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1-01-25 05:05赵庆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呼吸肌动脉血呼吸衰竭

赵庆伟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赵庆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神志明显好转,动脉血pH值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模式接近生理状态,其依从性好,具有良好的人机同步性能,自动漏气补偿等机制,避免了人机对抗和大量镇静剂的应用,避免有创通气可能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COPD;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常并发呼吸衰竭。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及呼吸兴奋剂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疗效。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2例,行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2例,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40~81岁,病程5~21年,全部患者均经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确诊。治疗前全部患者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昏迷、休克、严重心脏疾病、中重度肺大疱及未控制的胃肠道出血等其他全身性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设定参数选用同步/时间模式(S/T),备用的呼吸频率为10~15次/min;吸气压(IPAP)从6 cmH2O(1 cmH2O=0.098 kPa)开始逐渐增加,在15~20 min内逐渐增加至8~10 cmH2O;呼气压(EPAP)设定为4 cmH2O,吸氧浓度为35%;通气时间为每日6~10 h,并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状态下完成。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经鼻(面)罩通气时,PEEP引发峰值压力升高可导致鼻(面)罩漏气和胃胀气,故PEEP大小应结合间歇性正压换气IPPV综合考虑,以气道峰压不超过30 mm Hg为原则,同时选用的面罩和鼻罩,应以有良好的密闭性和舒适性为原则。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血pH。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神志明显好转,动脉血pH值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 心率 呼吸频率 pH值 PaO2 PaCO2观察组 治疗前 132±15 34±4 7.26±0·124±12 31±3 7.30±0.03 52±7 74±16 04 51±8 76±19治疗后 98±13 28±5 7.40±0.03 69±7 56±16对照组 治疗前 132±15 34±4 7.30±0.04 51±9 76±18治疗后

3 讨论

COPD急性加重期因支气管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呼吸肌疲劳等因素致气道阻力增高及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形成,使患者呼吸功耗增加,不能维持有效的通气量,导致PaO2进一步下降,PaCO2升高,发生Ⅱ型呼吸衰竭。如不及时有效增加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可危及生命。无创通气是使用口鼻面罩或鼻罩作为人机界面的正压通气,无需建立人工气道,保留了上呼吸道生理湿化和免疫功能,在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吸气压,可帮助克服气道阻力,轻松吸入气体,使肺膨胀改善通气,降低吸气肌负荷,减少呼吸肌做功及耗氧量,有利于呼吸肌休息,缓解呼吸肌的疲劳;在呼气时给患者提供一个较低的呼气压使患者较轻松呼出气体,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有效缓解病情,明显减少有创通气的应用。BiPAP模式接近生理状态,其依从性好,具有良好的人机同步性能,自动漏气补偿等机制,避免了人机对抗和大量镇静剂的应用,避免有创通气可能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1] 谢中志.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淮海医药,2009,1(27):44-45.

[2] 毕景春,王淑惠.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31-32.

[3] 沈悦.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学,2010,7(17):131-132.

467000 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呼吸肌动脉血呼吸衰竭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