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的临床研究

2011-01-25 07:14陆鸣冈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后视眼科融合

杨 杰,陆鸣冈,邵 倩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江苏镇江 212000)

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的临床研究

杨 杰,陆鸣冈,邵 倩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江苏镇江 212000)

目的:探讨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的同视机训练治疗效果。方法:对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患者使用同视机进行融合性辐辏范围扩展训练或敏捷度训练,观察治疗前后融合性辐辏范围、敏捷度及视疲劳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融合性辐辏范围扩大、敏捷度提高、症状消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疲劳患者应常规进行同视机检查。对于存在融合性辐辏异常者,使用同视机进行融合性辐辏范围扩展训练或敏捷度训练效果好。

融合性辐辏;视疲劳;治疗;同视机

视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患者于近距离用眼时出现视力障碍、肌源性眼痛、眼部慢性炎症,甚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视疲劳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主要探讨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及其同视机训练治疗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院确诊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患者49例。其中,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者33例,男19 例,女 14 例;年龄 17~48 岁,平均(29.24±7.60)岁;屈光状态(0~-6.00) D,平均(-2.96±1.65) D;视近水平斜视(-3°~-8°),平均(-5.45°±1.30°);视远水平斜视(-1°~-4°),平均(-2.21°±1.22°)。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 19~46 岁,平均(31.75±7.90)岁;屈光状态(0~-5.25) D,平均(-2.44±1.56) D;视近水平斜视(-2°~-6°),平均(-3.81°±1.17°);视远水平斜视(0°~-4°),平均(-1.75°±1.18°)。

1.2 入选标准

①有明确视疲劳症状,根据症状轻重分为4级。0级:无症状;1级:用眼后出现眼部酸胀等症状,休息后很快恢复,对学习和工作无明显影响;2级:有明显的眼部症状影响学习和工作;3级:除有明显的眼部症状和视作业不能持久外,

可有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②存在融合性辐辏范围或敏捷度异常。正常融合性辐辏范围>25°,敏捷度检查是在同视机1级视功能检查基础上使用12△BO三棱镜将视标看为单一、清晰后换用3△BI三棱镜,如此交替,记录1 min内完成循环次数(cpm)。参考值:15 cpm。根据工作经验发现当融合性辐辏范围<12°,敏捷度<10 cpm时易产生视疲劳症状,故将此设为异常标准;③排除双眼物像不等、调节功能障碍、集合近点异常、眼部器质性疾病及全身疾病;④屈光不正镜片矫正合理,矫正视力正常。

1.3 方法

1.3.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视力、验光、眼前节、眼底、眼压、调节、集合近点、眼球运动及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眼斜度检查。同视机检查主客观斜角、融合范围、融合性辐辏敏捷度和立体视。敏捷度检查翻拍力量选用3△BI/12△BO。融合范围异常者不进行敏捷度检查。

1.3.2 治疗方法 对于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者给予同视机扩大融合范围训练。每天1次,每次10min,10次为1疗程,训练中强调患者用意志力尽量维持双眼单视。对于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者用同视机进行敏捷度训练,翻拍力量选用3△BI/12△BO,强调患者在翻拍时使用意志力尽量迅速形成单一,清晰物像,每天1次,每次10min,10次为1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组治疗结果

33 例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患者经同视机扩大融合范围训练1~3个疗程后视疲劳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前视疲劳症状2级16例,3级17例,治疗后视疲劳症状0级26例,1级7例,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6,P<0.005);融合性辐辏范围明显扩大,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481,P=0.000);融合性分开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9,P=0.083)。见表1。

表1 融合性辐辏范围治疗前后比较(n=33)Tab.1 Com parison of the scopes of fusionalconverg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 ent(n=33)

2.2 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组治疗结果

16 例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患者经同视机敏捷度训练1~3个疗程后视疲劳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前视疲劳症状2级8例,3级8例,治疗后视疲劳症状0级12例,1级4例,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2,P<0.005);融合性辐辏敏捷度提高,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9.880,P=0.000);融合性分开与辐辏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432;t=0.900,P=0.382)。 见表 2。

表2 融合性辐辏敏捷度治疗前后比较(n=16)Tab.2 Com parison o f the agility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be fore and after treatm ent(n=16)

