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现状研究*

2011-01-02 00:59颜中杰
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梯队年龄段生源

颜中杰

(1.上海电力学院体育部 上海 200090)

我国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现状研究*

颜中杰1

(1.上海电力学院体育部 上海 200090)

运用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9赛季我国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超俱乐部现有梯队50支,运动员1222名,后备人才总量的锐减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各级青少年国家队的组建和发展。同时梯队还存在年龄断层明显,单支梯队运动员数量偏多,选拔机制不严格,运动员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应大力发展学校足球,丰富生源渠道;建立严格的运动员选拔机制,提高生源质量;科学设置梯队编制,提高梯队管理水平;强化俱乐部的辐射功能,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研究

1 前言

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聚集着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佼佼者,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将成为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是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主力军,是中国足球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国中超俱乐部梯队运动员的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发展对策,对于保证我国足球运动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9赛季16家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俱乐部的全部50支梯队(简称“中超梯队”)的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 实地考察法

从2009年1~10月,先后走访了山东鲁能泰山、北京国安等十余家中超足球俱乐部,实地考察了俱乐部梯队建设情况,参观了梯队训练、学习、生活设施,观摩了梯队训练课。

2.2.2 访谈法

利用中国足协组织的俱乐部冬训、比赛,召开各种会议等机会,对我国足球界和教育界的有关领导、管理者、专家、教练员及运动员进行面访、座谈。

2.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sport discus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在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中国足协等地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访问德国、英国、荷兰等足球发达国家及其俱乐部官方网站,获取相关资料。

2.2.4 比较法

通过访问国外足协、俱乐部官方网站、与中国足协德籍顾问 Horst Kriete先生进行深度访谈,以及通过收集各俱乐部出国访问带回的资料,得到了大量相关信息,与我国现状进行比较,发现差距,找出不足。

2.2.5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俱乐部领导问卷》、《梯队教练员问卷》、《专家问卷》共三份问卷。主要发放对象为:足协领导、教育部大体协领导和部分体育院校专家、教授、16家中超俱乐部负责后备人才培养的领导、梯队主教练、所在地方足协负责青少年培养的领导。从2009年6~9月,陆续完成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回收率为100%。

2.2.6 数理统计法

采用平均数、百分比等方法对问卷进行数理统计,部分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2.7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和类比等逻辑推理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论证有关结论与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选材情况

表1 运动员选材状况(N=50)

通过调研可知,在50名梯队主教练中,只有24名表示在选拔队员时经过了严格细致挑选或较严格挑选,占总数的48%,见表1。在调查中发现,梯队生源同俱乐部实力、名次、公众形象有很大关系,管理规范、发展稳定的俱乐部一般生源较多,俱乐部有选择的余地,可以对运动员进行测试、考察、选拔。而对于名气不大,或成绩不好的俱乐部,家长一般不愿意把孩子送过去,因此生源较少,也就没办法进行挑选了。所谓的挑选,主要是比较简单的观察、测试,看看队员基本技术,比赛意识,家长身材,运动能力等,很少进行长期观察、全面地了解。

我国中超俱乐部显然还没有认识到球探的重要性。调查显示,16家中超俱乐部梯队还没有一名专职球探,仅7家俱乐部有兼职球探,且大都是梯队教练员,多是利用外出集训、比赛的机会,观察队员,挑选苗子,真正腾出时间,专程去外地选拔队员的非常少。

由此可见,我国中超俱乐部梯队运动员选拔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建立科学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标准,仍停留在以经验选拔为主的阶段。抢占市场、占领资源的意识不够,与国外俱乐部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大多数俱乐部还处于被动等待状态,没有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也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选拔机制,很少主动、积极地走出去,挖掘人才,选拔队员。

在被调查的50名俱乐部梯队主教练中,没有1名主教练对生源感到“完全满意”,对生源感到“比较满意”的也只有12名,仅占总数的24%,见表2。说明生源质量下降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足球运动员是需要一些天赋的,体育界常说,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了一半。然而,随着我国足球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愿送孩子去踢球,各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质量在明显下降。

