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革命党人的元祖

2011-01-08 10:21杨山山
红岩春秋 2011年5期
关键词:同盟会孙中山重庆

文◎杨山山

四川革命党人的元祖

文◎杨山山

提起重庆,我们总能想到解放碑,但是对于它周围的几条街道,也许未曾留意过。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邹容路、沧白路……这些地名,不仅仅是一种标示,还蕴含着一段与辛亥革命息息相关的历史。“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不用多说,自然能联想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邹容路”与“沧白路”,则是国民政府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中的两位重庆志士——邹容与杨庶堪而改的街道名。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重庆支部机关设于重庆府中学堂,它的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沧白路。这里,也可说是辛亥革命赫赫功臣杨庶堪的事业发源之始。

◎1941年,杨庶堪60岁生日时于重庆

意气书生 在川首建革命团体

杨庶堪,又名先达,字品璋,后改沧白,1881年12月9日出生于巴县木洞镇第五段侯治洞。杨庶堪自幼得父母精心教养,聪明好学,博闻强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诗词、书法也在木洞镇上出了名。后到重庆经学书院学习期间,不仅学问长进,视野开拓,常得老师夸奖,还结交了许多好朋友。比他小4岁的同乡和同窗邹容就是其中之一。邹容性情急躁,嫉恶如仇,而杨庶堪温文尔雅,从不发怒。纵然性格迥异,两人却志趣相投,十分要好。那时,国弱民贫,清统治者成为帝国主义走狗,大小官吏和洋奴买办鱼肉百姓,杨庶堪与邹容十分忧心与愤恨,决心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来改造旧中国,于是开始学习日语和英语。两人商定,找机会实现出国游学的愿望,以便打开眼界,摸索救国的道路。即使以重庆府试第一名中了秀才,1900年,意欲博采新知识的杨庶堪仍与邹容相约入了“重庆译学会”,跟英国传教士巴克学习英文。杨庶堪与巴克互教互学,进步神速,并开始大量涉猎西欧文史书籍,如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等,具有了自由、民主的思想。

1901年,四川首次选派留日学生,杨庶堪、邹容得到消息,十分兴奋,商议一同赴日求学。奈何杨庶堪乃家中独子,不忍违背父母意愿,于是转而与同学帮助邹容排除阻挠,并从经济上予以资助,使邹容得以冲破束缚,赴日留学。临行前,二人把酒夜谈,谈到风雨飘摇之中的国势,谈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大本营在日本,将来各自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国内国外一致行动。

留在家乡的杨庶堪,先后被聘为重庆府中学堂和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堂的英文教师,一边了解成渝两地的革命形势,一边启发学生打开眼界,关心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将革命的火种传播给青年人。1903年,首批留日的巴县学生陈崇功回到重庆,不久,朱蕴章(必谦)、童宪章等人也从日本归来。6月,在朱之洪、梅际郇的连续来信催促下,关心重庆革命斗争的杨庶堪返回重庆,并常与这些有志之士议论国家大事。得邹容来信介绍日本留学生参加反清爱国集体活动的情况,杨庶堪认识到,成立革命团体才有力量,便与抛弃了改良主义主张的梅际郇等人经常聚议酝酿成立革命小团体,以团结更多的人参加反清斗争。不久,在杨庶堪、梅际郇的首倡下,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秘密小团体——公强会诞生了。

公强会以“寻求富国强兵之道为标志,以启迪民智为作用”,“树立革命思想”。会员主要是工商业中的青壮年和知识分子。他们常会盟于五福宫桂香阁,以会员轮流做东的“转转会”形式,设酒聚饮作掩护,暗中传阅介绍国内情况的各种新书报,谈论光复大计。杨庶堪也常约卞小吾、田心澄、董鸿词等人,每月以到郊外或林园胜处游览为名,于僻静处谈论时局,商讨传播革命思想之策。遇到来人,杨庶堪就与田心澄以英语会话,其他人佯装含笑倾听,使人以为“洋学生游山也”。这便是杨庶堪在公强会之外又组织的“游想会”。

◎杨庶堪等人创办的宣传革命刊物——《广益丛报》

邹容的《革命军》在上海出版后,震动全国,也极大地鼓舞了家乡的进步青年。公强会加紧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倡言革命。1903年下半年,杨庶堪等人通过广雅书局到上海购新书之便,请再购买各种新报章杂志,辑录各报刊杂志里的新思想和革命言论,汇编为《广益丛报》,作为宣传武器。并设留学生通讯处,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联络各界开明人士。

