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历年世界排名情况总汇

2011-01-25 04:01周克荣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权重论文大学

周克荣

(同济大学 办学质量评估院,上海 200092)

世界大学排名是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需求导致人们对世界大学排名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遗憾的是,有些媒体关注世界大学排名的方式并不“专业”,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各所大学排名的先后顺序,而对各种世界大学排名的目的、方法、排名对象的选取等情况关注得不够。由于对各种世界大学排名结果不恰当的解读,以及不同机构公布的排名结果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在不同排名、不同高校拥护者之间爆发的口水战时有所闻。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近年来对各种世界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关注。我们注意到,各种世界大学排名资料的来源非常分散,若要搜集齐全有关的资料需要花费不少精力。本文试图将我们所收集的世界大学排名的有关资料集中地予以呈现,与兴趣相同的人士分享,省却大家为搜集这些资料所需重复花费的精力。下面将分别对国内外12家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予以简要的介绍,并对中国内地高校历年的世界排名结果予以汇总。

一、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现称研究院)首次发布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以后每年发布一次。

ARWU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6项: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权重10%)、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权重20%)、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率最高的教师数(权重20%)、在《Nature》(自然)或《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权重20%)、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权重20%), 以及师均学术表现(权重10%)。

参加排名的大学名单中,包括教师或校友获得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的所有大学、拥有学科领域高引用率教师的所有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Nature或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所有大学;还包括各个国家的主要大学。被扫描的大学有2000余所,实际被排名的大学有1000余所,最后在网上公布了处于前500名的大学。[1]1-16

历年(2003─2010年)的排名结果都可以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专设的网站(http://www.arwu.org/)上查阅。ARWU只对排名靠前的100所大学作具体排名;对排名在100名之后的大学,不作具体排名,而是以50所或100所进行分组,每一组内的大学排名不分先后。

历年进入ARWU前50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见表1。在2003─2006年的前4次排名中,我国只有八九所大学进入该排名。以后,进入该排名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07年,达到了14所;2008年,增加到了18所;2010年,又增加到了22所。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排名进入过前150~200名外,其他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始终被阻挡在200名之后。

表1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结果摘录

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2006年首次发布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以下简称“武汉排名”)。该排名的指标体系由4项一级指标和6项二级指标构成,具体内容和权重为:(1)科研生产力(论文发表数,权重20%);(2)科研影响力(论文被引次数,权重25%;高被引论文数,权重25%;进入排行学科数,权重5%);(3)科研创新力(热门论文数,权重15%);(4)科研发展力(高被引论文占有率,权重10%)。“武汉排名”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是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中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用次数排列在前1%的近1400所大学。[2]

表2为历年进入“武汉排名”前50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结果。2006版、2007版“武汉排名”可以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网站(http://rccse.whu.edu.cn/default.asp)上浏览。2009版“武汉排名”是通过图书出版(邱均平等著.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09.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9年8月版)的方式予以发布的。表2中2009版的排名结果是摘录自文献。[3]

三、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国际大学创新力排行榜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课题组在2006年[4]23-29、2007年[5]29-32以“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国际大学创新力排行榜”(以下简称“浙江排名”)。

“浙江排名”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3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构成,具体内容为:(1)创新实力,权重20%(其中,教师中获诺贝尔奖人数占40%,教师数占30%,人均科研经费占30%);(2)创新活力,权重70%(其中,Nature和Science论文数占30%,1 %顶级学科数占15%,高被引论文数占15%,ESI 引文数占10%,ESI 论文数占10%,专利数占10%,人均ESI 引文数和论文数占10%);(3)创新影响力,权重10%(其中,当年培养博士生数占20%,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占80%)。

2006版“浙江排名”的评价底表由255 所大学组成,包括:美洲大学协会(AAU) 成员、研究图书馆协会(ARL)成员、网上各国排名前 10 位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2005年美洲、欧洲、亚太前100 位的大学。中国大学中选择了“985”工程中的9 所大学、香港地区的3所大学以及台湾地区的4 所大学。2007 版适当扩大了部分代表性国家和代表性大学,进入评价底表的大学从2006年的255所增加到2007年的261 所。