表2 教练员对队员的满意程度(N=50)

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已陷入既无质也无量的窘境。面对日益严重的招生难问题,俱乐部采取或降低选拔标准,或取消选拔直接进队的做法,没有把住入口关,造成了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滑,为日后的高淘汰率埋下了隐患。有的主教练明确指出,队中20多个队员,没有一个是他想要的[1]。此种恶性循环使运动员足球技术水平越来越差,成材率越来越低,技术全面、意识好、有特点、有潜力的运动员越来越少。

3.2 运动员数量

表3 各级梯队、运动员数量(N=50)

由表3可见,我国中超俱乐部梯队共有运动员1222人,其中 U-19,13队,333人;U-17,14队,311人;U-15,16队,408人;U-14,1队,20人;U-13,6队,140人。各中超俱乐部拥有的梯队数量从1支到5支不等,平均为3.1支,山东鲁能梯队最多,为5支。根据中国足球协会《中超俱乐部标准》,中超俱乐部应该拥有三支梯队,刚刚升入中超的俱乐部可以有两支梯队。从整体情况看,大多数俱乐部都能按照中国足协的要求进行梯队设置,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后备人才。但也有部分俱乐部认为,仅仅拥有三支梯队难以满足俱乐部长远发展需要,以山东鲁能泰山、陕西 霸为代表的俱乐部已开始招收组建第四、第五支梯队。

由于中国足协始终强调中超俱乐部要建三级梯队,即U-19、U-17和U-15,因此,这三级梯队运动员数量比较多。U-14梯队只有山东鲁能泰山俱乐部组建了一支,因此人数最少。而U-13梯队,因为不少俱乐部刚刚组队或即将组队,故运动员也不是很多。U-15是奥运会、全运会重点年龄段,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运动员人数也是最多的。

我国中超俱乐部梯队从编制上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梯队年龄存在明显断层,二是单支梯队运动员数量偏多。

3.2.1 梯队年龄存在明显断层

根据运动员注册年龄进行统计,各年龄梯队运动员数量很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年龄断层(见图1)。整体而言,单年龄段的运动员多于双年龄段,如在U-19梯队中,出生于1989年的队员有267名,明显多于66名出生于1990年的运动员;U-17梯队中,出生于1991年的队员明显多于出生于1992年的队员;U-15梯队中,出生于1993年的队员比出生于1994年的队员多出两倍有余。这种队员人数呈波浪式发展的状况,无法保证有一个连续、稳定、系统的人员供应,无论对运动员个人,还是对俱乐部一线队,或是国字号球队的组队都是很不利的。

青少年是人们一生当中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运动员出生时间相差几个月,表现在身体素质、肌肉力量等方面上都有非常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俱乐部多按单年龄组队,如由出生于1989、1990年段的运动员组建U-19梯队,这样在一个队里,出生于1990年的运动员在同出生于1989年的运动员竞争中自然处于劣势,虽有个别1990年的优秀运动员也会脱颖而出,但大多数1990年的运动员会失去锻炼机会,对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摆在双年龄段队员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加倍努力训练,超过单年龄段的队友;另一条就是改年龄,把年龄改小一岁,那么它就可以到下一个年龄段了,身体优势就会体现出来。尤其对于在原先梯队里打不上主力的队员,通过改年龄,在下一个年龄组里,马上就会有鹤立鸡群的感觉,顺理成章地成为主力队员,得到重点培养,这也是导致假年龄泛滥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1 各年龄梯队运动员数量

运动训练学告诉我们,要想提高球队集团竞技能力首先要做到“保持处于不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的球员之间的适宜比例”[2]。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包含基础训练、专项提高、最佳竞技、竞技保持四个阶段。高水平的球队必须保持合适比例的“老”、“中”、“青”运动员,这就要求保证源源不断的人员供应,不能出现断层。但目前中超梯队运动员年龄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如不及时调整,必将影响各级球队的可持续发展。

