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

2011-01-10 08:17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大专终身教育

张 莹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定,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要实现这一目标,学分银行就是这个“立交桥”,它是实现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

银行是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通常具有存款、放款、汇兑等功能。学分银行也是银行,它具有银行的基本功能,如存储功能、汇兑功能,学分银行存储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分,汇兑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写实性学习证明书或终身教育补贴,但它的功能还有终身教育登记、学习成果认证、学分存储累积、学分兑换折旧和学习档案查询等。

我们认为学分银行的定位应该是:面向全体公民,为每一名在学分银行注册的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对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育机构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转换成标准学分,并对标准学分存储、积累、兑换、借贷、折旧的学习管理机构。

学分银行主要有五大功能:

(一)终身教育登记。学分银行可以对有需要的全体公民终身教育情况进行登记,为每一位学员配发一张终身教育卡或建立终身教育账户,账户号为个人身份证号,终身教育账户号陪伴个人一生,该账户记录学员的学习经历,如参加各级各类学习的内容、时间、学分等。

(二)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为有需要的公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育机构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认可的学习成果转换成标准学分,这就像货币之间的转换一样,学分银行把不同种类的学习成果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兑换,并最终把各类非标准学分兑换为教育主管机构认可的标准学分。

(三)学分存储积累。学习者获得的标准学分就像货币存入银行一样存储在学分银行中,且不断存入的学分可累积。

(四)学分兑换、折旧。学习者存储在学分银行的标准学分累积到一定量时,学员提出申请,由学分认证系统检测通过,可兑换成相应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写实性学习证明书或终身教育补贴。为鼓励公民不断学习,体现知识老化的规律,学分存入超过一定期限而未兑换的部分要折旧。

(五)学习档案查询。学分银行存储有公民完整的电子学习档案,学习者可对自己学习情况查询、打印,经授权的社会组织也可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查询。

二、标准学分的设置

要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那么在各级各类学习中取得的学习成果就必须可以互换,为了实现互换就应该有一个兑换标准,类似货币在不同币种之间汇兑要有汇率一样,这个标准在学分银行中就是标准学分,所谓标准学分就是各类学分兑换的基础,即基准学分,为了进行兑换与标准学分对应的是标准学时。

鉴于目前学校的办学情况,我们把开放教育大专层次的一个学分定义为一个标准学分,一个大专学时定义为一个标准学时,具体学分兑换标准为:每参加18个标准学时的学习并通过相应考试可以获得1个标准学分。中专层次由于学习内容比大专要简单,层次相对要低,因此中专的1学时可兑换成0.8个标准学时。本科层次要求比大专高,学习内容也更深,所以本科的1学时可兑换成1.2个标准学时。对于学员参加各种资格考试,并通过的科目和取得的各种资格证书,按照要取得资格证书必须学习的学时来折算,每个学时相当于一个标准学时。

下表为学历层次学分兑换标准:

学历层次 学分标准大专 18学时/1标准学分本科 15学时/1标准学分标准学分中专 22.5 学时/1

三、学分兑换的计算

在有了标准学分定义后,就可以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学分进行兑换,这类似银行中有了汇率,就可以把不同类型的货币进行自由兑换了。在兑换时无论原来是否实行学分制,只要学生参加了各个层次的学习,就可按实际参加的学时进行兑换基础学分和标准学时。

兑换计算以标准学分为起点,把各类学分折算为标准学分,可以有两种计算方式,对于原来没有采用学分制的,可用计算公式(1)=各类层次实际取得学时×折算系数/18,对于已经采用学分制的,可用计算公式(2)=各类层次实际取得学分×折算系数,例如参加中专层次54个学时的学习,并获得3个中专学分,那么兑换成标准学分=54×0.8/18=2.4个标准学分或者=3×0.8=2.4个标准学分;同样是54个学时的学习,假设是参加本科层次,可兑换成标准学分 =54 ×1.2/18=3.6个标准学分或者3 ×1.2=3.6个标准学分。

学分兑换是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展开的,因而在大专层次内,无论是否实行学分都不需要再进行折算,只要是参加大专层次的学习就可以按照开放教育相关课程设置的学分直接兑换。

在确定了标准学分后,我们也可以把其他类型的学分折算为标准学分,如参加干部在线学习2学时可获得2/18个学分;在学员参加学习并取得学分后,就可以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进行兑换,达到哪个层次的学分要求就可以获得哪个层次的文凭。

对于各种资格证书的学分兑换,需要在专家确定了资格证书课程基本学时后,再按照前面的计算公式进行兑换。

学分折算是学分银行建立的一个关键点,只有确定了标准学分,把学分兑换问题解决了,才能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但是要真正实行学分兑换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云南省各高校乃至全国都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供参考,笔者只是对在未来云南开放大学内部将实行的学分银行中学分兑换进行初步设想,学分兑换标准的确定,实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四、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

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我们认为在学分银行的建设中认证体系、学习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学分认证体系。

学分认证系统是学分银行成立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教育层次非常丰富,既有学历教育也有各种非学历教育,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和标准千差万别,各类学分差距非常大,各校之间各自为政,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分银行认证体系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实现各级各类学分的“通存通兑”。但是各级各类学分的“含金量”不同,他们之间是不能简单的兑换,因此首先需要对学分进行认证,然后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和认可,最后学分才能兑换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写实性学习证明书或终身教育补贴。

1.成立学分认证委员会。委员会主要由各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和各学科专家组成,领导负责各校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学科专家确定学分标准,尤其是对非学历教育类学分进行认定并确定兑换标准。

2.合理布局学分认证办事点。学分认证涉及到各省、市、县,范围较广,如果只有一、两个固定的点办理,将不利于学分银行的推广,因此学分银行除了在中心城市设立学分中心外,还应该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学分认证点,方便学员进行学分兑换。

(二)学习平台建设。

学习平台是学分银行运行的关键。学习平台既要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员随时随地学习外,还要具有管理功能。

该平台可以实现学分积累、认证、兑换、查询等功能,平台主要包括学分认证系统、学习者登记系统、学分标准系统、学分存储系统、学分兑换系统、学分诚信系统和学分查询系统等功能模块组成。

(三)制度建设。

学分银行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学分银行的保障。我们认为学分银行应制定出一系列文件,以规范学分银行的运作,文件主要包括:《学分银行章程》、《学分认证与转换标准办法》、《学分银行课程标准》、《学分银行学分兑换细则》和《学分学习成果认定形式和层次标准》、《学分银行管理办法》等。

[1]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杨立峰,滕丽莎.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J].云南电大学报,2011,(1):28—31.

[3]邵敬浩.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剖析[J].职教通讯,2005,(9),32—34.

[4]熊惠平.“学分银行”的内在运行机制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32—35.

[5]王家钧.论远程高等教育结构学分银行与模块课程超市管理体制的建立[J].中国远程教育,2003,(23):71—74.

[6]彭飞龙,陆和杰.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成人教育,2009,(10 月上):26—29.

[7]杨黎明.关于构建我国学分银行框架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31 -32.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大专终身教育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终身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回顾与展望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人大专询民生事 审计问题改好没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