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

2010-12-31 18:10李慧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5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城市园林绿地

李慧

(平湖市园林管理处,浙江 平湖 314200)

我国各个城市都相继开展建设文明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的活动。特别是在经济热潮的推动下,许多特大城市、大城市尤其是长江流域以及沿海大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这样,城市环境的建设已由过去单纯地追求绿化和增加绿地面积而发展到追求美化、绿地形式的多样化、绿地功能和综合效益最佳,最后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质量。这也是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以深圳、南京、合肥、佛山、大连、北京、上海和张家港为样板的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活动正在进行,这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发展的契机。

1 当前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功能认识上的局限

一直以来,人们对城市绿地功能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注重其休闲和景观功能,往往忽视其在改善生态环境、防灾避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功能。在绿地营建中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主义的风气,从而带来了一种脱离景观营造本质意义的现象。

忽视生物多样性,或随意填埋池塘沼泽湿地,或建成单一的生物种绿她,生态系统脆弱,听不见鸟语虫鸣,只见一片草地,几棵孤零零的树木。绿地生境不能给植物、昆虫、鸟类、蜂蝶、菌类提供一个充分良好的食源和栖息地,使它们共生共荣。

1.2 地域特色不突出

忽视本土自然资源和现实条件,放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顾城市“地少人多”的实际,照搬西方“用大面积的空间来创造大空间的感觉”,强调视觉震撼的园林绿地比比皆是。城市绿地建设缺乏个性,极不明智。在北方城市大量种植热带植物以体现热带风情,或搞小桥流水式的江南水乡景观,都是不合适的。只知道别人优秀而不知道自己的长处,那是一种盲从。园林绿地建设不只是给人们一个活动场所,还应为城市里的人找到感情归宿,强调“适地造园”,突出地域特色。

1.3 节约环保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养护都很少考虑到节约环保问题。为了植物种植后立竿见影.出现了城市“大树移植热”、“大色块热”,熟不知是以破坏另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小灌木高密度栽植,大面积应用形成的城市大色块,实际上是一种反生态的种植方式,会增加日后养护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导致病虫害泛滥,大量药剂的使用从而带来有益生物的死亡和环境污染。无视“因地制宜”园林理论,搞“三通一平”,“大破大立”,粗暴地处理地形,很少结合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发挥有限的资源优势。甚至为追求地形平整,埋填基地中的池塘,挖掉山体,或对坡地大量高砌挡土墙,不仅破坏了原有生境,而且大大增加了工程投资和能耗。

2 搞好园林绿地建设的对策

无论对新城建设或旧城改造,都应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高标准的城市建设规划,按照规划严格组织和实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2.1 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的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种的多样性及其变异性的概念。1992年6月,联合国环发会议所确定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条约》,虽然尚有不足之处,但该条例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种内基因的多样性,首先,对于城市中的那些生态环境敏感区,要切实地加以保护、恢复和维持。通过生态廊道将城市中的人工和自然园林绿地连接成网络,构建人工复合生态环境系统,确保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其次,要按照建设生态园林的标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为此,可以采用乡土草种、花种、树种,因地制宜,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就园林绿地中的植物栽植而言,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能真正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基本生态功能,是真正实现园林绿化技术生态转型的关键。

2.2 营造景观多样性

现代城市里绿色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包括城市森林、园林绿地、都市农业、绿色廊道、滨水绿地以及立体空间绿化等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空间。这种绿色空间决定了园林绿地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要实现绿地景观多样性,应做到:

(1)设计理念多元化,建设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绿地景观。城市的整体形象设计应推行生态理念。绿地建设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现有景观资源的挖掘,加深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理解,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绿地设计方案。切忌在绿地方案的设计阶段不注重景观空间的营造,只重视平面构图,运用繁杂的线条组合取代对立体多元化景观空间的探究,忽视对人们的室外绿地空间的使用和观赏需求。同时,园林的各要素之间应该互相直辖市,园林绿化、园林建筑、资源保护管理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都应相互协调,以营造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绿地开发利用之间都应相互协调,以营造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绿地景观。

(2)保护和利用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确保园林绿地植物配置多样化和乡土化。要建设富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多样化和乡土化十分重要。城市中即使有30%,甚至50%的城市绿地率,由于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尤其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木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敌视和审美偏见,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并不很强。与之相反,在未被城市建设吞没之前的土地上,存在着一系列年代久远、多样的生物,加强对这些与环境已形成良好关系的乡土植物的利用,有利于营造城市景观多样性。

2.3 节约资源及就地取材

当前有的城市绿地建设刚刚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误区,又踏进盲目投资、铺张浪费的漩涡。首先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园林铺地为例,许多城市广场的铺地,面层花岗岩材料只需选择20mm-30mm 厚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以更厚的花岗岩代替;花坛、台阶用20mm 厚的花岗岩贴面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采用整块花岗岩块石彻筑。其次,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可否认,由于生命对水的依赖及中国园林的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水景一直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主题,但不顾绿地性质、区位,不考虑水源、水循环、中水利用就一概以水覆之,甚至在水资源严重匮乏、游人量少的地段建设大面积的水面和喷泉,达到“逢园必水”的地步多少让人觉得牵强和矫枉过正。

3 结束语

我国历史悠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对于城市人文资源的利用常常出现两种倾向:其一,弃而不用;其二,盲目利用。在许多园林建设工程的投标中,为了充分体现设计的文化内涵,片面地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而影响城市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要量力而行,切忌铺张浪费;力行园林素材本土化,园林植物乡土化;节约资源、能源以及水资源,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增强资源保护意识,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积极挖掘、梳理人文资源,并应用于园林绿地建设中,提高城市园林建设品位。

[1]陈波,包志毅.《生态规划》《中国园林》,2003.0l.

]2]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城市园林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