3.2.2 单支梯队运动员数量偏多

调查显示,在我国现有的50支中超梯队中,有34支梯队运动员人数大于或等于22人,占总数的68%。大多数梯队可以组成两套阵容。因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球员得到的出场机会将相应减少,提高的速度也将相对减慢;人员太多,无形中会增加俱乐部的经济负担;教练员可能照顾不过来,不能很好地进行单独指导;淘汰运动员的数量会增加,对球员出路的竞争会加剧等等。

反观德国科隆俱乐部梯队,各支梯队运动员人数控制得比较好。俱乐部11支梯队,拥有球员158名,平均每队15人。梯队人数随着队员年龄的增加逐步增加,这实际上反映出一种理念,他们在用发展的眼光看队员。在队员小时候由于很难准确地判断,因此不贸然吸收他们进队,等队员长大了,看准了再招进队,在把真正具有天赋的运动员吸收进来的同时,尽量减少淘汰运动员数量,这既是对运动员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有效缓解俱乐部解决球员出路的压力,大大提高培养成功率的好方法。

足球运动成材率较低,意大利足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0%的球员可能成为职业球员。我国俱乐部显然还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在目前生源紧张、球员质量不高的情况下,还盲目扩大各梯队规模,导致成材率的进一步下滑,更多的球员被淘汰。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首先在于我国的竞赛体制。如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足球竞赛规程规定,“所有报名参赛球员必须为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3]。显然,各地体育局为了取得好成绩,在备战周期内,肯定会加大对出生于1985年的年龄段青少年的投入力度,而无暇顾及其它年龄段的情况。待到备战下届全运会,又会把重心转移到出生于1989年的年龄段的队伍身上,同样的情形又会反复出现。其次是中国足协措施不利。在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初期,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足协提出顶级俱乐部必须建立三级梯队,即U-19、U-17、U-15,并明确提出到2010年,建立健全的U-19、U-18、U-17、U-16、U-15、U-14 六个年龄梯队[4],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措施,设想无法得到落实。

就“俱乐部双年龄段组队同单年龄段组队相比,哪种方式更科学”的问题,对16位中超俱乐部领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的领导认为“单年龄段组队更科学”。

3.3 运动员来源

由图2可知,目前俱乐部梯队运动员主要来自足球学校,其人数占总数的44%,其余依次为:业余体校22%;业余足球俱乐部14%;普通学校12%;职业俱乐部梯队8%。

图2 运动员生源状况

3.3.1 足球学校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足球职业化改革初期的辉煌以及社会各界对足球的狂捧热炒,中国的家长们突然发现送孩子踢球,把孩子培养成为职业球员,是一条名利双收的捷径。而一些足球业内人士和部分企业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于是,一夜之间,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鼎盛时期全国共有4200所在册的足球学校,而现在仍在苦苦支撑的只有不足20所[5],2008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学校为73所。刚开始的时候,家长想把孩子送进足校,不仅要交纳高昂的学费,还要托关系,走后门,非常红火。然而,随着足球大环境的恶化,职业足球炫目的光环逐步退去,大量负面报道见诸报端,残酷的现实教育了广大家长,让他们清醒地看到,足校不仅无法保证运动员完成正常的文化教育,反而可能毁了孩子,足球运动员成材率非常低,真正能够进入俱乐部一线的运动员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运动员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无法自食其力而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于是,家长再不愿意把孩子送去踢球,足校失去了主要的经费来源,只能降低录取标准,陷入降低录取标准——成材率降低——社会形象下降——生源枯竭的恶性循环。

3.3.2 业余体校

业余体校作为我国三级训练网最坚实的塔基,是我国“奥运争光”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长期以来,业余体校培养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足球人才。然而,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缩短战线,突出重点战略的实施,许多地、市业余体校纷纷砍掉足球项目,转而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全国范围内,保留足球项目的业余体校已经屈指可数。

3.3.3 学校足球

青少年主体在学校,学校足球运动开展的水平和规模,制约着职业俱乐部的生源数量和质量。我国有13亿人口,3亿多青少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学校足球运动大面积萎缩,在普通中小学参加足球训练、竞赛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少。

