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42位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2011-01-23 05:47陈琳莹蔡剑雄黄小兵
卫生软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文盲适应能力效能

陈琳莹,蚁 淳,蔡剑雄,黄小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并且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1]。社会老龄化日趋突出,老年人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其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却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留守老人。在农村,留守老人不仅因子女外出学习或打工而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部分老人仍要从事农活以维持家计,而且多数肩负着隔代教育的重担。这使得老人在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2]。因此,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使留守老年人保持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在积极倡导建设“幸福广东”,未来广东的发展不仅仅是追求 GDP,还应将人们的幸福感列入其中,这对于社会和谐发展也有较长远的意义。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笔者对142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广东省5个市(广州市、揭阳市、惠州市、台山市、江门市)中随机抽取15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本课题调查的老人,调查年龄≥55岁)。有效问卷有142份,有效问卷为 94.7%。相关概念的界定,留守老人:本研究是指子女全部外出工作,长期留下老人独居或老人儿孙的情况。这里的留守老人排除了未生养子女,且未领养子女的情况。

1.2 研究工具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CMHI-E)。该量表适用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用于全面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1.3 统计学分析

对整理后的调查问卷资料,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人口学特征:男性71人,占50.0%,女性71人,占50.0%;文盲49人,占34.5%,小学学历35人,占24.6%,中学学历46人,占32.4%,大专及以上学历12人,占8.5%;已婚104人,占73.2%,丧偶38人,占26.8%。

2.2 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与对照组[3]比较

结果显示,留守老年人在人际交往、认知效能、适应能力、自我认识和情绪体验5个因子上以及总分上均低于全国对照组。其中,认知效能、适应能力、自我认识和情绪体验以及总分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Р<0.05),提示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平均水平差。如表1所示。

表1 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与全国对照组的差异显著性检验(±S)

表1 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与全国对照组的差异显著性检验(±S)

指标 留守老年人 全国对照组 t P人际交往 3.09±0.50 3.12±0.60 -7.15 0.476认知效能 2.53±0.41 2.68±0.59 -4.392 0.000适应能力 2.84±0.43 2.95±0.57 -3.205 0.002自我认识 3.10±0.38 3.33±0.49 -7.182 0.000情绪体验 2.92±0.47 3.08±0.60 -4.073 0.000总均分 2.90±0.37 3.03±0.47 -5.834 0.000

2.3 不同性别的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

结果显示,留守老年人在人际交往、认知效能、情绪体验3个因子上以及总分上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Р<0.05),提示不同性别的留守老年人可能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2.4 不同婚姻状况的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

留守老年人样本中婚姻状况只有“已婚”和“丧偶”两种。结果显示,留守老年人在5个因子以及总分上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已婚和丧偶的留守老年人可能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

表2 不同性别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差异显著性检验(±S)

表2 不同性别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差异显著性检验(±S)

指标 男性 女性 t P人际交往 3.17±0.44 3.01±0.54 2.011 0.046认知效能 2.60±0.42 2.45±3.40 2.146 0.034适应能力 2.86±0.41 2.81±0.45 0.746 0.457自我认识 3.16±0.36 3.04±0.40 1.938 0.055情绪体验 3.00±0.42 2.84±0.50 2.017 0.046总均分 2.96±0.34 2.84±0.40 0.030 0.044

表3 不同婚姻状况的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显著性检验(±S)

表3 不同婚姻状况的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显著性检验(±S)

指标 已婚 丧偶t P人际交往 3.17±0.46 2.88±0.55 3.068 0.003认知效能 2.59±0.42 2.36±0.34 2.964 0.004适应能力 2.88±0.43 2.71±0.39 2.131 0.035自我认识 3.15±0.39 2.98±0.34 2.394 0.018情绪体验 3.00±0.43 2.70±0.50 3.629 0.000总均分 2.96±0.36 2.73±0.36 3.334 0.001

2.5 不同文化程度的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

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认知效能这一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人际交往、适应能力、自我认识和情绪体验以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4所示。对存在显著差异的各个因子进行 SPSS多重比较,结果为:“人际交往”中,“中学”组均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高于“文盲”组;“适应能力”中,“大专以上”组均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高于“文盲”、“小学”、“中学”3组;“自我认识”中,“大专以上”组在0.05的水平上显著高于“文盲”组和“小学”组;“情绪体验”以及“总分”中,“大专以上”组均值在0.05的水平上均显著高于“文盲”组。提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留守老年人可能在心理健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不同文化程度的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结果方差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 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整体状况

心理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是个体知、情、意心理过程的统一,心理健康的老年人不但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情绪体验积极稳定,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而且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有效地适应生活变化或应激事件[4]。

本研究结果显示,留守老年人在认知效能、适应能力、自我认识和情绪体验4个因子上均显著低于全国老年人平均水平,提示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青壮年外出谋生,子女的外出无疑加重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增加了其心理负担。长期的孤寂感(特别是丧偶老人)、生活劳务负担等使得留守老人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显著低于全国一般水平。

3.2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留守老年人评定结果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老年人口学变量(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对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与李娟[4]等的研究相符。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留守老年人在人际交往、认知效能和情绪体验3个因子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留守老年人在人际交往、适应能力、自我认识和情绪体验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在人际交往、认知效能、适应能力、自我认识和情绪体验5个因子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在性别因素上,男性在5个因子上均分均显著高于女性,提示可能男性老年人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较女性好。在文化程度因素上,“人际交往”中,“中学”组均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高于“文盲”组;“适应能力”中,“大专以上”组均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高于“文盲”、“小学”、“中学”3组;“自我认识”中,“大专以上”组在0.05的水平上显著高于“文盲”组和“小学”组;“情绪体验”以及“总分”中,“大专以上”组均值在0.05的水平上均显著高于“文盲”组。提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留守老年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总分和大部分分量表分都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而显著升高,提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越好,突出了教育这一因素的重要作用,这与李德明[5]等的部分研究结果相符。配偶健在的老年人相比丧偶者,在各项得分上均存在显著优势。因此,我们在关注留守老年人的问题时,要特别重视已丧偶的女性留守老人以及文盲等留守老年人群体。

4 建议

4.1 注重道德情感力量在家庭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幼的良好美德,为了弘扬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对青少年及儿童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孝道教育;另一方面,家长应当克服盲目溺爱孩子的恶习,以身作则,孝敬长辈,切实让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4.2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与各种社会团体联系,开展关爱老年人活动,如学校组织学生定期进行一对一关爱老人服务活动;继承和弘扬尊老的行为和事迹,如让座,扶老人过马路等。

4.3 完善老年人组织,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留守老人孤独感较为强烈,这常常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各种精神类病症的爆发,从而引起心身疾病,所以在改善老人生活保障方面,可以利用老年人组织形式,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根据调查显示,许多老人表示周围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但实际情况却不然。对于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

[1]任树生,金国健.防治老年慢性病,促进健康老龄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3):97-99.

[2]张 绿,王文军,吴翠平.济宁市农村留守老年人生存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21-323.

[3]贾西津,李淑然,陈昌惠,等.老年精神评定量表(PAS)的初步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1):193-196.

[4]李 娟,吴振云,韩布新.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9):656-660.

[5]李德明,陈天勇.认知老年化和老年心理健康[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60-564.

猜你喜欢
文盲适应能力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假文盲》的启示
“新文盲时代”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明证
沙漠里的精灵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