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走端方

2011-01-08 10:21杨耀健
红岩春秋 2011年2期
关键词:同盟会四川重庆

文◎杨耀健

挤走端方

文◎杨耀健

◎湖广总督任上的端方

坚持奉命力入川

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1882年,他21岁时中举,进入仕途。端方在政坛崭露头角,始于戊戌年的百日维新,当时他被任命为以新政内容之一而设立的农工商总局之督办。维新失败,农工商总局被撤销,端方自然也岌岌可危,但最终化险为夷。其最根本原因在于,端方不像康有为那般激进,他认识到晚清中国必须变革,但又力主走渐进的道路,这是他的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加之又是旗人,并深得慈禧信任,所幸逃过一劫。此后端方官运亨通,历任湖广、两江、闽浙总督,宣统元年调直隶总督,后遭弹劾免职。

清末,旗人百官中,多纨绔子弟,端方则思虑长远,具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他属于晚清重臣中的开明派,“谨守条约,保教安民”的同时,又积极推行新政,在担任湖北、湖南巡抚及两江总督任上,曾创办学堂、图书馆,举办运动会,送女生到日本留学,深得好评。同时他还属于宪政救国论者,认为“中国非立宪不可”,只不过以日本立宪经过十多年预备期为例,称“速立宪又不可”,主张渐进改革,认为这是代价最小的一条路径。

静极思动的端方终于再度被启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化,欲强行收回本已允许四川商办的川汉铁路的筑路权,并与粤汉铁路拱手出卖给帝国主义。这一举动,激起了巴蜀人民的强烈反对,由此引发了如火如荼的保路运动。至9月,四川局势濒于失控,清廷便命端方署理,“认真查办”。“危难”之际,10月初,被任为钦差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三品顶戴的端方奉命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率领两协(相当于团)鄂军自陆路开到奉节,即将到达重庆。正是由于鄂军被抽调入川,导致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出人意料的成功增加砝码。

同盟会重庆支部闻讯,即派朱之洪以重庆保路同志协会会长身份,与端方的旧交刘祖荫前往奉节会见端方,目的是劝阻他带兵来渝。因为这两协鄂军拥有2000余人,使用洋枪洋炮,同盟会员和袍哥会党的大刀长矛、土制炸弹都无法与之抗衡,必将为本埠起义增加压力。

朱之洪向端方报告说四川动乱,都是由于总督赵尔丰滥用武力所造成,现在鄂军入川,说不定会引起新的恐慌,局面难以收拾。朱之洪为此提出三项要求:为川人伸冤、鄂军不入川、释放被捕的成都保路会领袖。然而,均被端方以不能中止朝廷命令为由拒绝。

10月13日,端方率军抵达重庆,坐镇通远门附近的同业公会。此时,武昌起义胜利的枪声传来,但清政府摇摇欲坠却并未垮台,端方仍然坚定地执行他收到的指令,即镇压四川保路运动。

◎满清贵族端方是晚清重臣中的开明派,更是宪政救国论者

几多考量终离渝

如今,端方带兵入渝,成为重庆同盟会起义的绊脚石。必须挤走他,起义才有把握。端方带来的鄂军官兵,主要集中在大梁子左营街一带。于是,同盟会拉拢与端方有旧交的施纪云,并利用总商会召开所谓“官绅商学会议”,邀请端方下属及各方头面人物聚会,以中西餐、洋酒招待,并由士绅作陪,意在拉拢。这样,一方面,可争取到自办团练,拥有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又从结交端方幕僚和鄂军士兵入手,刺探端方的底细。

其实,端方眼见清廷统治风雨飘摇,深知危机已迫在眉睫,必须避免刺激众怒,引发全面骚乱。因此,在入川途中,他不仅不纵军扰民,还发表演说,争取民心。他日行百里,夜宿农舍,饮食简单,白饭咸菜,颇受途经之地官民欢迎。他还发电报向朝廷报告称:“查得川中罢市罢课,不戕官吏,不劫仓库,绝非逆党勾结为乱。人民因蒲殿俊、罗纶等被拘赴辕请释,统领田征葵擅行枪毙街正、商民数十人。附近居民闻知,遂首裹白巾奔赴城下求情,又为枪毙数十人,以致众情愤激。”为民讲情,电文倾向如此明显,他希望取得绅民谅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端方可是很费了几番心思。而摸清了端方的“软肋”,同盟会便向其施压,继续利用保路问题作文章。他们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农夫苦力、商人士兵、僧尼道士,以各种形式集会演说,呼号奔走,掀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热潮,揭露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清政府卖国卖路的罪恶行径。总商会方面,则故意停止大宗交易,导致物价上涨,市民怒火满腔,上街抗议政府无所作为。

深谋远虑的端方却不为所动。朝廷并未规定他到达成都的时间,所以一路上他走走停停,如今滞留重庆,就是为了窥测时势,择机出击,彻底解决保路风潮。

但是,列强并不给他机会。保路运动风起云涌,成都已被各地同盟会及袍哥会党包围,革命形势日趋严峻,引起洋人的惶恐不安。10月31日,各国驻渝领事和炮舰指挥官召开联席会议,通知在川侨民撤离。泊在临江门、朝天门、龙门浩等码头的外国军舰、商船,从早到晚都在接纳从四川各地撤退来渝和本埠的侨民,装满一船人就开走。数千市民也带着自己的细软离去,到乡下或外地去避难。同时,美国公使在北京照会清政府,要求其尽快镇压四川各地的起义,否则将派兵进行干涉;英国驻渝领事则发布文告,声称如果川东道不能保证外侨平安,英国将出兵捍卫自己的利益。

时势紧迫,挑起外衅即要问斩,这下端方再也稳不住了。他左思右想,不得不离开重庆,移师前往成都弹压,结果在资州(今资阳)被起义鄂军所杀,并砍下头颅送往武昌请功。端方之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个新高潮,他也成为在这场革命中少数被杀的清政府高官中的第一人。端方死后不到1个月,重庆辛亥起义大功告成。

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之导火索。作为负责弹压此次运动的清廷大员端方,一向坚持奉命,却在入川途中滞留重庆,颇有几番心思,但终究迫于形势被挤成都。这是端方生命最后劫难的前奏,也预示着辛亥革命的高潮即将袭来。

【责任编辑/吴佳佳】

猜你喜欢
同盟会四川重庆
四川移动
重庆客APP
四川移动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