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表示:“在我们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北京市足球运动开展得非常普及,几乎班班都有足球队,周周都有足球赛。放学后,几个小伙伴随便找块地方,把书包一撂,摆个门就踢上了。现在孩子们一没时间、二没场地踢球。升学压力太大,学校、老师、家长都要成绩,孩子们光作业每天都要写到晚上八、九点,哪还有时间踢球呢?再者说,现在北京很难找到一块给孩子们踢球的地方,场地数量在不断减少,场地租金在不断提高,踢一次球要花十几块钱、几十块钱,学生哪能承受得起呢?

4 结论

中超俱乐部现有梯队50支,运动员1222名,平均每个俱乐部有3支梯队,每队24人。后备人才总量的锐减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各级青少年国家队的组建和发展。梯队编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梯队年龄存在明显断层,二是单支梯队运动员数量偏多,在这些方面同国外球队存在较大差距。梯队球员主要来源于足球学校和业余足球俱乐部,他们的特点是足球专项水平较高,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多数梯队没有建立严格的运动员选拔机制,没有一家俱乐部有专门的球探。运动员整体水平不高,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满意度较低。各中超俱乐部普遍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多数俱乐部已初步建立较为稳定的后备人才输送渠道,并形成网点、足校、业余体校三种主要输送模式。

5 建议

5.1 建立严格的运动员选拔机制,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各职业俱乐部应建立严格的运动员选拔机制,组建运动员选拔小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选拔标准,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同时,有条件的俱乐部应建立球探制度,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广泛观察适龄青少年,并建立球员档案,对于发现的好苗子,要多渠道、多层次的追踪了解,最终把好苗子选入梯队,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5.2 适当压缩单支梯队编制,完善梯队年龄结构编制

在我国足球生源质量大幅下滑、球员出路过窄的情况下,各俱乐部应适当压缩单支梯队编制,完善年龄结构,尽可能每个年龄段组建一支梯队。U-15梯队以16人为宜;U-17梯队18人;U-19梯队20人,随着年龄的递增,人数逐渐增多,把真正的好苗子吸收进梯队,精心培养,提高成材率,减少淘汰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培养效益。

5.3 强化俱乐部的辐射功能,广泛建立网点学校

各职业俱乐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强化辐射功能,在周边城市广泛建立网点学校,要与网点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俱乐部要向网点学校提供技术、物资等方面的支持,网点学校要尽心尽力培养足球苗子,并不断向俱乐部输送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不仅保证了优质的生源稳定不断地输送到俱乐部,而且形成俱乐部、网点校、学生、家长多赢的局面。

1 颜中杰,等.我国U-15男子足球队现状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3(5):63-64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48-34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各项目竞赛规程[S].国家体育总局.2005

4 中国足球协会.中国足球协会注册管理暂行规定[S].中国足球协会,2007

5 亚足联颁奖中国足协有份,实际处境令人啼笑皆非[N].北京青年报,2007,11(29)4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thletes in the Reserve Forces of Super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s in Our Country

YAN Zhongjie
(P.E.Dept.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200090)

Using methods and so in-the-spot investigation,interview,questionnaire survey,mathematical statistic,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athlete’echelon condition of the 2009 season x superior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 in our country.The result showed that superior club existing echelon 50,athlete 1222,the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total quantity’s and develops sharp decline already serious influence to our country all levelsof young people national sports team’s creation.Simultaneously the echelon also has questions such as the age fault to be obvious,single echelon athlete quantity are many,selects the mechanism not to be strict,athlete overall level is not so high.The suggestion should develop the school soccer vigorously,lives the source channel richly;Establishes the strict athlete to select the mechanism,enhances lives the source quality;The science establishment echelon establishes,raises the echelon management level;Strengthens the club the radiation function,enhances own hematopoietic merit.

super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reserve forces;athlete;research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立项批准号:1117SS07074。

颜中杰(1969-),男,山东青岛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梯队年龄段生源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探索青年员工从“雏鹰”到“雄鹰”的成才之路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