水无常势,兵无定法”,只要在用兵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灵活运用,就能掌握主动夺取胜利。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预备役民兵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及启示
飒爽英姿女民兵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
预备役部队军官基础训练应坚持实战化方向——以某预备役部队军官基础科目抽点式考核为例
对做好预备役官兵编配工作的粗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