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安全性文献分析

2011-01-25 02:19唐全红王荣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参麦注射剂安全性

潘 飞,唐全红,和 芳,王荣荣,纪 蕾

(北京创立科创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临床中心,北京 100029)

参麦注射液安全性文献分析

潘 飞,唐全红,和 芳,王荣荣,纪 蕾

(北京创立科创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临床中心,北京 100029)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年1月~2010年11月有关参麦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和不良反应的文献,统计1 655篇文献用药原因、不良反应(ADR)发生后主要临床表现等情况。结果:发现有1 1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ADR类型以变态反应为主(53.38%),且速发型较多(0~30min内的发生率为31.6%),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气促、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多汗、面部苍白、皮疹等。结论:建议临床使用时应辨证施治,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且应密切观察用药前30min内的反应,避免导致严重后果。生产企业也应注重优化制备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安全性

参麦注射液自上市以来,已成为当前临床常用品种,其稳定的疗效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充分肯定。由于近年来注射剂安全事件频发导致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启动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参麦注射液被列为第一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品种,其安全性再评价工作也相继展开。然而查阅文献并未见到全面详尽的参麦注射液安全性文献评价,为了方便临床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本文结合参麦注射液自上市以来所有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文献,主要探讨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并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生产质量控制、不良反应发生后处理方法、护理建议及其保管注意事项5个方面给出使用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取得全文文献。采用主题词的检索方式。检索限定条件:1989年1月~2010年11月国内中医药文献。主题词:参麦注射液。合并标题重复的文献,并查阅所检索文献的参考文献以查缺补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以国内医药期刊发表的有关参麦注射液中医临床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主要研究目的为中医药(包括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中有关参麦注射液使用及不良反应信息。②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信息报道。排除标准:①综述除外。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文献。③未确切提及病例数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参麦注射液无关者。

1.3 资料选取结果

在设定的检索策略下,共检出文献1 794篇,其中报道参麦不良反应的文章75篇。通过文献阅读排除一稿多投13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 655篇,其中56篇文献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占3.38%。

1.4 研究方案设计原则

本次研究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案设计类型为:标准随机对照、非标准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中提及随机对照而无详细说明者)、仅有随机无对照或仅有对照无随机、研究方法中未提

及随机对照等类型。文献中随机对照详细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文献方案设计中随机对照情况*

2 安全性评价结果与讨论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

据文献统计使用参麦注射液的病例有75 603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1 120例,得出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王丽等[1]研究得出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另有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温泽淮等研究报道的ADR发生率为0.82%,推测可能是由于温泽淮等的研究是在中医医院进行,中医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基本合乎中医理论、用药较为合理,使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2 用药原因及辨病情况

参麦注射液用于冠心病、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恶性肿瘤及癌症的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是10.97‰、1.57‰、6.95‰、26.58‰。未见到用于休克和粒细胞减少症的不良反应的报道。用药原因与说明书相符40 728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79%;与说明书不符34 32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3%。

在用药原因与说明书不符的病例中,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病例较多(7 426例),且不良反应较少见,仅2例,占0.50‰。临床应用例数仅次于冠心病和肺心病,且疗效显著[2-3],提示参麦注射液很可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进行有效性评价时可设计方案验证。

2.3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分类

参麦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占53.38%。累及的器官及系统有:呼吸系统(19.45%)、心血管系统(9.50%)、消化系统(7.64%)、神经系统(9.86%)等,其中以呼吸系统的症状最多见。变态反应中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有17例,占不良反应总例数的1.52%(17/1 120)。另外,参麦注射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为0.20‰(17/75 603)。

2.4 常见临床表现排序情况

见表2。

表2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常见临床表现排序情况*

由表2可知,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气促、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多汗、面部苍白、皮疹等。居靖等[4]研究认为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但循环系统损害(胸闷、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悸、心脏骤停)为其特点,并认为人参皂苷是人参的活性成分,用之不当或配伍不妥时可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导致延脑的呼吸、循环、运动等中枢陷入麻痹,患者出现的胸闷、气促等不良反应可能与此有关。

本次统计并未见到因使用参麦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而导致死亡的病例,但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1月1日发布的第三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有关参麦注射液引起的可疑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为主,严重过敏反应共17例,其中,过敏性休克6例,呼吸困难5例,死亡1例。所以,临床使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导致死亡。

2.5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统计

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统计情况*

由表3可知,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滴注药液的过程中,尤以10 min内发生的几率最高,达38.82%,其次是11~30min内的,占33.13%。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占71.95%。迟发性不良反应较少见,文献中仅有2例报道,1例在注射参麦注射液的第5天发生,另1例是在第14天发生,均恢复良好。

