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矿开采扰动下矿压变化规律研究

2011-01-22 01:51蔡美峰杨志军李航空
中国矿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读数断层岩体

刘 艳,蔡美峰,杨志军,王 潇,李航空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某铁矿露天开采自1965~1968年进行短期生产,1981年恢复生产,至2007年2月露天开采结束。为了实现露天转地下的不停产过渡,该矿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的过渡方案,于2006年9月开始进行挂帮矿开采。露天挂帮矿体开采和地下开采,均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

-45m水平是该矿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一个关键水平,主斜坡道和主要联络巷道都布置在该水平中。由于在露天开采过程中的大规模开挖,已经给周围岩体造成了较大的应力扰动,其中,以压应力释放为主,局部可能产生应力集中[1]。在地下开采过程中,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继续开采,将会形成更为复杂的应力场,从而引起巷道围岩的进一步变形破坏。因此,对该水平开采扰动下的矿压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矿区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

1.1 矿区地质构造

该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沉降带中部,马兰峪-山海关复背斜的次级构造单元中,矿区内主要断层为F9断层,是矿区的主要结构面。该断层走向20°~50°,倾向NW,倾角83°;走向长500 m,宽8~10 m,倾向延伸可达700~800 m,属于正断层。由于受F9断层破坏,矿床被分割为大小两部分。断层带内可见压碎岩,断层角砾岩,擦痕。绿泥石化、片理化发育,局部有岩脉穿插。矿区内F9断层穿过-45 m水平的主运输巷道,围岩受区域构造影响严重。

1.2 -45m水平岩体结构

分析-45m水平岩体的地层特性可以看出,该水平主要是由黑云混合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组成,而且岩石质量都为IV~V,且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的稳定性比较差。

2 巷道围岩应力监测

当巷道开挖以后,会引起附近围岩内应力的重新分布,其分布状况与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切相关[2-4]。在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时,通过对开采扰动下矿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岩体内应力的大小、方向、分布状态以及它的变化规律。经实践研究证明,对采场地压进行监测,可以很好的评价开采巷道的稳定性,推断采场进入危险状态的时间、位置[5-6]。

本文主要针对-45m水平,采用动压监测手段对开采扰动下的矿压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2.1 监测原理

钻孔应力监测是通过测量由采动影响导致的岩层内部应力场的变化,从而研究采场地压作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7]。该方法可以为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中选用具有灵敏度高、读数方便等特点的ZYJ-25型钻孔应力计对地下围岩应力进行监测。

在安装钻孔应力计进行监测时,用安装杆将探头缓缓推入直径为45~55 mm的钻孔内,并通过加压使探头紧贴孔壁。当岩体内的应力发生变化时,钻孔内应力通过应力枕两面的包裹体传递到应力枕,转变为应力枕内的液体压力,该压力经油管传递到压力表,压力表即可显示出孔内的应力值。

2.2 测点及布置形式

2.2.1 测点布置

为掌握采场地压变化规律,结合回采顺序、爆破进度等,主要在-45m水平的J3和J4工作面进行了重点监测,地压监测点在J3进路布置8个,分别为1#、2#、3#、4#、5#、6#、7#、8#;J4进路布置4个,分别为9#、10#、11#、12#。其中,2#、4#、5#、7#、10#、12#测点布置在巷道左帮,1#、3#、6#、8#、9#、11#测点布置在巷道右帮,两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为7 m。其中,J3进路的1#测点距开切眼最近,为20 m;J4进路的9#测点距塌陷区距离最近,仅有6 m。

2.2.2 布置形式

由于ZYJ-25型钻孔应力计可以监测任何一个方向的应力变化,在本次监测中,主要是针对竖直方向上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故将钻孔应力计布置在回采巷道两帮的水平孔内,埋深为2~3 m。在安装时,将应力枕水平放置,使包裹体处于上下位置。钻孔布置参数见表1。

表1 钻孔布置参数表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1 监测结果

此次采场地压监测在-45m水平的J3、J4进路共设置12个监测点,平均每两天下井观测一次。监测时间从2010年7月29日到2010年的10月31日,历经37d。其中,5#、10#、11#、12#监测点损毁。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各进路的测点先后被损毁。通过将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得到以距工作面的距离为横轴,应力计读数为纵轴的折线图,见图1~图4。(由于-45m水平9#监测点距塌陷区较近,故作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3.2 监测结果分析及预测

从钻孔应力计的安装到工作面开始回采(历经14d),J3、J4进路的应力计读数均有所下降,J3进路的应力计读数最少下降了0.3 MPa,最多下降了0.7 MPa,平均下降了0.54 MPa;J4进路的应力计读数最少下降了0.6 MPa,最多下降了1.3 MPa,平均下降了1.0 MPa。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巷道开挖以后,围岩体发生塑性变形,使得应力有所释放造成的。随着围岩体逐步趋于稳定,应力计读数也趋于恒定。另外,J4进路的应力计读数下降值几乎是J3进路的两倍,这进一步说明了J4进路的巷道围岩体较为破碎。

图1 -45m水平3-1#测点压力观测曲线

图2 -45m水平3-2#测点压力观测曲线

图3 -45m水平3-4#测点压力观测曲线

图4 -45m水平4-9#测点压力观测曲线

从图1~图4上的测点压力观测曲线可以知道:-45m水平采场地压最大峰值点在距工作面33.5m~36.5m之间,这说明采场地压不仅受回采工艺的影响(炮孔排距、装药量、回采顺序等),且还与采场节理、裂隙、断层等地质因素有关。

从图4的压力观测曲线上可以看出,9#钻孔应力计读数先是缓慢下降,最后降低为0 MPa。这主要是由于9#钻孔应力计距坍陷支护区较近(仅有6m),一方面巷道围岩较为破碎,另一方面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大(两帮移近量最大15.2 mm),使得围岩应力得以充分释放。

综上可知,巷道围岩体中的竖直压力变化幅度总体上不算太大,都在6.2 MPa以下,这说明受爆破扰动后,采场应力突出不是很明显,局部的应力集中,不会对巷道的稳定性造成太大的影响。

3 结论

通过对巷道围岩进行钻孔应力计监测发现,在开采扰动作用下,采场地压不仅受回采工艺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采场节理、裂隙、断层等地质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的开采扰动过程中,采场应力突出不明显,不会对巷道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今后有必要继续对矿压进行监测。根据围岩应力集中大小与分布形式,建议采用声发射监测技术及其他测定地应力方法,来预测预报顶板来压的强度和时间,从而更深入的掌握地压规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预防冒顶、片帮事故,保证矿山生产安全的目的。

[1] 何姣云, 任高峰. 露天转地下开采巷道变形监测及灰色预测[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6, 26(5):72-74,82.

[2] 赵海军, 马凤山, 丁德民, 等. 采动影响下巷道变形机理与破坏模式[J]. 煤炭学报,2009, 134(5):599-604.

[3] 苏国韶, 冯夏庭, 江权,等. 地应力下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与优化的局部能量释放率新指标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 (12):2453-2460.

[4] 蔡美峰, 何满潮, 刘东燕. 岩石力学与工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5] 蔡美峰. 金属矿山采矿结构设计优化与地压控制—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6] 冯仲仁, 张兴才, 张世雄,等. 大冶铁矿巷道变形监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3):483-487.

[7] 周诗建, 周华龙,等. 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欢
读数断层岩体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一种改进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层状岩石倾角对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