在2006年、2007年的“国际大学创新力排行榜”中,中国内地有6所高校进入了前200名,排名结果见表3。

四、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

表2 “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结果摘录

台湾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 Accreditation Council of Taiwan,简称HEEACT)是由台湾“教育部”与大学共同捐助于2005年12月正式成立的高等教育评鉴机构。HEEACT于2007年首次推出了“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Performance Rank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for World Universities)”排名系统(以下简称“HEEACT排名”),并公布了“不分领域”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

从2008版起延续至今,HEEACT排名的评价指标体系由3项一级指标和8项二级指标构成[6][7][8]:(1)学术生产力(权重20%),包含:近11年论文数(权重10%)、当年论文数(权重10%);(2)学术影响力(权重30%),包含:近11年论文被引次数(权重10%)、近2年论文被引次数(权重10%)、近11年论文平均被引次数(权重10%);(3)学术卓越性(权重50%),包含:近2年h指数(权重20%)、高被引文章数(权重15%)、高影响期刊论文数(权重15%)。(在2007版评价指标体系中,“学术卓越性”指标还多包含一项内容——“卓越领域数”,权重为 10%;相应的,“高被引文章数”、“高影响期刊论文数”的权重均为10%;其他指标和权重与此后的版本相同。[9][10]) HEEACT排名指标中反映学校近期表现的指标权重占到了55%,使学校上年的努力在本年的排名结果中即可显现。

从2008年起,HEEACT排名新增了“分领域排名”和“参考规模排名”。“参考规模排名”是为了弥补学校规模(教师人数)因素造成的评比不公,对其中4项与规模有关的指标(近11年论文数、当年论文数、近11年论文被引次数、近2年论文被引次数)根据全职教师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重新计算总分(权重不变)后得到的排名结果。

表4为历年[6][10][11][12]进入“不分领域”世界大学500强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

表3 “国际大学创新力排行榜”结果摘录

表4 “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结果摘录

五、QS:世界大学排名

QS(Quacquarelli Symonds Ltd)是一家中等规模(具有100多名员工)的从事高等教育服务的国际性公司。从2004年至今,QS已连续7次发布了“世界大学排名”(以下简称“QS排名”,见表5)。

2004版“QS排名”,采用的评价指标有5项:学术同行评议(权重50%)、教师人均论文引用次数(权重20%)、师生比(权重20%)、国际学生的比例(权重 5%)、国际教师的比例(权重5%)。从2005版起,又增加了1项指标:跨国公司雇主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权重10%),“学术同行评议”指标的权重由50%改为40%,其他指标的内容和权重不变,该指标体系沿用至今。[13][14]

表5 “QS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摘录

因2004~2009版“QS排名”曾经与英国《泰晤士报》旗下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简称THE(S))合作进行发布,所以 此前QS 的“世界大学排名”曾被许多中外文献冠以“泰晤士”、“THE(S)”“QS-THE(S)”、“THE(S)-QS”等名称。

由于信奉“学界最了解哪些是最好的大学”,“QS排名”评价指标体系中来自学术同行的主观评分占到了40%的权重,因此排名结果倍受争议。从2010年起, THE(S)宣告与QS的合作终止,由QS独家继续发布“QS排名”。

现在,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网(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上可以浏览2004—2009年“QS排名”的“世界大学200强”(The world’s top 200 universities);在QS专设的“顶尖大学”网(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上可以浏览2005—2010年的“QS排名”结果,其中2006年和2007年只公布了前200名,其他年份则公布到世界前五六百所大学的排名。历年进入“QS排名”前20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见表5。

自2008年起,“QS排名”还以“世界最佳大学200强”(World's Best Universities: Top 200)的名义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上发布。

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基础上,QS公司还推出了延伸产品——“QS亚洲大学排名”(The 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该排名的指标体系与世界排名的指标体系略有不同,学术同行评议的权重降为30%,而与教师论文有关的权重则提高到30%,参加评议的学术同行和企业雇主仅限于亚洲地区。[15]2009年,“亚洲大学排名200强”首次发布于韩国《朝鲜日报》(Chosun Ilbo);2010年的排名结果可在QS专设的“顶尖大学”网上浏览。

六、《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2009年11月,《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宣布已终止与QS公司的合作,此前QS公司为THE提供了2004到2009年间的“世界大学排名”数据。2010年,THE另起炉灶,开始发布自己制作的“世界大学排名”(以下简称“THE排名”)。

