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山区屯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2011-01-09 03:05牛丽萍秦曙珍殷海善
关键词:居民点自然村行政村

牛丽萍 秦曙珍 殷海善

(1.屯留县国土资源局,山西 屯留 04610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太岳山区屯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牛丽萍1秦曙珍1殷海善2

(1.屯留县国土资源局,山西 屯留 04610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屯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基本情况是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大,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超大的行政村多.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有利因素有四点,一是自然村多、无人自然村多;二是在农村居民点用地建筑中土坯房、土窑洞等土质建筑多、空闲建筑多;三是黄土广泛覆盖;四是农村人口萎缩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有利因素.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障碍因素有四点,一是农村宅基地私有观念;二是剩余人口安置难;三是村庄内部林地政策;四是资金不足.

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整治潜力;影响因素

0 引言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中最大的一类,而且现有农村居民点人均面积偏大,利用率不高,集约节约度差.同时,农村人口持续从农村迁往城镇,因此,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率会持续降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很大.在国家加强耕地保护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成为增加耕地、增加建设用地供应的重要来源.但是,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需要研究涉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各种复杂因素.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比较容易整治的因素以及整治时应该考虑的障碍因素[1],从而全面认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为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奠定基础.

1 基本情况

屯留县位于山西上党盆地西北部,太岳山东侧,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和北部为山区,中部丘陵地形破碎,东部为平川.山区、丘陵区、平川区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在山西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太岳山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600 mm,河流水量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屯留县现有耕地48 715.11 hm2,其中水浇地面积9 300.30 hm2,农业人均耕地面积0.225 hm2,农业基础较好.地下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焦、电工业发达.全县设7镇4乡294个行政村,其中农村型行政村281个.

1.1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人均面积

从表1可知,2006年,全县281个农村型行政村居民点用地面积6 749.25 hm2,人口209 062人,人均322.84m2.东部6个平川型乡镇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低于300 m2,最低乡镇人均居民点面积为226.28m2.西部、北部5个山区、丘陵区乡镇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高于300 m2,最高乡镇人均居民点面积为490.42 m2.从结果来看,地形地貌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有重大的影响,屯留县丘陵山区乡镇和平川乡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差异很大,这是屯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最显著的特征.

1.2 500 m2/人以上农村居民点情况

表2显示,屯留县全县有6个行政村的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在1 000 m2/人以上,有66个行政村的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在500 m2以上.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大的行政村的典型特征是人口规模小,全部在250人以下,同时全部位于山区、丘陵区,地形地貌复杂.2

表1 屯留县乡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表2 屯留县1 000 m/人以上农村居民点情况

从调查来看,一般村民的住宅或者是住房五间或者是窑洞三孔,这个面积已经能够满足多数农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何以会出现人均用地面积超过1 000 m2呢?原因是在丘陵区、山区平整出一块五间以上宅基地不容易,由于地形限制,住宅分布是零散不密集的,从而导致户均宅基地面积未必很大,而全村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幅度超标.

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有利因素分析

2.1 自然村多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的基本特征

2.1.1 行政村与自然村

自然村是行政村管理下具有独立聚落结构的村庄.在行政管理上,行政村是由原生产大队演化过来的,自然村是由生产小队演化过来的.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自然村是独立的聚落,行政村一般是复合的聚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自然村,而不是行政村.

2.1.2 行政村——自然村二级结构

表3显示,2006年,屯留县下辖7镇4乡,294个行政村,821个自然村.全县平均一个行政村管辖2.79个自然村.

东部平川乡镇,多数行政村只管理一个自然村,村庄人口与居住比较集中,同时,村庄的电力、电话、电视、公路等公共设施比较齐全.西部乡镇行政村管辖自然村比较多,人口与居住比较分散,部分村庄的电力、电话、电视、公路等公共设施不齐全.尤其是西部张店镇,平均一个行政村管辖6个自然村,人口与居住集中度很低,只有60.6%的自然村通公路.

