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量的相关性研究

2011-01-09 03:05李军兰李晓敏
关键词:频度态度体育锻炼

武 林 李军兰 李晓敏

(太原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量的相关性研究

武 林 李军兰 李晓敏

(太原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在读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的现状、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发现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读大学生;态度;体育锻炼量;相关性

0 引言

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不断扩大全国高校大学生比例.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现在大学生的德育、智育工作在不断加强,而体育工作则是薄弱环节.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量成为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在大学生管理部门重视大学生体育工作的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大学生这一群体.

目前,关于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锻炼、体育行为习惯及影响的研究较多,但专门针对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量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在描述和分析太原市在读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锻炼现状的基础上,更为全面、深入的揭示太原市在读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量的相关性.通过调查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量等,为大学生体育工作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尽管大学生的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大高校都以必修课的形式为大学生开设了体育课,一些高校还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或举办体育竞赛的形式来促进和丰富大学生的体育工作,但从整体来讲,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令人甚忧.

调查显示,从思想上看,大学生是比较重视体育锻炼的,在董玉福的研究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发现在思想上重视且体育锻炼量大的大学生,其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锻炼量小的大学生[1].

从情感因素看,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是积极的,有69.33%的大学生爱好体育,仅有2.41%的大学生不爱好乃至讨厌体育[2].张勇等对972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锻炼量大的大学生与锻炼量小的大学生相比较,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3].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量存在严重失调.25.12%的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量一致,而74.88%的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量不一致[4].

高校大学生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为133.79 min左右,远远低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必须每天锻炼一小时即每周300 min的要求,说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是比较缺乏的[5].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的不同,会引起个体对某一体育行为的情感体验不同,正确的体育态度是体育锻炼持久发展的长久动力[6].

体育锻炼量是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并且最终达到了一定的量.通常,人们采用每次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频度与体育锻炼强度指标来衡量其锻炼量是否符合国家锻炼标准.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电力工程学院5所高校的大学生为抽样总体.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法等,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186份,有效率9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时间调查分析

如表1显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时间之间基本呈现正比关系.随着体育态度的程度升华,其体育锻炼时间基本呈逐步延长趋势,由于受到个体本身体质的限制,可能在锻炼时间上会相对缩短或延长,但总体上体育态度积极的在锻炼时间上相对要长一些.表明体育认识成分体现在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评价和价值认可方面、随着认识的加深,其对体育锻炼的价值也越认可,故其锻炼时间在无意中得到延长.体育情感体现为对体育锻炼的喜爱、接受等情感色彩,得分越高,显示其喜爱接受程度越高,故在锻炼时间上也体现了正比关系.而体育意向则是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随着意向的得分升高,其时间也在逐步延长,但个体体质有限,则锻炼时间需在个体的承受范围内.

表1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时间调查表

2.2 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频度的调查分析

由表2可知,随着体育态度的积极,体育锻炼频度也相应地呈现正比趋势.体育态度积极的大学生,其体育锻炼频度相对要高.因为个体对于体育的价值认识越高,其喜爱程度也越高,促使其体育意向的形成,且最终以体育行为表现出来,使其锻炼频度要高于其他人.

表2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频度的调查表

2.3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强度的调查分析

表3统计数字对比发现,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向平均分相对高的,其锻炼强度为很大或较大,即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强度基本呈现正比.当然,个体本身体质因素排除不谈.可见,体育态度越积极,其锻炼强度相对较大.由于体育的认识、情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体育意向,随着体育认识、情感分数的增加,意向分数也逐步上升,使个体体现出了优于其他个体的体育锻炼,锻炼强度也在无意中呈现加大趋势.

表3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强度的调查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在读大学生的体育态度,笔者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向共同构成了太原市在读大学生体育态度结构体系.

大部分高校在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在正常范围,有少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量偏小或偏大.总体上,锻炼量平均值为160.13 min/周,与国家教育部所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相距较远,所以要加强对在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管理与督促工作.

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量与锻炼时间-锻炼频度-锻炼强度基本呈正比趋势,体育态度积极的大学生其体育锻炼量相对较大,反之,较小.

3.2 建议

重视大学生体育工作的研究,设立管理大学生体育的部门.从国家教育部到各省市的高校,从专家学者到基层的体育工作者,对于逐渐扩大的大学生群体的体育工作,既要有宏观的理论、政策法规的指导,又应采取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发展.

对在读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进行科学的引导.在读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理解力较强,因此,作为大学生管理部门,应通过类似“健康报告会”的形式,提醒同学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不要忽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引导同学们将健康同“终身体育”思想紧密结合,养成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校管理部门应制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体育课程,在项目的选择上既要满足大部分同学的体育兴趣,又要照顾一些同学在体育方面的个性化追求,充分利用体育的功能来促进和强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1]董玉福.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6):468-470

[2]张丽君,苏庆永.高校研究生的体育与态度、动机、兴趣的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82-83

[3]张 勇,孙高峰.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56-57,69

[4]张丰涛.高校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63-65

[5]李 薇,李 进.体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吴兆祥,宋 旭.体育与健康[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Study on Sports Attitude and Physical Exorcis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u Lin Li Junlan Li Xiaom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12,China)

To take the survey method,Taiyuan in reading college sports attitude,physical training status,physical attitude and physical exercise relativity introduces a number of studies,the study found that attitudes and the amount of physical exercise a certain degree of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attitude;physical exercise;relationship

张丽萍】

1672-2027(2011)03-0155-03

G80

A

2011-01-10

武 林(1971-),女,山西汾阳人,硕士,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体育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频度态度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态度决定一切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频度副词问与答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