“THE排名”采用的指标体系由5项一级指标和13项二级指标构成,包括:(1)教学(权重30%),其中,教学声誉调查占50%、注册本科生与教师人数之比占15%、授予的博士学位与学士学位人数之比占7.5%、授予的博士学位与教师人数之比占20%、相同购买力的教师人均办学经费(institutional income)占7.5%;(2)研究(权重30%),其中,研究声誉调查占65%、相同购买力的教师人均研究经费占 17.5%、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量占15%、公共研究经费(public research income)与研究经费总量之比占2.5%;(3)论文引用影响因子(经过标准化处理以反映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权重32.5%);(4)教师人均从行业得到的研究经费(Industry income)(权重2.5%);(5)国际化(权重5%),其中,国际教师与本国教师之比占60%、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之比占 40%。与此前采用的“QS排名”的指标体系相比,新的指标体系主观评分的权重由50%降到了34.5%。

THE选择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作为排名的数据提供者。无本科教学的学校,年产论文少于50篇的学校,或单科性教学的学校,均不在排名之列。参加排名的都是对本排名活动积极响应并配合验证数据的大学。2010年“THE排名”世界大学 200强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上仍有公布,进入2010版“THE排名”世界200强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见表6。

表6 “THE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摘录

七、美国《新闻周刊》:全球大学100强

2006年8月,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ek)发布了“全球大学100强”的排名[16]。该排名考虑了大学的开放性、多样性及在研究方面的成就,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3项指标(引用率高的学者数量、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在ISI社会科学及艺术与人文索引中列出的论文数量)得分的50%和QS“世界大学排名”中4项指标(国际教师的比例、国际学生的比例、教师论文人均引用次数、师生比)得分的40%以及学校图书馆藏书册数得分的10%相加所得到的结果,对大学进行排名。中国内地无一所高校进入“全球大学100强”。

八、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网络计量学实验室:世界大学网络计量学排名

网络计量学实验室(Cybermetrics Lab)是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科学信息和文献中心(Centr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下的研究小组。

2004年该实验室首次发布了“世界大学网络计量学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WRWU);2006年起,WRWU在每年的1月和7月各发布一个版本。推出WRWU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学的网络出版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方面的努力。

WRWU评价指标体系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指标的内容、权重经过多次调整。现行WRWU评价指标体系由四项指标构成:网页数(Size,权重20%),即通过Google、Yahoo、Bing和Exalead搜得的网页数量(进行对数标准化后取中值);显示度(Visibility,权重50%),统计Yahoo和Exalead显示的外部链接数量,现行方法对被学术网站引用的链接给予额外分值;丰富文件数(Rich Files,权重15%),即用同样方法搜得的丰富文件(包括pdf、doc、ps和ppt格式)数量;论文数(Scholar,15%),即被Google Scholar收录的论文数量。评价指标均为客观指标,排名结果虽然与规模有关,但与网站的设计或访问量无关。

WRWU已将具有独立的网络域名的世界上190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纳入排名范围。在WRWU的官方网站(http://www.webometrics.info/)上,可以浏览到目前最新版(2010年7月版)WRWU的完整排名数据——世界上12000所大学的排名及各项指标的得分,还有最近(2009年和2010年)几个版本WRWU排名前500位大学的数据可供下载。而对于更早版本WRWU的数据,在该网站上已不保留。

表7是历年进入WRWU前50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对WRWU的官方网站不再保留的较早版本的数据,我们只能通过网络搜索转载过这些数据、目前还幸运地被“保留”着的网页[17-21],但暂时还难以收集齐全所有版本的数据。

表7 “世界大学网络计量学排名”结果摘录

九、巴黎高等矿业学院:世界大学职位排名

表8 “世界大学职位排名”结果摘录

2007年,巴黎高等矿业学院(Ecole des mines de Paris)首次发布了“世界大学职位排名”(Professional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该排名只采用一项指标,即根据在《财富》(Fortune)杂志列出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担任首席执行官(CEO)或相当职位的校友人数进行排名。对于企业首席执行官人数多于1人,或首席执行官拥有多所大学的学历的情况,在评价指标的计分方法上也专门做了考虑。

在巴黎高等矿业学院的专门网页(http://www.mines-paristech.fr/Actualites/PR/)上可以找到与 2007年、2008年、2009年排名报告的链接。历年进入“世界大学职位排名”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见表8。