1905年4月,邹容因“苏报案”在上海狱中惨死,杨庶堪悲痛欲绝,对清廷和帝国主义者的仇恨愈深,更加热情地致力于领导公强会,深入开展革命工作。

1905年8月20日,公强会成员陈崇功、童宪章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主持的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两人携同盟会规章、公约和进行革命的方略返回重庆后,即刻来见杨庶堪。杨庶堪听闻此消息,十分高兴与赞同,首先加入了同盟会。1906年初,杨庶堪召集大会,改组公强会为同盟会重庆支部,并被指定为负责人。凭借经史词章与书法上的精深造诣和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杨庶堪在学校和教育界极具影响力,同盟会重庆支部首先以教育界人士及学生为对象,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和发展组织的工作。一时,重庆的知识分子纷纷踊跃参加同盟会。

川南新式中学校永宁中学开学后,聘杨庶堪到校任教。在他的开导教育之下,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校外进步青年相继加入同盟会。1907年秋,杨庶堪担任永宁中学监督,又聘请同盟会党人朱之洪、朱蕴章、董容伯等人先后来此任教,并和当地同盟会党人策划,将永宁中学办成了川南同盟会党人的革命司令部。

仗剑起义 重庆宣告独立

随着加入同盟会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军人越来越多,全川同盟会势力扩大,各地开始发动起义。可惜,因准备不足和事前泄密,经历了江安事败,成都起义、广安起义、乐山起义失败等事件后,杨庶堪认识到“同盟会党人进行革命举事还没用足够的力量”,他仍以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和发展组织为主,积蓄革命力量,待时局变化再发动举事。

1910年夏,杨庶堪召开同盟会重庆支部会议,商讨决定:进一步掌握教育机关,作为扩大组织和发展革命举事的基地。支部通过与各方活动、疏通,果然达到目的:杨庶堪任重庆府中学堂监督,张培爵任学监;朱蕴章任巴县中学堂监督;杨霖任川东师范学堂监督,朱之洪任学监及重庆教育会会长,谢持任教员。另外,一些同盟会党人还以相关职业为掩护,联络成都地区及下川东一带党人。

在杨庶堪任监督的重庆府中学堂后面操场墙侧,有一扇独门,可通往一座小院,这便是同盟会重庆支部机关的活动场所。白天,这扇独门紧闭;晚上,同志们才聚到这里来活动:有开会的、有练习使用枪支的,灯火通明至深夜。这一时期,杨庶堪等人在此统一领导重庆地区的反清斗争。

四川的武装起义虽然多次失败,但杨庶堪坚信要革命成功,仍必须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因此,他一到重庆府中学上任,就将前巴县知事拨给供学生军事操练用的两百支快抢掌握在手,作为自卫和武装发动举事的武器。同时,加紧联络工商界开明人士,筹集经费,用以购买武器弹药和支付同盟会支部机关日益增大的开支;联络哥老会党中的知识分子,借其潜在力量,作为发动举事的一支别动队。杨庶堪还与党人张树三商定,利用其在鼓楼街开设的“天泰店”作为支部指定的党人招待所,并在店内设书报社,以扩大联络关心时局演变的各界人士。这一时期,成渝两地与全川各地交流消息、互通声气,更加灵活迅速。成渝两地的同盟会机关,不仅是四川党人行动的中枢,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西南地区党人的革命活动。鉴于同盟会组织壮大甚快,入会人员中难免混入不良分子和抱着个人企图的人,杨庶堪又建立了以张培爵、朱之洪、谢持、朱蕴章等人为主要成员的同盟会核心组织——“乙辛学社”。

◎同盟会重庆支部革命同仁联络的信物。会章上部所刻“高野大雄君”为孙中山在日本曾使用的名字

1911年初,杨庶堪接到香港同盟会总部关于广州起义的密函,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立即召集支部会议,提出重庆从两方面着手策应:筹募经费立即电汇广州;动员学生中的同盟会员到各县招募人员,组织敢死队,随时准备发难,响应广州起义。除亲自找人筹款外,从四川到广州的同盟会员有十余人,在起义中牺牲的喻培伦、秦炳、饶国梁三位烈士,生前均为杨庶堪好友。

清政府出卖四川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川人民的愤怒,发起了保路运动。杨庶堪在运动一开始,就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这一运动的实质,决定把保路的群众运动转变为推翻清政府的武装斗争,把民间的自发运动转变为由同盟会领导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革命斗争。同盟会重庆支部立即行动起来,牢牢掌握了运动的领导权。1911年11月18日,在武昌起义成功的激励下,根据同盟会重庆支部统一布署,长寿宣布独立。援助长寿的涪陵部队于11月20日胜利返涪时,命清知州交出州印,继而攻下丰都、忠州,彭水、酉阳、秀山亦起义响应。与此同时,南川、合江、江津等县革命党人也相继率众起义。随着各州县先后独立,重庆独立指日可待。

