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

2011-01-25 02:20罗平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呼唤肢体康复

罗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ICU,湖南长沙 410007)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

罗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ICU,湖南长沙 41000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将我院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早期即配合康复护理,于康复护理前和康复护理后30 d采用Barthel及Fugl-Meyer指数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与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

脑卒中;康复护理;呼唤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极高的致残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在急性期有效治疗的同时,是否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护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为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我院神经内科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08年9月~2009年 9月住院的 60例脑卒中康复患者,按照发病类型及年龄分层等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中,男 17人,女13人;年龄52~64岁,平均58岁。对照组中,男18人,女12人,年龄 51~65岁,平均59岁。康复开始时间为发病后(40.25±21.87)d。两组患者在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基本疾病特征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 ,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②病情稳定,病程<3个月;③愿签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②恶性肿瘤;③四肢截瘫患者;④既往脑血管病史且留下功能障碍者;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⑥聋、哑患者;⑦有精神病史,近期内有抗抑郁、焦虑药物摄入史者。

1.4 评定方法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评定采用国际通用量表Barthel指数(BI),肢体运动功能采取Fugl-Meyer(FM)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分别在两组患者入选时、治疗1个月后由同一名评定人员评定。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

1.5.2 实验组 患者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给予如下康复措施:

1.5.2.1 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每2小时改变体位1次,分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对痉挛、肩关节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作用。如对有肌肉痉挛者的肢体采取用夹板固定、定时放松并行肢体被动锻炼以保持功能位置;对肌肉挛缩者行针灸治疗缓解肢体挛缩;对弛缓性瘫患者,如下肢可用丁字鞋、沙袋、米袋等固定患肢使其维持功能位。

1.5.2.2 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为了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按摩肢体,顺序从近端至远端,手法要柔和,在按摩后可进行各关节被动练习。

1.5.2.3 健肢带动患肢运动 如十指交叉双手上举运动,屈膝抬臀做桥式运动,向患侧翻身等。

1.5.2.4 坐立位功能训练 对于腰背部肌力较好的患者,应进行坐位功能的训练,待坐位平衡改善后,就开始立位训练。

1.5.2.5日常生活训练日常生活活动是患者为了维持生存而进行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活动。针对患者功能恢复的程度,进行日常生活技巧训练,内容包括进食、穿脱衣服、起床、洗漱等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1.5.2.6 作业治疗 选择作业治疗时,应强调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为增强手指精细活动功能,选择编织、弹琴、书法等训练;为增强肩、肘伸屈功能,选择木工的刨削、拉锯、砂磨平板的训练;为达到镇静、减少烦躁,选择绘画、刺绣、编织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作业活动。

1.5.2.7 呼唤护理 对于应用“格拉斯昏迷评分”在11分以上的患者实施呼唤护理,即在做任何治疗护理操作时像对待清醒患者一样与其不断地进行交流,如解释操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告知有无疼痛感并观察其反应如皱眉或肢体抖动等,并及时给予反馈。笔者是这样做的:①笔者认为呼唤即使用声音刺激可调整神经元的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重现功能重组,达到重塑作用,呼唤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目前已应用于临床[2-3]。②笔者相对地固定一组护理人员,每次换班时介绍自我,治疗时介绍治疗项目,富有感情地对患者讲解治疗、护理的内容,像家人一样聊天,鼓励家属配合笔者进行呼唤护理,让家属将家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关心的事反复在患者耳边讲述。③针对其文化程度、喜好选择一些报纸、文章、音乐在耳边阅读或播放。

1.5.2.8 心理护理 由于病程长,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容易造成患者与家属丧失信心。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对患者在功能恢复期间取得的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肯定,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积极配合康复训练[4],激发家属共同努力,坚持训练的信心。

以上康复措施由康复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2次/d,30 min/次。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资料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两项指标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FM、BI两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综合康复护理与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好。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FM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FM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30 30治疗前BI FM治疗后BI FM实验组对照组P值33±6.77 32±5.59 0.381 57±8.1 60±8.0 0.188 61±7.01 36±5.18 0.000 78.3±7.6 63.6±7.7 0.000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应用良肢位的摆放配合针灸治疗以及被动锻炼,坐位训练,明显降低了肩痛、肌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肌力;在康复训练中,重视呼唤护理、作业治疗和心理护理,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到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质量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因此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康复护理人员与康复团队成员密切配合[6],并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制订科学、切实可行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率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347.

[2]范慧琴,李建玲.呼唤对卒中昏迷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护理研究,2004,18(5):870-871.

[3]史月田,王碧艳.呼唤治疗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J].中国护理杂志,2005,20(6):3-5.

[4]陈喜志,罗华.早期康复教育介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546-547.

[5]邓景贵.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程序及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9(9):175-177.

[6]Von L,Wottrich AW,Holmquist LW.Rehabilitation in thehome versus the hospital:the importanceofcontext[J].DisabilRehabil,1998,20(10):367-372.

R743

B

1673-7210(2011)02(c)-151-02

2010-10-15)

猜你喜欢
呼唤肢体康复
无声呼唤
爱的呼唤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三月的呼唤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穿越时空的呼唤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