十、俄罗斯RatER:全球大学排名

2009年,俄罗斯的独立排名机构——“教育资源排名”(Rat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RatER)在其网站上(http://www.globaluniversitiesranking.org/)发布了“全球大学排名”(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

RatER认为,现有的世界大学排名主要对大学在研究和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机会进行评估,而对教育质量评估方面没有考虑。RatER的“全球大学排名”是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教育质量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的。

教育质量的衡量非常复杂,它体现在高等教育机构活动的各个方面。RatER的“全球大学排名”,评估指标体系由6块构成,包括:(1)教育活动(权重20%);(2)研究活动(权重20%);(3)教师的专业竞争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the faculty,权重20%);(4)经费保障(Financial maintenance,权重15%);(5)国际活动(权重10%);(6)因特网授课人数(Internet audience,权重15%)。

被排名的大学是选自进入“世界四大主要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HEEACT“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QS“世界大学排名”、西班牙“世界大学网络计量学排名”)的大学及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的“创新教育计划竞赛”(Innovation educational program competitions)的优胜学校,共计500多所,其中有些大学因信息不全无法对其进行评估,最终公布排名结果的大学为424所。表9为进入该排名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

表9 “全球大学排名”结果摘录

十一、荷兰莱顿大学科技研究中心:莱顿排名

2008版“莱顿排名”(Leiden Ranking)[22](实际发布时间是2009年)是由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科技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简称CWTS——注:原文如此)在网络上发布的第一个系列的世界大学排行榜。2008版莱顿排名分析了世界上约1000所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大学,对世界250强大学(由论文数量决定)按4项指标分别给出了排名,4项指标是:论文数量(number of publications,P)、单篇论文“简单”引用次数(the 'simple' citations-per-publication indicator,CPP)、按领域标准化的平均影响因子(the size-independent, field-normalized average impact,CPP/FCSm,由 CWTS提供的结果)、“统计”影响因子(the size-dependent 'brute force' impact indicator, the multiplication of P with the university's field-normalized average impact,= P×CPP/FCSm)。20010版“莱顿排名”[23]又同时给出了由其他方面提供的“按领域标准化的平均影响因子”这项指标的数据(the size-independent, field-normalized average impact,MNCS2,由其他方面提供的结果),并针对4项指标(5组数据)分别公布了世界500强大学的排名。进入2008版莱顿排名250强和2010版500强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见表10。

表10 “莱顿排名”结果摘录

续表1

(1)2008版为世界250强,2010版为世界500强

(2)黄榜是依据论文数量(P)排名;蓝榜,是依据单篇论文“自然”引用次数(CPP)排名(因为该指标没有按领域归一化,因此排名对技术性大学是较为不利的,因为对工学和理学的应用领域而言,单篇论文的引用次数相比有些领域,如医学,明显要低);绿榜(2008版)或淡绿榜(2010版),是依据按领域归一化的平均影响因子(由CWTS提供的结果)排名;深绿榜(2010版),是依据按领域标准化的平均影响因子(由其他方面提供的结果)排名;橙榜是依据“总计”影响因子排名。

十二、西班牙格兰纳达大学SCImago研究组:SCImago机构排名

设在西班牙格兰纳达大学(University of Granada)的SCImago研究组(SCImago Research Group,简称SRG),从2009年开始在其网站(http://www.scimagoir.com)上发布“SCImago机构排名”(SCImago Institutions Rankings,简称SIR)。(见表11)

表11 “SCImago机构排名”结果摘录

SIR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大学排行榜,它对世界上所有年度论文产出在100篇以上的、包括大学在内的五类研究性机构(政府、高等教育、保健、社团法人和其他)进行评价。

SIR对被排名的机构给出了下列5项指标的数据:论文发表数量、平均引用率、作者单位中的国际合作机构数量、刊物的重要性系数、平均引用率与世界平均引用率之比。

2009版、2010版SIR对世界上2000多家研究性机构的排名予以公布。按论文发表数量进入前30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如表11所示。中国科学院是唯一进入前300名的中国非高校机构,在2009板、2010版的排名分别为世界第2和第1。