11月21日,在成都龙泉驿策动起义的夏之时率军抵达重庆近郊。杨庶堪出面邀约各界代表齐集重庆总商会,由朱之洪宣布夏军决定即刻入城,促进重庆独立。此前,杨庶堪已在重庆府中学堂内召开支部紧急会议,决定采取和平方式发动重庆起义,按照武昌方式成立新政府,定名为“蜀军政府”,并与张培爵等人起草蜀军政府组织大纲,拟定清王朝官吏处置及维持社会治安秩序等办法。同盟会党人周晞颜篆刻了“蜀军都督”、“总司令官”两方大印,女教席余逸君绣了一面黄缎大旗,中间一个“汉”字,四周环绕着18颗星星。一切准备就绪,杨庶堪派同志数人在重庆府中学堂的小院密室里,编撰宣布革命起义的文告和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各项资料。

22日上午8时,同盟会党人同学生队伍一起出发,赴各场厢公开宣传革命宗旨和蜀军政府的政策措施,分发各项资料。同时,同盟会控制的中营城防游击队、商团三队、川东巡防营、水师炮队及民团等武装力量,一齐出动,官兵以白布裹臂作为标记,高呼“民国万岁”。这两支队伍分别列队至朝天观前。会党队和敢死队拱卫杨庶堪、张培爵到会。此时,全城官绅商学各界代表两三百人已等候在场,其他队伍及民众环集朝天观门石梯和街道边者约两三千人。川东道尹朱有基见大势已去,弃印而逃。不敢到会的重庆知府纽传善、巴县知县段崇嘉被迫出席,同盟会会员剪掉了二人的辫子,押解游街示众。全城人民纷纷挂出“汉”字白旗,涌向街头,欢呼胜利。下午2时,夏之时引军由浮图关入城。当天,杨庶堪率领重庆革命党人设“蜀军政府”于原巡警总署,宣布独立,发出通电:“蜀军于本日午后3时由重庆举义,府道县及印委各官一体投诚,市面平靖,外人安堵。”

11月23日,蜀军政府成立。资望与功绩皆不凡的杨庶堪当众坚决地谢绝了都督之任,他婉言解释:“我们的革命,如今只走出第一步的成功,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兄弟能力有限,只能在旁尽力赞襄,有大事要决定之时,提供点意见,做个上下沟通的桥梁罢了。”于是,在大会上,党人公推张培爵任都督,杨庶堪、朱之洪任高等顾问。

1912年底,功成身退的杨庶堪见蜀军政府已行使职权,恳辞一切职务,全家移居浮图关别庐。虽埋头诗文,用心读书,练习书法,但他的心仍时刻系着国家、革命,与同盟会党人保持密切关系。

◎孙中山赠送给杨庶堪的照片

辅佐中山 誓保晚节独终老

杨庶堪对孙中山先生一向敬仰,两人因同盟会多有交集,却始终未曾谋面。杨庶堪还曾在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鉴于全国形势变化,考虑到北方新王朝余孽及袁世凯之流极不可信赖,提出同盟会应改为政党,加强政党的建设,并就此事领衔电告孙中山和黄兴。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等人在多次酝酿、商讨并与全国其他党政交换联合意见后,在北京召开了国民党成立大会。

1913年8月4日,杨庶堪响应孙中山“二次革命”的号召,与熊克武在重庆组成讨袁军。到9月,四川各路讨袁军相继战败。不久,袁世凯派川黔军进占重庆,严密捉拿革命党人。杨庶堪被迫化装逃出重庆,流亡日本。在这里,他终于见到了思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对于这次见面,他后来这样写道:“余少读书于蜀万山中,不及与当世仁贤奇杰游处……癸丑违难日本东京,始得遍识民党魁杰,自大总统香山孙公以次,恒与为密谋。”倾慕之情,追随之心,跃然纸上。而“倾谈之下,总理惊得其才”,从此以后,“多所依重,左右不离”——

1914年,杨庶堪参与组建中华革命党,被孙中山指派为四川主盟人与中华革命党政治部副部长。

1915年,受孙中山指派返上海,推动倒袁及护法运动,其间与陈其美、蒋介石策动肇和兵舰起义,并组织策划四川方面的革命工作。这时在四川革命队伍中的黄复生、石青阳、卢师谛所属各部队的指挥事宜,孙中山都征询杨庶堪意见后进行处理。