村庄的形态与地貌有密切关系,黄土沟壑区和土石山区呈现出村庄分散和住宅分散的形态,行政村管辖众多自然村是丘陵区、山区的基本特征,而平川区和黄土缓坡丘陵区表现出村庄集聚的形态.黄土沟壑丘陵区,黄土覆盖,冲沟切割,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原来的村庄多沿侵蚀沟就有利地形凿洞居住,村庄形态是一般圆状分散居住.在土石山区,山高沟深,谷底狭长,村庄形态也是线状、带状居多.以河神庙乡龙王沟为例,龙王沟行政村是河神庙乡南部的一个行政村,地貌形态为黄土覆盖的沟壑区,侵蚀沟发达,地表破碎,下有近30个自然村庄,自然村庄分布非常分散.在黄土缓坡丘陵区和平川区,因为地形比较开阔,布局比较整齐,村庄一般是团状形态,最特殊的为方形和长方形.

表3 屯留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情况

2.1.3 村庄人口规模小

人口规模是村庄的重要特征之一,人口既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起点.以行政村计,屯留县281个行政村平均人口规模为767.3人.300人以下的38个行政村,占到12.93%,300~500人的行政村72个,占24.49%,500~1 000人的行政村104个,占35.37%,1 000~2 000人的行政村67个,占22.79%,大于2 000人的行政村13个占4.42%.300人以下的有38个行政村,全部分布在县域西部山区和丘陵区.

2.1.4 废弃自然村多

无人自然村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可以优先开展的村庄.由于人口已经完全离开,不存在人口安置问题;而且由于土窑洞多年闲置,塌毁多,使用价值小,发生的补偿少.屯留县无人自然村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张店镇、河神庙乡、丰宜镇、吾元镇四个乡镇,经过调查,目前屯留县共有无人自然村约100个.

此外人少的自然村也可以列入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计划.本文所说的少人自然村是特指10人以下的自然村.主要是考虑到农村居民点整治要降低人口安置的困难,选择10人以下的自然村来整治将大大降低人口安置的困难.屯留县少人自然村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张店镇、河神庙乡、丰宜镇、吾元镇,经过初步调查,目前屯留县共有少人自然村约120个.

2.2 土窑洞、土坯房为主的建筑形式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着眼于宅基地上,但是宅基地的实际利用形式是住房.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应该把住房情况作为农村居民点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屯留县农村住宅有房和窑洞两种,窑洞大多是土窑洞.屯留县土窑洞主要是在沟边上建的靠崖式窑洞,县域东部平川农村有少量独立窑洞.每孔窑洞为3.2 m宽、10 m深,一般为一户三孔土窑洞,加上窑帮、窑柱以及窑外围的排水沟占地,一户窑洞面积一般在600 m2以上.

房屋有土木瓦房、砖木瓦房、砖混瓦房三种结构.若从材料的角度,可以把住房分为土质和砖质两种.土坯房(土窑)和砖木房(砖混房)的时代性差别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前,尤其是解放前,多是土窑洞.由时代不同而形成的旧村区和新村区,多是不同结构的住房组成的.一般来说,土窑洞和土坯房为老年人居住.屯留县东部和西部的区域差异性也很明显,由于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农村住房情况差别较大,一般是东部房屋质量好、西部房屋质量差.从土窑洞到土坯房再到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

根据对屯留县部分村庄的典型调查,西部乡镇张店镇7村661处建筑中,塌毁的建筑和土质建筑占全部建筑的54.01%,东部乡镇李高乡6村1 394处建筑中,塌毁的建筑和土质建筑合计占全部建筑的16.93%.

2.3 黄土广泛覆盖

屯留县全县被深厚的黄土覆盖.东部平川区、中部黄土丘陵区黄土沟壑区表层覆盖有深厚的黄土,即便县域西部山区,也有大面积的黄土覆盖,而且村庄选址一般为黄土覆盖.覆盖黄土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成为耕地提供了方便,也能够降低工程成本.

2.4 农村人口发展呈现萎缩的趋势

2.4.1 农村居民点人口发展

近十年来,屯留县农村人口表现为减少的趋势.从1996年到2006年,全县总人口从23.48万人发展到25.28万人,增加了7.67%.而屯留县平川区的李高乡16个行政村人口仅增加了1.64%,部分行政村的人口是负增长.丘陵区河神庙乡31个行政村2006年的人口仅为1996年人口的92.66%,山区张店镇36个行政村2006年的人口是1996年人口的88.47%.从丘陵区和山区来看,河流对村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远离河流和交通线的村庄发展前途渺茫.农村人口减少由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新生人口数量下降;另一方面,近年来不少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转移,导致农村年轻人口下降.