十三、结束语

以上对 12家国内外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概况进行了介绍,虽然还不至于对所有的世界大学排名“一网打尽”,但基本能够反映世界大学排名“家族”的全貌。文中汇总的中国内地高校历年(截止于2010年年底)的世界排名结果摘录自11家机构发布的42个版本的世界大学排名,由于数据量较大,且有些数据是间接引用的,若有谬误,欢迎指正。

本文旨在为读者全面、客观地关注中国高校的世界排名情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文中没有涉及对上述各种世界排名的评论。我们相信,根据所介绍的各个排名机构在对排名对象的选取、评价指标和权重的设计等具体做法上的差异,读者能够判断哪种排名适合哪种学校。世界大学排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把适合评价标准的那些大学挑选出来,其他的作用都是人们附加给它的。如果一所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已经不可动摇,那么,无论如何排名,无论排名如何,都是没有意义的。

[1]刘念才,程莹,刘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现状与未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3).

[2]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是怎样产生的[EB/OL].http://apps.lib.whu.edu.cn/newbook/new_page_1.htm, 2006-03-15/2010-11-29.

[3]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9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大陆高校排名[EB/OL].http://cc.hnu.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60, 2009-10-26/2010-11-26.

[4]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6).

[5]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2007年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6).

[6]黄慕萱.2008华人四地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分析[J].评鉴,2008(15):30-37.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data_image/g0000748/0n15/20080900/p0000030.p df/, /2010-12-23.

[7]台湾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2009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研究方法[EB/OL].http://www.rankedu.com/bbs/viewthread.php?tid=26781, 2010-01-01/2010-12-23.

[8]刘维琪.高等教育评鉴与排名[ppt].http://www.lib.tut.edu.tw/lecture_siew/991102/siew23.ppt/, 2008-11-02/2010-12-22.

[9]中国科大招生论坛.如何解读大学排名[EB/OL].http://zsb.ustc.edu.cn/bbs/viewthread.php?tid=5777, 2008-02-04/2010-12-22.

[10]2007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排名[EB/OL].http://www.openlab.net.cn/forums/threads/855775.aspx,/2010-11-26.

[11]天府论坛.台湾版的两岸三地大学排名[EB/OL].http://bbs.scol.com.cn/thread-748051-1-1.html, 2009-11-28/2010-12-22.

[12]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新闻稿.2010世界大学科研论文排名结果公布[EB/OL].http://che.cycu.edu.tw/connect_for_event_honor/2010/990915.pdf/,2010-09-15/2010-12-22.

[13]The Ranking Forum of Swiss Universities.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THES) [EB/OL].http://www.universityrankings.ch/en/methodology/times_higher_ education, /2010-07-27.

[14] Phil Baty.Rankings 09: Talking points[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story.asp?storycode=408562, 2009-10-08/2010-07-27.

[15]QS.(The methodology for the QS.com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EB/OL].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asian-university-rankings/methodology, /2010-10-13.

[16]寄托家园.Newsweek全球100所大学排行榜[EB/OL].http://www.gter.net/?action-viewthread-tid-583810, 2006-12-24/2010-11-29.

[17]网大.国际权威研究机构Webometrics全球3000大学总排名之亚洲百强[EB/OL].http://forum.netbig.com/bbscs/read.bbscs?bid=1&id=7024447, 2006-10-22/2010-11-19.

[18]在Webometrics Ranking中居亚洲排名榜前列的25间大学[EB/OL].http://dapmalaysia.org/cnet/2007/mar07/lks/lks0819.html, /2010-11-12.

[19]台湾阳明大学.附件六: 亚洲区各校网站排名一览[EB/OL].http://www.ym.edu.tw/cc/council/961001.pdf, /2010-11-12.

[20]中国校友会.Webometrics全球大学总排名[EB/OL].http://www.cuaa.net/bbs/bbs/bbs_569776_1.html, 2008-04-23/2010-11-17.

[21]台大校讯.台湾大学在Webometrics世界大学网路排名世界70亚洲第2[EB/OL].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929&sn=807 3, /2010-11-12.

[22]CWTS.The Leiden Ranking 2008[EB/OL].http://www.cwts.nl/ranking/LeidenRankingWebSite.html, /2010-11-22.

[23]CWTS.Leiden Ranking 2010[EB/OL].http://www.socialsciences.leiden.edu/cwts/products-services/leiden-ranking-2010-cwts/, /2010-11-11.

猜你喜欢
权重论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权重常思“浮名轻”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