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与锁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108例对比分析

2011-01-25 02:20卢庆弘王文权许永秋李同林覃瑞良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骨板克氏锁骨

卢庆弘,王文权,许永秋,李同林,覃瑞良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崇左 532200)

克氏针与锁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108例对比分析

卢庆弘,王文权,许永秋,李同林,覃瑞良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崇左 532200)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和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108例,其中,55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为克氏针组,53例采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为接骨板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克氏针组平均手术时间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0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优良率为90.9%。接骨板组平均手术时间7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8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9周,优良率为94.3%。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可靠,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锁骨骨折;克氏针;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选取2005年2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8例,分别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和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将具体情况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8例,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19~52岁,平均38.4岁。骨折部位:左侧51例,右侧57例;中1/3处39例,中1/3与外1/3交界处51例,外1/3处18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66例,斜形骨折42例。新鲜骨折103例,陈旧性骨折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6例,摔伤9例,坠落伤13例。固定方法: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55例,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接骨板组)53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方法 颈丛神经麻醉或局麻,患者平卧垫高患侧肩背部,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骨折处上缘作横形或弧形长5~9 cm的切口,暴露骨折端。根据骨折部位及粉碎情况选用克氏针或解剖型接骨板作内固定。①克氏针组:多采用局麻,由远骨折端逆行穿入骨折髓腔至肩峰后穿出皮肤,骨折复位后克氏针再顺行穿入近骨折端髓腔,克氏针尾折弯后剪断,埋于皮下。如为粉碎性骨折或斜形骨折,以0.6mm直径钢丝或10号丝线予以辅助捆扎。②解剖型接骨板:多采用颈丛神经麻醉,使用复位钳夹持固定两骨折端,如为粉碎性骨折先将大的骨折块用1、2枚直径3~5 mm拉力螺丝钉与骨折内、外侧断端固定后再复位,也可用缝线或0.4mm的细钢丝与一侧骨折端作简单捆绑固定。小的骨折块以10号丝线贴骨膜缝穿(在主要骨折段固定后捆扎于接骨板上,可避免丝线滑入骨折区导致骨不连),根据骨折区的长度选用至少6孔[1]的锁骨解剖型接骨板,根据术中情况可将其适当预弯使接骨板与锁骨面贴合,于锁骨上方内、外侧固定。完成固定,彻底止血,清点无误后分层缝合,常规包扎。

1.2.2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三角巾悬吊2~4周后逐渐进行肩

1.3 疗效评定标准[2]

优:骨折达解剖复位,骨愈合在2~3个月,局部无疼痛,上肢及肩关节活动正常;良:复位达解剖位置的80%,骨愈合在3~4个月,骨折周围基本无痛,上肢及肩关节活动接近正常;尚可:复位约达解剖位置的50%,骨愈合在4~5个月,肩关节活动受限;差:内固定不牢靠,骨折端不稳,需再次手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处理,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8.2个月。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克氏针组:平均手术时间 52min(40~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 60 ml(25~82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16 周(10~28周)。 接骨板组:平均手术时间 74min(45~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 78ml (35~95ml),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19 周(11~30周)。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克氏针组优良率为90.9%,接骨板组优良率为94.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并发症

①克氏针组:2例因伴肩胛骨骨折,关节活动受限,但在5~6个月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出现针口轻微感染,经抗炎处理,症状消失;2例骨折端不稳,需再次手术。②接骨板组:2例出现延迟愈合,但在5~6个月愈合;1例因术后过早活动导致钢板松脱,需再次手术。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锁骨骨折的特点

锁骨位于胸的顶部前方,是肩胛带与躯干唯一的骨性连接支撑结构,弯曲细长,所处部位表浅,受暴力易发生骨折。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10%[3]。锁骨中1/3处是内外两段的移行交接部位,直径最小,耐受力最弱,加上无韧带的加固,故以中段骨折最为常见。锁骨的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快,但若是固定不牢固或是合并严重创伤则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3.2 锁骨骨折的治疗

