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豆腐文化渊源流长

2011-01-23 04:04
黑龙江史志 2011年24期
关键词:剑门关雄关蜀道

左 松

剑门关现已成为川北旅游观光、探寻三国遗踪、休闲玩乐购物的目的地,成为剑门蜀道、游人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通过黑龙江援建剑阁,在这里深深挖掘出了厚重的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豆腐文化,堪称龙剑携手给历史留下的一份永远的惊喜!本文简略介绍一下渊源流长的剑门豆腐文化。

豆腐是传统的大众食品,营养丰富,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在我国享有“国菜”的美誉。古代称为“龙脑”,又名“黎祁”。据史料记载,它起源于西汉。先在安徽、湖北一些州郡的豪门贵族、达官显贵府第中制作享用。后流行到汉水、淮河一带。三国蜀汉时期,安徽、湖北一带的兵卒随刘备入蜀,将制作豆腐的技术带进了蜀川。当时,剑门关是“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重要军旅通道,数十万蜀军征战往返于此。军内普遍制作食用豆腐。

据剑阁旅游局介绍,蜀汉景耀六年,魏伐蜀,钟会、邓艾领大军直逼剑门。姜维与左将军张翼、右将军廖化由天水退守剑门关天险。时值五月,农家青黄不接,军营粮草不济,姜维人疲马饥,剑门关危在旦夕。董厥向姜维献计:下令蜀军各营及当地百姓家家磨黄豆、做豆腐,以豆腐健养兵士,豆渣饱喂军马。数日后,姜维营兵强马壮,复引兵杀出关外,钟会10万军马大败,兵退数十里下寨。由此,剑门豆腐名声大震,广为传播。

三国蜀汉以来,随着制作技巧不断改进提高,剑门豆腐走出雄关,誉满华夏,成为了古蜀道上过往客旅的必品佳肴。而今剑门关农民几乎户户种植大豆,数十家豆腐作坊昼夜加工,百余家饭店店店经营豆腐,剑门豆腐己是天下雄关一道靓丽风景,以其白、细、嫩、著称,麻、辣、烫、色鲜、味美闻名遐迩,驰名川陕、扬名省内外及港、澳地区。剑门豆腐制作品类已达140多种。剑门豆腐干真可谓素火腿,佐酒美味、待客上品。剑门豆腐最大特色是:白嫩——似棉似雪,如奶如膏;细腻——温柔滋润,爽口无渣;韧性好——拉条切块,削片团丸,随意成形,百依百顺,不碎不烂;味清香——无胆水石膏味,含大豆的原汁醇香。

“雄关天下险,剑门豆腐绝”,“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剑门雄关”。剑门豆腐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味独特,它与别处豆腐味道绝不相同。它是由剑门井水泡磨而成。据传,剑门井水还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用净瓶里的甘露点化而成,难怪剑门豆腐誉满天下呢!

据了解,2003年9月28日第一届剑门豆腐节上,举行了重达3.3吨的“天地豆腐王”开箱仪式。震天动地的威风锣鼓声中,10名剑门布衣壮汉撬开了20块木板围成的巨大方形豆腐箱。霎时,晶莹洁白、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豆腐王”冒着热气和诱人的芳香赫然现身。“豆腐王”长2.2米,宽1.2米,高0.9米,重量为3300公斤。随后,6名“武士”用长柄利斧劈碎了“豆腐王”,20娇俏村姑提篮搬运豆腐现场烹饪。百人制作、千人观摩,万人品尝的豆腐盛宴开始了。“豆腐王”整个制作过程耗时39个小时。吉尼斯中国申报中心副主任吴晓红女士亲临现场称,剑门关“天地豆腐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豆腐。

猜你喜欢
剑门关雄关蜀道
蜀道向天开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剑门关
唐培淞作品
打开剑门关,蜀道平仄而出(组诗选一)
剑门关
游剑门关
登剑门关
周兵武国画作品
梁中效:中国蜀道研究的八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