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2011-01-06 09:07王潆雪黄明雷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临朐2626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23期
关键词:晨练主观幸福感

王潆雪 黄明雷 (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 临朐 262600)

老年运动在全民运动的背景下蓬勃发展,但有关老年人锻炼与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尤其是晨练作为常见的大众运动方式,相关研究更是缺乏。本研究基于实地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地判断和分析,构建坚持晨练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晨练与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老年人树立健身锻炼的观点,促进其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也有利于加强老年健身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潍坊市区为例,随机在3处公园及2处居民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5份,回收有效问卷221份,筛选每天进行晨练90 min以上、每周锻炼4 d以上者111人为晨练组;其余为对照组。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采取逐一面访,当面指导、当场收回的方式收集数据。

表1 被试者基本情况(n)

1.2 测量工具 《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1〕为WHO推荐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20个项目,其中12个条目反映正性情感,8个条目反映负性情感,每个项目有“是”“否”“?”3个选项,每个项目的得分之和相加得到总分,LSIA得分从0(满意度最低)~20分(满意度最高)。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佳。该量表评分一致性系数为0.78,显示有较高信效度。《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1〕为测查主观幸福感的工具,包括三个因子:因子1是激越,主要反映老年人对目前生活事件的自我感知和情绪体验;因子2是对自己年龄的态度,

主要反映老年人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因子3是孤独与不满,主要反映老年人对生活的孤独感、意义感、满意感和幸福感。这三个指标从不同的维度反映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从0

(缺乏信心)~23分(充满信心),分值越大表示主观幸福感越高。这一量表曾在美国使用,报告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04。

1.3 统计学分析 收集的数据用SPSS16.0软件管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晨练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比较 在晨练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者之间,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差异(P<0.05),晨练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差异(P<0.01)。各个分量表中,激越存在差异(P<0.01),对年龄的态度得分存在差异(P<0.05),孤独与不满存在差异(P<0.01)。均为晨练组得分较高,对照组得分较低。

对晨练组和对照组的量表总分以及各个分量表得分男女之间进行比较,在晨练组中,各个维度之间均不存在差异;在对照组中,生活满意度水平、信心、对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均存在差异(P<0.05),均为女性得分高,男性得分低。见表2。2.2 晨练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对晨练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各分量表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生活满意度与激越、对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呈显著正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各分维度中,只有激越、孤独与不满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见表3。

2.3 晨练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模型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可知,生活满意度与激越、生活满意度和孤独与不满、激越和孤独与不满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相关性,这就具备了中介变量所应满足的前提〔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综合考虑生活满意度、激越、孤独与不满之间的关系,验证激越在生活满意度与孤独与不满间的中介作用。基于理论假设,列举多个模型进行比较,最终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的拟合指数理想(2=3.042,df=2,2/df=1.521,RMR=0.023,GFI=0.996,AGFI=0.970),见图1。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孤独与不满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显著(P<0.01);回归模型加入激越变量后,孤独与不满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不再显著,说明激越在孤独与不满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1)P<0.01

表2 晨练组与对照组性别的差异比较(±s)

表2 晨练组与对照组性别的差异比较(±s)

1)P <0.05,2)P <0.01

生活满意度 晨练组 14.71±3.331 男 14.06±3.259 3.143 3.9881)女 15.18±3.328对照组 13.95±2.182 男 13.44±2.052 4.6301)女 14.32±2.189信心 晨练组 17.57±2.928 男 17.23±2.980 1.058 17.9292)女 17.81±2.889对照组 16.21±1.665 男 15.75±1.588 6.9261)女 16.57±1.648激越 晨练组 5.73±1.601 男 5.68±1.721 0.075 6.9922)女 5.76±1.519对照组 5.25±.999 男 5.18±.972 0.442女 5.31±1.025对年龄的态度 晨练组 5.41±1.099 男 5.19±1.227 0.067 5.9971)女 5.58±0.973对照组 5.08±.910 男 4.86±.842 5.6141)女 5.26±0.929孤独与不满 晨练组 6.46±1.470 男 6.42±1.471 0.043 11.4252)女 6.48±1.479对照组 5.90±.928 男 5.65±.991 6.5741)女6.10±.831

表3 晨练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图1 激越对孤独与不满、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3 讨论

晨练是在老年人中较为广泛的体育锻炼方式,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且促进了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WHO的健康定义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具有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人是身心统一体,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觉源于健康的身体,而身体健康也同样依赖于心理的健康。在晨练的过程中,老年人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而且处于一个运动集体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其重新找到归属感,弥补了老年人和社会接触逐渐减少的缺陷,较少会感觉到孤独或者不满。坚持晨练的老年人参与到运动活动的组织中来,可以使他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增加他们积极的心态。晨练使老年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达到双赢的效果。

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满意程度的高低是老年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综合反映〔4,5〕。本研究所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为WHO推荐的生活满意度量表,生活满意度是测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生活质量是指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良好状态。生活满意度高低受多方面影响。本研究结果表示,晨练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优于对照组。说明坚持晨练的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状态更佳。

本研究用于测量主观幸福感的PGC信心量表简便易行,可从多方面进行评定,结果较全面、重复性高。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很多〔6,7〕。本研究结果显示,晨练组主观幸福感高于对照组,坚持晨练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且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更加积极的态度,形成对自己年龄更加乐观的看法,且较少的感觉到孤独与不满。

在晨练组中,不同性别之间,在信心总分以及各个分量表上都没有差异。而在对照组中,不同性别之间,信心量表总分,以及对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都存在差异,且都为女性优于男性。比较而言,对于老年男性来说,坚持晨练对他们心理的积极作用更大。

对坚持晨练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作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具有一致性。在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中,激越和孤独与不满间存在正相关,且同时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满足探讨中介变量的调节。

运用结构方差模型的方法建立中介作用模型,结果显示,激越对孤独与不满、生活满意度有完全中介作用。说明孤独与不满通过激越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坚持锻炼的老年人在生活中较少感到孤独,认为生活有意义感,充满满意感和幸福感,促使老年人对当前的生活拥有积极的自我感知和情绪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激越在孤独与不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

总之,晨练组与对照组之间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且具有显著性,晨练组得分好于对照组。坚持晨练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更高。对照组中男女性别之间生活满意度、信心、对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存在差异,且具有显著性,均为女性优于男性,女性的主观幸福感高于男性,对生活态度更积极,对自己的年龄评价更乐观。晨练组中男女性别之间量表总分以及各分量表得分均不存在差异。坚持晨练的老年人不论男女均拥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作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具有一致性。激越对孤独与不满、生活满意度有完全中介作用。激越在孤独与不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5-7,80-1.

2 辛自强,郭素然,池丽萍.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7;39(5):845-51.

3 胡 青.情绪工作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探索上级支持的缓冲作用和情感承诺〔D〕.浙江大学,2006:36-7.

4 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543-6,549.

5 刘 晶.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研究-以上海为例〔J〕.西北人口,2007;1:67-70,75.

6 高 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5;(2):19-21,37.

7 陈 彤.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D〕.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猜你喜欢
晨练主观幸福感
《和天鹅一块晨练》(摄影)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为什么在雾天不适宜进行晨练
剪纸作品欣赏:晨练
晨练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