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长期以来多用非手术治疗,有文献报道[4],具备下列情况可以使用非手术治疗:①锁骨肩峰端骨折不伴随喙锁韧带断裂;②儿童锁骨青枝骨折;③喙锁韧带附着处无移位骨折;④不完全骨折。非手术治疗优点在于创伤小、操作简单。 但也有学者[5]认为,保守治疗可造成锁骨畸形且骨折处有大量骨痂形成,可导致骨不连,结果影响肩关节功能,而且复位不确切也容易再移位[6]。另一些学者认为手术操作可损害骨折处尚存的血供,进而影响到骨折的生理性愈合过程。因此,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保守和手术治疗谁占绝对优势并无统一结论。

3.3 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特点

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内固定治疗,它具有效果确切、手术简单易行,不需特殊器械等优点。内固定方法很多,克氏针、张力带钢丝、钢板螺钉、髓内针等均有报道。我院较常用的方法是克氏针和解剖型钢板。

克氏针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锁骨内固定方式之一,分单根和多根,穿针方式有顺行和逆行两种。克氏针治疗具有方法简单、无需二次手术、切口小、剥离骨膜少、对骨折部血供干扰小、术后瘢痕小、无须特殊内固定材料、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存在固定不确切、针道感染、皮肤刺激、克氏针游走造成胸腔、肺内、心脏等周边脏器潜在损伤的可能等缺点[7-8]。

锁骨解剖型钢板符合锁骨不规则形态,钢板可与骨面有效贴附,有很强的抗弯曲和旋转能力,利用钢板的轴向支撑可达到良好的内固定效果,术后不需加用外固定,这利于创口愈合和降低外伤性肩周炎的发生率,但钢板固定手术切口大,对骨膜剥离广泛,可出现骨不连、折钉、断板以及内固定后再骨折等风险。

3.4 注意事项

3.4.1 克氏针 ①选择足够粗的克氏针,直径以2.5 mm为宜;②将克氏针穿入内侧骨皮质少许,但要避免穿透近侧骨皮质,以防针向内移伤及胸腔脏器,针尾折弯剪断后置深筋膜下,防止内外滑移及术后针尖痛;③斜形及粉碎性骨折应加用钢丝捆绑固定,在捆绑钢丝前用小型咬骨钳在骨皮质相应的位置咬一浅槽;④遵守穿针程序,即中外段骨折由内向外逆行穿针,再经髓腔穿破近端骨皮质,内侧端骨折则相反;⑤术后常规患肢三角巾悬吊制动4周或更长。

3.4.2 解剖型钢板 ①钢板常需稍微塑形以达到解剖复位目的,避免反复折弯致钢板的强度下降,钢板常置于锁骨前上方较平坦处,钻孔时要控制力度以免伤及锁骨后血管神经、胸膜等重要组织;②选择长度适宜的钢板(至少6孔),内固定螺钉要穿透二层皮质以防松动;③避免过多剥离软组织或将碎骨片游离后进行复位,减少血液供应破坏;④术中注意保护锁骨后神经、胸膜等重要组织;⑤术后应适当将患肢悬吊制动2周或更长,避免过早负重。

综上所述,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各有特色,对不同类型的骨折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粉碎性骨折及年长者我们采用解剖钢板固定,克氏针适用于中段单纯性骨折,以横断者较优。如为斜形骨折或存在单一较大碎骨片者,可在丝线配合下使用。青壮年对外观要求高的可考虑小切口的克氏针固定。本实验证实了锁骨骨折内固定疗效确切,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利于患者的恢复。

[1]王蕾,罗涛.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4):303-304.

[2]林楚标,禹宝庆.三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20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8,19(9):96-97.

[3]Nordqvist A,Petersson C.The incidence of fracture of the clavicle[J].Clin Orthop,1994,300:127-132.

[4]张龙君,陈建良,王水桥.锁骨骨折四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J].中华正骨,2006,17(6):43.

[5]Eskola A,Vaniopaa S,Myllynen P,et al.Outcome of clavicular fracture in 89 patient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86,105(6):337-338.

[6]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4.

[7]姜文学,尤佳,宋宝臣,等.锁骨空心加压螺纹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7):723-724.

[8]孙启刚,马占山,谭宝利,等.189例锁骨骨折治疗回顾[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8):572-573.

R683.41

B

1673-7210(2011)02(c)-164-02

卢庆弘(1969.11-),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现就职于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骨科。关节功能锻炼,3个月内避免肩关节剧烈活动。

2010-11-17)

猜你喜欢
骨板克氏锁骨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锁骨滋养孔解剖学研究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