3 讨论

视疲劳是视觉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之后出现的一种持续衰弱状态,与眼局部因素、全身状况、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而突出表现在眼部的一组症候群[1]。调节与辐辏(又称集合或集散)异常是视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普通人群中,约18%有不同程度的调节或集散异常,其中一半以上有程度不等的症状[2]。辐辏分为自律性与非自律性两类。非自律性辐辏又可分为融合性、调节性、紧张性与近感性辐辏4类,其中前2类与视疲劳关系密切。目前国内缺乏对于融合性辐辏异常导致视疲劳的临床诊疗报道,尤其缺少针对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导致视疲劳的临床诊疗报道,故本文就49例融合性辐辏异常导致视疲劳病例的诊疗情况作一报告。融合性辐辏是由双眼视网膜像的差异引起的集合运动,其作用是使双眼视网膜像的差异减小到双眼物像可以融合,即在panum融合区内,其也可以弥补调节性辐辏的不足或过度。融合性辐辏异常包括其范围变小及敏捷度下降。正常的融合性辐辏范围为舒适、持续用眼提供能力储备。舒适用眼的区域为人眼辐辏范围的中1/3区,近距离阅读需要保留正相对辐辏的储备力量。辐辏功能不足时,患者必须动用正性融合储备来补偿以维持双眼单视。故当患者融合储备力不足时,便产生视疲劳症状[3]。如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的同时伴有外隐斜,由于需用更多的正性融合性辐辏储备以代偿眼位的外斜倾向,故更容易导致融合性辐辏储备的过度使用而产生视疲劳。Leigh和Zee[4]指出融合性辐辏包括两种成分:快相融合性集合系统和慢相融合性集合系统,前者1 s左右迅速对视网膜像差变化作出反应,形成双眼单视,后者逐渐发挥作用(稳定时间大于1min)取代前者维持注视角。两个系统通过负反馈机制维持总输出量不变,以维持准确注视角度。这种维持注视的机制之间的转换可减少快相系统的负担,从而减少近距离工作时视疲劳症状,因慢相系统持续发挥作用,而不易产生疲劳。融合性辐辏敏捷度反映了融合性辐辏系统对于双眼视网膜像差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形成双眼单视的能力。当其能力下降时在近距离工作初始阶段快相系统反应时间延长,负担增加,从而导致视疲劳症状出现。因此融合性辐辏敏捷度检查对于具有视疲劳症状,而融合性辐辏范围正常者有诊断价值。本文中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者占所有融合性辐辏异常病例的32.7%,这应引起我们对其足够的重视。

同视机又称大型弱视镜,在眼肌专业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和治疗仪器,除做一般双眼视功能检查外,还可做双眼视功能训练[5]。本研究表明同视机在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的诊断与训练治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部分视疲劳患者在排除屈光不正、屈光参差、调节功能障碍等常见视疲劳病因后仍存在明显视疲劳症状,往往出现患者于多家医院多次就诊出现多种诊断,如青光眼、神经性头痛等,给予多种治疗但病情始终无法缓解,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故我们对此类患者进一步使用同视机检查融合性辐辏范围及敏捷度,发现均有不同程度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或敏捷度下降现象。针对此类患者,使用同视机进行扩大融合范围训练或翻拍训练以扩大融合性辐辏范围或提高融合性辐辏敏捷度,所有患者经过1~3个疗程训练后视疲劳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融合性辐辏范围或敏捷度均得到显著提高。据此表明融合性辐辏异常可导致视疲劳,使用同视机可对此类患者作出明确诊断。根据融合性辐辏异常的分类即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或敏捷度下降,选择使用同视机进行扩大融合范围或提高敏捷度训练均可显著改善视疲劳症状并矫正融合性辐辏异常,训练治疗效果好。在同视机治疗过程中我们强调了意志力的参与,即在强化非自主性辐辏同时强化了自主性辐辏的作用,从而使疗程缩短,治疗作用强化。因此建议对于视疲劳患者应该常规进行同视机检查,如存在融合性辐辏异常,使用同视机训练治疗效果好。

使用同视机对融合性辐辏功能异常所致视疲劳患者诊断便捷,治疗效果好,关键在于眼科医师熟练掌握双眼视觉异常的诊疗方法,并意识到融合性辐辏功能异常与视疲劳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据调查我国90%的眼科医院或门诊没有设立相关的检测体系,98%的眼科医师没有接受过相关检测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训练[6],因而可能出现误诊误治,这必须引起眼科同仁的重视。

[1]张晓林,王淑敏.视疲劳102例原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5,5(3):609-610.

[2]吕帆.重视功能性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研究[J].眼科,2006,15(5):299-301.

[3]Houston CA,Jone D,Weir CR.An unusual cause of asthenopia:“pseudo-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associated with a high AC:A ratio[J].Br JOphthalmol,2000,84(12):1438-1440.

[4]Leigh RJ,Zee DS.The neurology of eyemovements[M].Philadelphia:FA Davis Company,1991:432-441.

[5]三岛济一,植村恭天.最新眼科学[M].东京:朝仓书店株式会社,1984:200.

[6]Helveston EM.Visual training:current status in ophthalmology[J].Am J Ophthalmol,2005,(140):903-910.

Research on the asthenopia caused by anomalies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YANGJie,LUMinggang,SHAOQi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jiang,Zhenjiang 212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major ambly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asthenopia caused by anomalies of fusional convergence.Methods:Patients of asthenopia caused by anomalies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were widen the scope or improved the agility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with major amblyoscope.The changes of the scope of the agility and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scope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were widened.The agility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were improved and the symptoms were disappeare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when compared the scopes,theagility and the symptomsbefore the treatmentwith thoseafter the treatment(P<0.01).Conclusion:We should exam patients of asthenopia bymajor amblyoscope.The treatment,widen the scope or improved the agility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bymajor amblyoscope,is very effective to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anomalies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Fusional convergence;Asthenopia;Treatment;Major amblyoscope

R771

A

1673-7210(2011)02(c)-043-03

2010-12-02)

猜你喜欢
后视眼科融合
后视影像系统在拖拉机中的应用及发展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小说的“后视”法与情感“放倒”术
——黄咏梅小说论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一种地下工程导线测量的灯光语言*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