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类分流过程中的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分析

2010-12-27 06:12李剑欣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生

李剑欣

(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教育教学研究

高校大类分流过程中的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分析

李剑欣

(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研究分析大类分流过程中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形成机制,利用河北省省属部分高校大类专业分流的学生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学生的专业兴趣与满意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此外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影响学生满意水平的重要因素,多数学生满意程度低源于没有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高校应该跨学院设置招生类别,为学生专业分流提供更大程度上时间选择的自由,有效整合高校的资源等一系列措施。

专业分流;兴趣;意愿

近年来,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我国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大类招生的方式,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提供一定的专业选择空间。但大类招生改革也带来了些问题,其一增加了学校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其二相关高校也面临着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与学生选择方面的矛盾。基于上述状况,本文拟探讨影响学生专业分流满意水平的因素,从而为相关制度安排的完善提供现实依据。

一、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学生的专业选择行为,重点探讨了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学生专业的满意度。黄雅容(1999)[1]从理论上对学生专业选择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在专业选择过程中一般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市场的供需状况、专业就业市场的价值以及该生的专长和学科的特殊表现。赵叶珠、钱兰英(1999)[2]调查发现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考虑专业的前景较多,考虑自己的人格特质较少。余小波(2002)[3]对影响专业选择的家庭因素进行了考察,发现不同家庭背景在专业入读选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干部子女入读热门专业明显高于工人和农民子女。樊明成,陈小伟(2009)[4]根据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高校47 000余名2007级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兴趣、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潜力、学术能力、高考分数落点、父母及家人的影响等。

在对学生专业满意度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校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潜能研究中心(2003)通过调查发现65%的在校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樊明成,陈小伟的调查则认为半数以上学生对专业不满意。但是在对不满意的原因的解读方面则存在明显差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认为兴趣是主导原因。卢雪松(2008)[5]则持有另外的观点,认为根据就业前景选择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最高。还有学者对学生专业选择权的作用进行探讨,孟大虎(2005)[6]认为充分的专业选择权会对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未来的就业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二、专业选择意愿形成机理

学生专业选择意愿源于在专业选择方面的预期收益,一般来说其收益包括两个方面,一为专业兴趣即专业学习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与学生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特点相关联;其二专业就业前景。学生的专业学习,是一个个体或家庭投入产出的过程。学生个体投入了学习的时间,家庭承担学习费用,产出则是学生就业收益。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要对各专业的情况进行分析,过程非常复杂。

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将面临多种情况。第一种,学生专业兴趣与就业前景高度一致,这种情况下决策主体的决策过程较简单;第二种,专业兴趣与收益预期不同。这种情况下,选择主体会在二者间进行权衡。如果学生对所有的专业的兴趣相近,则学生则完全依据未来的收益预期进行专业选择。如果学生的专业兴趣有明显倾向性,而收益预期相近,学生则会根据其兴趣选择专业。

1.专业兴趣发生机制。专业兴趣源于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过程获取成就感,与学生某些方面的天分有关。同时,专业兴趣的培养也与教师的引导、培养有关,高水平的教师能够站在学科或专业的前沿,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从专业兴趣发生机制分析,可以得出下述结论。对专业兴趣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下述方面,其一,过去的知识,表现在部分专业可能源于长时期的熏陶;其二,自身特征。其三,信息。可以理解为外部环境,与学校的办学实力,同学间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存在关联。这几方面的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形成产生影响。

2.就业前景。学生对专业前景的感知和判断除了自身的思考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同学、朋友、家长和老师影响,但在不同时间段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不同。高中生的专业选择行为,多数不是基于个人的专业兴趣,而是基于就业前景、个人成绩以及费用状况等。从家庭因素看,热门专业收费较高,收益则是不确定的,一般家庭很难承担。而高收入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强,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家庭背景等方面探讨学生专业选择的情况。和选择范围,对专业满意程度高于基础差的同学,而基础差同学的专业选择更多受到了考试成绩的限制和制约,没有能够选择到自己心仪的专业。

B.专业兴趣形成越早,学生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可能性越高,专业满意程度也越高。

假设2:学生专业选择意愿与就业前景高度相关。

A.不同类型的专业的专业满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B.专业满意程度与其就业前景高度相关。

