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现状及展望

2010-12-31 18:10徐小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5期
关键词:可靠性电网规划

徐小东

(贵州电网公司安顺供电局计划发展部,贵州 安顺 561000)

1 电网规划现状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规划工作的深入,电网在规划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电源结合和布局的不合理影响了电网规划;电网规模扩大后,短路电流超标日益突出;电网建设外部条件面临的环保压力大,电网规划项目落地困难等等。规划工作面临的困难一方面存在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总结出了电网规划工作在规划理念、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上需注意的问题。

1.1 规划观念

规划观念尚未真正转变,不能适应当前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系统性的优化理念。在技术方案中对全电压等级序列的整体优化重视不够,在经济分析中对整个投资周期中投资回报率重视不够。

1.2 规划工作的管理模式亟待更新

目前,电网规划管理按照三级设置,分别进行各自所辖范围和电压等级的电网规划。这样的分工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容易造成上下级电网规划协调力度不够,各级规划各自为战,无法实现电网的整体最优。

1.3 规划工作的工作方法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

电网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可用性直接影响规划的决策。而目前规划信息采集手段还基本停留在手工收集阶段,不能适应建设数字电网的要求。电网规划缺乏对海量信息的整理工具、提炼工具和专家分析系统。为适应电网发展的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规划工作需要借鉴国内外电力公司的先进经验,以观念创新带动规划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以网络化、信息化为突破口,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创新,为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物质平台。

2 适应电网发展形势,实现规划的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思想基础。电网规划在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下,需要打破旧思想的束缚,在时间、空间多维度,经济、技术多领域树立系统整体优化的理念。以防止大面积停电,满足用户合理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实现电网经济效益全电压等级最优,电网发展生命周期最优。防止大面积停电,保障用户供电的可靠性,是我供电局的社会责任所在,是电网规划的首要任务,电网规划的其他目标都应该在满足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完成。电网规划应充分考虑公司资产尤其是核心资产的不断保值、增值。在保证电网可靠性的前提下,电网规划应进行充分的经济效益分析,以全电压等级序列和全寿命周期内资产不断优化和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逐渐在规划中引入资产管理的概念,推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新规划理念的培养和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规划人员长期的坚持,同时规划理念体系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吸收新的元素,逐步孕育成为电网规划人员的思想价值体系,以利于公司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升级。

3 机制创新保障电网规划

为更好地实践“安全第一、系统优化”的规划理念,电网的规划工作需要对现有的规划资源进行整合,对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对规划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需要以统一的规划平台为技术基础,各级规划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在统一的规划原则和技术标准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全电压等级的统一规划,直至集中规划、分级执行,完成电网规划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则,统一流程,统一平台”的目标。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制,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除了建立统一平台并完善规划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标准外,还需要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努力实现标准统一与规划灵活性、适应性的统一。

规划是解决电网未来的问题,而电网网架是逐步建成的,必须预估30年后电网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因此,规划的技术标准需要在实用的基础上具有先进性。不同地区的可靠性要求是不同的,不同负荷性质有不同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因此标准也是不同的。我们应改变思路,从规划的角度和要求,组织技术研究框架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形成规划的技术规则,并且与运行技术标准有机连接和整合。

规划队伍的建设是规划机制建设的关键。做好电网的规划工作,不仅要组建一支精干的规划工作队伍,更要依靠力量强大的社会咨询资源,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一起参与工作,积极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和能源形势变化对电力行业发展的影响。

4 创建规划新技术平台,实现工作方式的创新

规划的观念创新需要物质载体,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从电网特性看,大型城市电网是一个典型的大电网的受电终端,城市电网规划需要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对工作方式不断创新。规划工作需要以建立规划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有效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提高工作效率

政府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规划的频繁调整,以及电网投资的不确定性和突变性,都对及时调整和修改电网规划、提高规划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规划涉及到大量的电网和城市的历史数据,规划的前期准备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工作量大,难度也高。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收资工作常规化、自动化,可以极大地提高规划效率。