1918年,经孙中山领导的广东护法军政府任命,杨庶堪在重庆就任四川省省长。其间注重人才培养,送出陈毅、聂荣臻等一批优秀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陈炯明叛变,杨庶堪主动建议并前往说服部分滇军,与粤军一道打败陈炯明叛军,使广东局势趋于稳定。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元帅府大本营,杨庶堪被委任为大元帅府秘书长,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幕僚,掌管机要、起草文件、书信往来、策划谋略。同年10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杨庶堪等9人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召开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10月23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孙中山出巡虎门要塞和威远炮台,行前发布命令:“在出巡期间由大本营秘书长杨庶堪代行大元帅职权。”可见孙中山对杨庶堪的无比信任。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杨庶堪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3月,就任广东省长。11月,在孙中山的授意下,屈就于段祺瑞北京临时政府。

1925年3月,孙中山病危,杨庶堪冒着严寒赶往北京看望,一直守候到先生逝世。悲痛万分的他,也是孙先生治丧委员会成员之一。孙中山先生的去世,对杨庶堪冲击很大,他仿佛失去了依托。尽管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杨树堪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因与国民党当权者政见不一,他在上海租界闭门治学,隐而不退。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来不及撤退,被困于上海。1939年,叛国的汪精卫在南京组织伪政府,为淆乱视听,扩大影响力,强邀杨庶堪这位资望皆高的国民党元老参加,杨庶堪坚决不从。为了逃离汪伪政权的纠缠,11月,杨庶堪下定决心抛妻别子,走之前只对家人说:“你们都不必送,我这一出走就生死未卜,也顾不得了。只有一句嘱咐,我死后千万不要借我之名,去求人,要叫他们自立。”说罢跨出大门,头也不回。这一走,竟再也没能与家人见面。抱病的杨树堪只身化装离开上海,历尽艰险经香港回到重庆,此后以有病在身为由,谢绝陪都国民政府给予的要职及一切政治活动,作诗写文,留下《天隐阁诗集》、《邠斋文存》及英文著作《译雅》等传世。1942年8月6日,杨庶堪病逝于重庆市南岸大石坝寓所,终年62岁。

杨庶堪去世后,国民政府以国葬礼仪,由张群等显要乘舟泊木洞后亲送其灵柩于重庆东泉安葬。8月20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国民政府委员杨庶堪,志行忠毅,学识渊通,辛亥首起东川,促进光复,嗣从国父致力国事,辗转东南,弗辞艰险。受任四川省政、措施咸宜,民国十二年大本营在粤成立,赞襄大计,慰著勋勤,近年辅翊中枢,志成宿望,倚界方殷。兹闻以微疾逝世,应予明令褒扬。”向世人昭示了他的功绩。

11月22日,重庆各界5000多人在夫子池举行公祭。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主祭,送挽联:“抗战方殷,吾党又弱一个;言行不朽,先生独有千秋。”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电致唁,送挽联:“高风亮节,自有千秋。”

《新蜀报》在《追悼杨沧白先生》的社论中称杨庶堪为:“革命元勋,四川耆硕,文章大师。”

1909年初杨庶堪在四川省高等学堂分设中学教书时,曾是郭沫若的老师。杨庶堪病逝之后,郭沫若一直怀念杨庶堪,常说:“杨沧老是我的老师,他是我的好老师!”并在《反正前后》一文中称杨庶堪“后来在四川成为革命党人的元祖”。

1943年7月,国民政府在重庆府中学堂旧址建立了“杨沧白先生纪念堂”,并将其所在的建国路改名为“沧白路”。

◎杨庶堪隐居上海时与孙子在一起

如今的沧白路,是重庆最繁华的街道之一。站在临江一侧,身处五光十色的现代都市,俯看奔流的嘉陵江,凝神谛听,仿佛能听到悠悠水声向我们述说着这方热土的历史……

近代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在僻远的西南,一位“短身瞿貌、彬彬尔雅”的晚清秀才,顺时应势,办新学、创新刊,传播进步思想,创立了四川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公强会”,继而成为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为重庆的独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也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曾任“中华革命党”政治部副部长、广州护法军政府四川省省长、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广东省省长……他就是被郭沫若赞为“在四川成为革命党人的元祖”——杨庶堪。

吴佳佳】

猜你喜欢
同盟会孙中山重庆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重庆客APP
孙中山的绰号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