2.数据搜集。笔者对河北省属的5所骨干大学进行了实地调查,这5所高校都推行了大类招生,实施大类招生的专业多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共向学生发放问卷550份,收回521份,其中有效问卷506份,其中男生241,女生265。各专业包括,公共管理类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传播类的广播电视新闻、新闻、广告、编辑;语言文字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数学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问卷设计问题主要包括专业兴趣水平、专业满意程度、学习基础、兴趣产生时期等方面,根据其回答结果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赋予一定分值。

3.分析过程。我们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将兴趣水平、入学基础、就业前景、满意水平以及兴趣产生时期5个维度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技术其皮尔森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相关分析结果

三、实证分析

1.理论假设。以上分析了学生专业选择意愿产生的过程与主要的影响因素,发现学生专业选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对其影响因素较多,但概括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学生的专业兴趣,二为就业前景。基于前面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学生的专业选择过程影响因素较多,为了进一步进行分析特作出以下假设。

假设1: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和其自身的学习兴趣高度联系。

A.基础好的学生高考选择志愿有更大自由度

分析结果验证了此前的理论假设,即大学生专业选择与高中学生的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迥然有别,即个人兴趣因素越来越居于主要作用。当然就业前景与专业选择满意程度也呈正相关关系。(1)兴趣水平与入学成绩显著相关。入学成绩较高的同学其专业兴趣高,成绩低的学生兴趣水平低,说明入学时候学生在入学时期的志愿填报更大程度是从个人兴趣出发的,而低分学生则更多做出无奈的选择。(2)专业分流满意程度以及专业兴趣形成阶段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水平较高而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专业兴趣越高,其对专业分流的结果越满意。(3)学习兴趣形成时间的早晚对其专业选择影响因素高度关联,说明如果兴趣产生较早,学生在专业选择过程中则为兴趣主导,否则其他因素会发生作用。说明学生在专业选择过程中基本为兴趣主导。

四、对策建议

为了提升学生专业的满意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笔者认为今后地方院校大类招生与分流的相关制度设计需要在下述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跨院系设置招生类别。大类招生的类别划分应该根据学科门类的特点灵活设置,打破既有的院系壁垒。经济、管理、法学和人文学科,仅仅按一级学科进行大类招生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在今后的招生安排上应该考虑突破一级学科,尝试按门类招生。当然在更大类别进行招生要求学校在管理体制上要进行尤其是在当然,如此安排将会对学校的现有的资源结构提出挑战,这要求学校要按多元化的形式整合各类资源。

2.为学生专业分流提供更大程度上时间选择的自由。一般学校在专业分流的时间上设定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在这个期间部分同学可能存在动摇的倾向,应该给予其更多的自由。此外在课程设计上,可以考虑打破个别专业课的年级限制,可以让其跨年级选修专业课,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安排自己的专业课学习的安排。在过渡期可以考虑通过控制学生成本的方式予以控制,比如提高转专业的学生学费水平,或适当延长其课业时间等。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满意程度。

3.整合高校资源。为了缓解学生专业选择需求与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间的矛盾,应该尝试进行学校之间教学资源整合,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空间的专业选择空间。在同城学校之间实现学分互认,在不增加学校办学成本情况下,满足学生多样化专业选择要求。

4.成立专门的专业选择咨询机构,为学生的专业选择提供指导和服务。在学生的专业选择过程中,学校应该考虑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进行心理测评,使其能够识别自身个性的长处与短处,为其专业选择提供咨询和帮助。

[1]黄雅容.论科系类型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教育参考资料[J].1997,(16).

[2]赵叶珠,钱兰英.九十年代大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J].青年研究,1999,(4).

[3]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2)

[4]樊明成,陈小伟.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3).

[5]卢雪松等.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与专业满意度关系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8,(33).

[6]孟大虎.拥有专业选择权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J].现代大学教育,2005,(5).

Analysis of Students Intention in Choosing their Majors During the General Recruiting Process

Li Jianxin

This paper relies on the survey of students,who are recruited on general programs in some local universities of Hebei Province,to study the students intention of selecting their majors.The result shows that a student's interes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or her satisfaction.The employment prospect is also one factor affecting student's satisfaction.Most of the dissatisfied students find there are not so many majors for them to choose from.So it is necessary to allow students to choose majors from other colleges so as to offer more choices.

selection of major;interest;intention

G64

A

1673-1573(2010)03-0110-03

2010-08-26

李剑欣(1972-),女,河北行唐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与教育管理。

学 诗

责任校对:关 华

猜你喜欢
专业学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快把我哥带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专业修脚店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