4.2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4.2.1 提高发、供电设备的可靠性,采用高可靠的发、供电设备。

4.2.2 提高送电线路的可靠性,对系统中重要线路采用双回线。目前电网中,架设双回线的还比较少,双回线路供电,输送能力大,稳定储备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很稳定。

4.2.3 选择合理的电力系统结构和接线。

4.2.4 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

4.2.5 建立配电网络自动化,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配网自动化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情况、潮流动向等数据进行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提高供电可靠性。

4.2.6 主干线路增设线路开关,架设分支,把分支线路故障停电范围限制在支线范围内,减少停电范围。

4.2.7 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敷设。

4.2.8 中性点接地和配套技术的应用,随着电缆的广泛采用,对地容性电流越来越高,中性点运行方式的改变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是改善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减少绝缘设备破坏造成的事故、增强馈线自动化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的重要手段。

4.2.9 增大导线截面,提高线路输送容量。

4.2.10 增加出线回路数,缩短线路供电半径。

4.2.11 增设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提高各站负荷的转供能力。

4.2.12 开展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时间,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带电作业。

4.3 提高规划工作质量

提高规划质量,就是确保电网从起始年到目标年,实现全网全电压等级经济效益最优、电网发展生命周期最优,其中涉及防止大面积停电,保证用户供电可靠性等具体问题。规划精细化是提高规划质量的有效方法,规划中需要根据规划需求开展主电网的安全稳定校核和可靠性评价,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价和校核,甚至用户端的电能质量评估和技术经济比较 (含线损)。根据对规划的精细化要求,不但对规划水平年要完成以上的工作,对过渡电网也应做同样的工作。准备“事故预案”,对关键工程、重点工程进行敏感性分析,并设计关键(重点)工程不能按期投入的备选方案,使规划工作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

4.4 提高规划的有效性

规划的有效性实质上就是规划的执行率和可操作性。首先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必须保证中长期负荷预测的正确性,为此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更加完备的负荷预测体系,采用新型负荷预测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使负荷预测的结果可以正确地进行空间分布。其次,城市电网规划应在电子地理图上表现,政府规划可通过电子地理图反映,对重点和难点工程提前进入前期工作阶段,最大程度地为电网建设创造规划实施的条件,尽快实施规划落地。第三,要协调好10kV电网投资与用户业扩的界面,即解决好工询与规划的问题。如何按规则迅速答复工询,如何使规划和计划在业扩工询确定的基础上及时执行,满足新老客户用电增长需求和电网可靠运行,都是保证规划执行度的基础。

4.5 建立规划工作信息平台

实现规划工作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有效性的提高,建设规划信息平台是关键。规划平台的建设应首先着手开展总体方案设计,按信息化的要求研究规划业务流和数据流的重组,研究专业软件的接口应用,再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并作相应的结构调整。电网规划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4.5.1 可以便捷地分析现有负荷特征和增长;

4.5.2 在预测负荷空间分布能力时,能分配到每台变压器、每条线路、每个分区,并随着电网网架规划调整,对分配自动调整,做到供电区域的精确识别;

4.5.3 对业扩工询方案的编制实行版本管理,并可异地答复;

4.5.4 与专业软件接口,自动实现安全校核、电能质量校核、技术经济分析,并实行版本管理;

4.5.5 能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对上下级电网规划进行调整、配合和校核等。

5 结语

电力市场中电网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远超过了传统的含义,构建一个“安全、经济、可靠”的电网是电力市场运营的基本保证。电网规划人员需要适应新体制下的形势,改变传统思路,了解电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和运营原理,充分理解电力市场对电网的要求,重点分析掌握负荷发展和电源规划两个重要的边界条件,创新电网规划方法,推动电网投资多样化,加强电网规划的滚动调整工作。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以满足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戴彦,文福拴,韩祯祥.电力市场改革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可靠性电网规划
穿越电网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
电网环保知多少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