2.4.2 自然村的消亡

自然村的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剧烈减少.根据县志记载,1974年屯留县有1 379个自然村,1978-1990年,屯留县有1 286个自然村,而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时全县仅有821个自然村,相当一部分边远山区吃水、通电困难的山庄已无人居住.看来,自然村庄的消亡是一个具有内在动力的长期趋势.人口聚集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随着年轻人向集镇集中,自然村庄人口流失严重,从而导致自然村消亡.

2.4.3 闲置、塌毁建筑多

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建筑废弃和闲置,这应该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重点.如张店镇7村建筑中,废弃建筑占全部建筑的6.51%;闲置建筑占全部建筑的11.65%.如李高乡6村1 394处建筑中,废弃建筑占全部建筑的1.94%,闲置建筑占全部建筑的5.31%.

3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障碍因素分析

在理论上农村居民点用地还有很大的集约空间,而将其转变为现实潜力还将受到该地区各种因素的制约.制约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因素很多,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宅基地的传统私有观念

村民废弃的破旧土窑洞、土坯房,多数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但是,在政府改造时,成为政府补偿迈不过去的坎.近几年来,屯留县部分土管所在批建新宅基地时已经扣押村民的旧土地使用证,但绝大多数村民依然认为旧宅基地是个人的.在私有产权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协调、补偿难度很大.

3.2 剩余人口安置困难

剩余人口是指农村的老人、光棍、残疾人等,他们收入低,缺乏搬迁的能力.如张店镇某自然村,现有5户9人,其中3户是单身男性,年龄在40~60岁,1户是老年女性,只有一户是正常家庭,有丈夫妻子儿女.若是正常家庭,在有搬迁意愿的前提下,政府给以适当补贴就能够搬迁.而剩余人口经济收入低,需要政府全额资助,这需要大量资金,给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带来了资金压力.

3.3 林地政策

目前,我国对林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然而,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比较大且废弃宅基地比较多的具有较大整治潜力的农村居民点,多数混杂了大量树木,部分树木拥有个人林权.如果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要取得林业部门的许可.

3.4 资金不足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费用包括直接的工程费用,更主要的是地面建筑补偿费用和有关居民安置费用.征地补偿为2.5~3.0万元/m2,把征地补偿全部用于整治过程的人员安置和建筑补偿,恐怕还有缺口.若不能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制度创新,资金压力和面对众多村民的组织难度将会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半途而废.

4 结论

4.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是大的

屯留县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潜力集中在自然村,在塌毁和闲置的建筑,尤其是闲置的土质建筑.这些土质建筑使用寿命短、价值小、拆除易.若把已经塌毁的住宅和闲置的土质建筑住宅作为整治对象,张店镇7村建筑中有108处建筑可以整治,占全部建筑总数量的16.34%.李高乡6村1 394处建筑中有93处建筑可以整治,占全部建筑总数量的6.67%.如果把60岁以上老人居住的土质建筑作为远期的整治对象,则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还可以增加.屯留县农村居民点整治为耕地的潜力在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这两个区自然村多、土窑土房多、人口流失多.

4.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难度很大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要处理好传统习俗上农民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占用问题,要面临征地补偿的机会成本,以及征地拆迁的原住民安置问题,归结起来,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1]韩武波,殷海善,安祥生.影响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4:51-54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Reclamation Potential of Tunliu Tounty in Taiyue Mountain Area

Niu Liping1Qing Shuzhen1Yin Haishan2
(1.Tunliu County Land and Resources Bureau,Tunliu 046100;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s;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06,China)

To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t Tunliu county.It shows that the per capita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s large and many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extra large per capita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rea.There have four 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One,there are many natural villages and some natural villages with no person;Tow,almost all of rural houses are soil material such as mud room,loess cave,etc.;There,widely area covered by loess;Four,the rural population is decreasing.Hover,also face to unfavorable factors:First is the private ownership in rural housing land;Second is the aftercare problem of surplus population;Third is the woodland within a village;Fourth is the lack of capital.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rural population;reclamation potential;influencing factors

张丽萍】

1672-2027(2011)03-0123-05

F301

A

2011-05-14

牛丽萍(1968-),女,山西屯留人,屯留县国土资源局助理测绘师,主要从事土地测绘评估研究.

猜你喜欢
居民点自然村行政村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新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的思考
——基于长寿区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现状调研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并村重在并心
志书中“行政村”一词的使用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