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退热合剂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

2011-01-23 11:54王之梅袁宏佳万鹏张家继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荆芥连翘绿原

王之梅 袁宏佳 万鹏 张家继

1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400700)

2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止嗽退热合剂临床用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初期有防治效果。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均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但临床存在血药浓度不高的问题。为此,在中医理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下,为改进辛凉解表剂的组方设计、提高整体和病灶区药物浓度,本实验采用二步提取法改进传统汤剂的煎煮易挥发散失部分有效成分、有些成分又不易煎出、质量不稳定、口服量大、不宜批量生产诸多问题。本试验考察二步提取法工艺并对有效成分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

1 提取工艺

1.1 材料止嗽退热合剂(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提供),主要药材: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淡豆豉、薄荷、芦竹根、淡竹叶、生地黄、麦冬、浙贝母、桔梗、僵蚕、苦杏仁、川射干、甘草、桔梗。药材均由重庆中药材公司提供,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1]及《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鉴定。

1.2 提取方法 组方中君药为金银花和连翘,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故以绿原酸为正交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以处方药材投料量及浸膏收得率为参考评价指标。组方中除荆芥、连翘、牛蒡子含有效挥发性成分外,其余各药材有效部位(成分)均以水溶性为主,故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再与方中各药材一起以水为溶媒进行提取,以正交试验法确定水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按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实验。

1.3 因素水平以对有效成分溶出量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即提取时间(A)、煎煮次数(B)、加水倍数(C)为考察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了优化研究,并结合预实验和生产实际,每因素选择3个水平,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

1.4 正交试验按处方比例称取各味药材,共9份,其中连翘、荆芥、牛蒡子先提取挥发性成分后,再加入余下药材,合并进行水提取,按照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的因素水平条件进行煎煮,煎煮后与蒸馏液提取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制成样品。结果 因素A、B、C均对浸膏得率有显著影响(P<0.05),影响顺序为B>A>C,由表2可知,各因素不同水平对浸膏得率的影响顺序为,A3>A2>A1,B2>B1>B3,C2>C3>C1。综合以上分析,考虑生产实际,初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A3B2C2,即提取时间为2h,加8倍水,煎煮2次。

表2 水提取工艺正交试验表

表3 水提取工艺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1.5 验证试验将处方中各味药材按处方比例,以相当于药材量8倍的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2h,将提取液过滤、浓缩。测定浸膏含量,计算出浸膏得率,共进行3次试验。结果 与正交试验优选结果 基本吻合,说明正交试验选出的工艺条件合理,工艺条件稳定可行。水提取工艺确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A3B2C2,即以8倍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2h。提取条件为≤温度90℃,冷却水温≤40℃。

表1 因素水平表

表4 提取工艺重复试验表

2 质量控制

2.1 材料止嗽退热合剂(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提供)。绿原酸对照品、荆芥对照药材、浙贝母对照药材(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酸乙酯、甲酸、乙醇、石油醚(60~90℃)、正己烷、硫酸、氨水、氯仿均为分析纯,香草醛、碘化铋钾。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定量点样毛细管;MA110型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2.2 相对密度、pH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味甘、微苦、略有清凉感。相对密度:按照文献[1]方法 测定,结果 见表5。微生物限度检查:根据文献[1]方法 进行检查,结果 见表6。

表5 相对密度与pH测定结果

表6 微生物限度检查(cfu/mL)

2.3 金银花TLC鉴别

2.3.1 溶液制备取本品30mL,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醇溶解,过滤,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绿原酸对照品,制成每1mL含有1mg的乙醇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缺金银花的样品30mL,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制成金银花阴性样品溶液。2.3.2TLC按照文献[1]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10∶2∶3)的上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365nm荧光下观察。结果 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阴性样品溶液在此处无斑点。表明本法可将绿原酸与其他成分较好的分离,灵敏度高,专属性好。

2.4 荆芥TLC鉴别

2.3.1 溶液制备取本品10mL,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振摇,并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荆芥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品溶液。取缺荆芥的样品10mL,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制成荆芥阴性样品溶液。

2.3.2 TLC按照文献[1]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5%硫酸乙醇液,105℃烘烤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 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阴性样品溶液在此处无斑点。表明本法可将荆芥药材与其他药材较好的分离,灵敏度高,专属性好。

2.5 浙贝母TLC鉴别

2.5.1 溶液制备取本品30mL,加氨水调节pH>10,氯仿提取2次,每次25mL,分取氯仿层,蒸干,残渣加1mL氯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浙贝母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取缺浙贝母的样品30mL,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制成阴性样品溶液。

2.5.2 TLC按照文献[1]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阴性样品溶液各10μL,对照药材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一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结果 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阴性样品溶液在此处无斑点。表明本法可将浙贝母药材与其他药材较好的分离,灵敏度高,专属性好。

图1 金银花(绿原酸)

图2 荆芥

图3 浙贝母

3 讨论

止嗽退热合剂方中连翘、牛蒡子、荆芥含挥发性成分,其余十二味药(薄荷脑除外)的主要有效成分均为水溶性,所以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味挥发性成分,药渣再与余下的12味药用水提取,简称为“二步提取法”。止嗽退热合剂的主效药物成分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是提取工艺设计参考的主要依据。君药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的主效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素及连翘酚等均溶于水,在水提取升温过程中,金银花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促进绿原酸氧化缩合反应;当水温上升达90℃以上,绿原酸分解加速[2]。组方中薄荷的主效成分薄荷脑为挥发性成分,熔点24~44℃,蒸馏提取时易随蒸馏液的冷却而析出流失,组方以薄荷脑代替薄荷既经济又保证了制剂中药物有效浓度,利于病灶区黏膜的吸收。

为了保证止嗽退热合剂的内在质量和稳定性,合剂的调配技术极为关键。采用连续循环搅拌混合法,先将水提取的浓缩液置立式圆柱搅拌罐内,在循环搅拌状态下,用导管缓缓加入含挥发性成分的蒸馏液,再用喷枪将薄荷脑的95%乙醇溶液(1∶1.5)喷入罐内,再连续循环搅拌5~10min,以保证各组分分布均匀。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附录ⅦG,附录ⅫC,附录ⅣB.

[2] 王天志.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杂志,2000,15(4):292-298.

猜你喜欢
荆芥连翘绿原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蔓三七叶中分离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绿原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
绿原酸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