3 建议和展望

3.1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综合参麦注射液安全性文献,将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注射剂的质量问题。由于在药材来源和药物提取的过程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厂家的注射剂质量也不同,甚至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号的注射剂在纯度、杂质含量等方面也不同。②参麦注射液所含成分复杂,这些成分入血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肌体再次接触该抗原后即可发生过敏反应。③增溶剂的使用。吐温80是中药注射剂的通用增溶剂,随着近年来药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吐温80具有一定的生物和药理活性,与药物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关。用量较大时可能产生急性超敏反应、外周神经毒性、肝毒性等。因参麦注射液的临床用量较大,吐温80的累积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亟需予以控制,生产企业应寻求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或具有专属性的、更安全的增溶剂。④个体因素。不同的个体,在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状态,尤其在遗传、新陈代谢、酶系统以及个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⑤辨证辨病情况与说明书不符而导致不良反应。临床上有许多只辨病或只辨证而用药的情况,使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⑥合并用药较多。参麦注射液说明书中注意事项明确标示:参麦注射液含有皂苷,不要与其他药物同时滴注;而据统计,临床使用时常联用多种药物,同时滴注的情况也很多,致使药物之间相互影响而发生不良反应。参麦注射剂生产厂家应加大参麦注射液配伍研究的投入,为临床合理应用参麦注射液提供详尽的说明,保证用药安全。⑦给药途径、用量、浓度等因素。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时间还不长,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临床疗效评价等尚不成熟。因此,临床治疗用药时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5]。⑧溶媒的选用。参麦注射液药品质量标准pH值规定为5.0~6.5。其药品说明书建议临床使用时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5~5.5)作溶媒,据文献报道,将参麦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后,参麦注射液部分成分和微粒也发生变化,而部分微粒在体内不能代谢,即参麦注射液中的药物分子和葡萄糖分子相互吸附,以及受输液pH值的影响,使输液的微粒增加,这可能是造成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6]。对比参麦注射液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3种输液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建议临床配伍应用时应选择与参麦注射液pH值较接近的输液。⑨有关中药注射剂的药理研究有待完善。中药注射剂不同于西药注射剂,其所含成分复杂,某些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很不清楚,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也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⑩另外,临床使用配伍时环境的洁净度、输液器带入2~10μm的微粒过多以及输液端滤器的截滤能力过低、未按药品说明书储存要求保存引起质量改变等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加。

3.2 质量控制要点

目前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原因很多,其中注射剂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而这并非真正的不良反应。为了避免这一因素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为了临床上更好地使用参麦注射液,其质量控制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要点》从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生产工艺、质量监测、稳定性考察5个方面入手,以确保参麦注射液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3 临床使用建议

基于本次文献研究对影响参麦注射液安全性因素及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建议医护人员临床使用参麦注射液时重视以下问题:①严格按照本品适应证范围并结合辨证情况使用。②使用前仔细询问既往过敏史,有过敏史者慎用。③尽量减少参麦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尤其不应与抗菌药物混合应用[1]。④使用前要注意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观察其色泽及有无沉淀,要严格避免使用那些存在澄明度问题的注射液,且应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规程。⑤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时,剂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应≤40滴/min[7-8]。⑥用药过程中前30min需密切观察异常情况,尤其要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气促、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多汗、面部苍白、皮疹。首次用药的患者更要密切观察。

3.4 发生不良反应后的护理建议

在参麦注射液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轻者口服氯苯那敏、维生素C;重者肌注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氯丙嗪,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和10%葡萄糖酸钙;休克者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呼吸兴奋剂、升压药、吸氧等[8]。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要有专人守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和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另外,由于过敏反应发生突然且症状较重,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的情绪及对医疗的不信任。护士在积极进行抢救的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主动向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想法,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保持镇静,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从而利于抢救工作的进行。待病情稳定后,护士还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对参麦注射液过敏,并讲解过敏反应的原因及今后的注意事项。

3.5 保管注意事项

参麦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呈微黄至淡棕色澄清液体,根据中成药保管原则,温度过高会使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的胶体受到破坏而出现凝集现象,温度过低则某些成分的溶解和稳定性随之降低,两者都会发生沉淀、混浊。因此,必须将参麦注射液予以遮光保存,并防冻结,防高热,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温度以10~20℃为宜,使用前必须严格对光检查产品质量,如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漏气等现象应禁止使用[9]。

3.6 展望

参麦注射液自上市后迅速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有效性及便捷性受到很多临床医生的青睐,虽然目前其安全性受到质疑,某些医疗机构甚至停用参麦注射液,但这并不能阻碍参麦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治疗作用。随着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的相继展开和药理研究的深入,参麦注射液将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临床中也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中药资源。

[1]王丽,尹桃,朱敏文.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J].中南药学,2007,5(3):273-276.

[2]张军,尹庆春,李俊.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心力衰竭84例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1):51-52.

[3]袁兴华.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0,7(2):60,62.

[4]居靖,汪海孙,黄萍,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12):1593-1595.

[5]姜湘英,叶银梅,刘君琳.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0):78.

[6]权国勋,汪祥.参麦注射液致过敏反应26例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9):878-879.

[7]韩朝宏,梁月东.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事,2005,19(4):255-256.

[8]杨卉,贾守宁.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88例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475-476.

[9]余利新.参麦注射液的应用及其保管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2003,(3):153.

R994.11

B

1673-7210(2011)02(c)-106-03

2010-12-23)

猜你喜欢
参麦注射剂安全性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