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2011-02-09 04:34430072广州军区武汉疗养院东湖疗养区余红英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生理飞行员航空

430072 广州军区武汉疗养院东湖疗养区 余红英

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简称专项训练)是通过模拟高空中各种复杂环境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来提高飞行员的抗荷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及飞行耐力等,在训练中必须具备良好的监护手段和生理心理指导,对保证训练质量和飞行安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2]。其中护理工作是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310名歼击机飞行员进行了航空生理专项训练及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1 护理对象

来院疗养的男性歼击机飞行员310名,年龄25~43岁,平均为35.6岁;飞行时间为800~1 920 h,平均为1 610 h;身体健康,飞行合格。

2 心理特点

飞行是一种体力和脑力并用的复杂劳动,特别是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驾驶、领航、通信、射击等都由一个人承担,要求手脚协调,耳听指挥和联络信号,眼观察搜索,遇到紧急情况要在一瞬间作出判断和处置,再加上缺氧、载荷、低气压等影响,给飞行员造成的身心负荷达到甚至超过耐受极限,造成飞行能力下降[3];特别是长时间及长距离飞行,造成飞行员较大的体力和精神负荷,产生精神过度疲劳和过度心理应激,表现为错、忘、漏动作增多,驾驶水平及综合观察仪表的能力显著降低,注意广度缩小,注意力分配和转移慢化而降低抗载荷能力及空间定向能力,容易导致飞行事故[4]。开展航空生理专项训练是达到歼击机特性对飞行员身心状态要求和防止飞行事故,保证安全的有效途径。在专项训练中有部分飞行员对身心状态要求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项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航训产生疑虑心理。在飞行事业中,保持高水平健康状态是维系飞行事业的基础,飞行员总是重视自身感受,都存在着对影响健康因素特别敏感的强迫倾向[5],因此,对航训产生疑虑心理,担心训练影响身体健康从而暗自夸大训练症状,缩短训练时间,达不到训练目的;初次参训的飞行员,由于对训练内容、过程、结果缺乏认识,容易产生精神紧张而导致心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过早出现不适反应;在模拟飞行错觉训练时,飞行员在暗室,要求贴电极,系安全带,在增加转椅的角速度和黑白光条刺激下,往往引起飞行员极度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容易产生拒绝心理而出现躲避训练现象;特别是在面临高难度的生理专项训练达标测评时,有的飞行员会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肌肉紧张度增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总之,飞行员在长达1个月的疗养生活中,最关心的是检查身体和游览参观,希望疗养生活丰富多彩,尽情地放松,对航空生理专项训练不积极,有时不能很好地配合,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及安全。

3 护理对策

3.1 训练前护理 根据院疗养计划安排,迅速做好训练仪器设备的检查调试及急救消毒物品、各类表格的准备,特别是备足氧气、氮气以及备齐处置意外情况所需的相关药品和器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飞行员入院后,参加由院机关召集的训前预备会,了解飞行员健康状况及专项训练情况,发放调查表,明确参训人员名单;并依据飞行员年龄、性别、机种、兴趣及心理特点,结合既往训练情况参与制订训练计划;组织飞行员进行专项训练理论教育,学习航空医学知识,专项训练项目动作要领及操作规程,使飞行员进一步懂得专项训练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创造一个良好的专项训练环境,对个别危险系数较大的训练项目采用重点护理,做到心中有数,有救治方案;训练前及时询问飞行员饮食、睡眠情况及身体状况,如发现有感冒或身体不适者,应报告医生,根据情况选择是否继续训练;充分做好训练前全身肌肉、韧带的准备活动,对忽视准备活动敷衍了事者要及时纠正,确保训练质量及安全。

3.2 训练中护理 实施训练时,首先要对不同机种、人员、训练项目及健康状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法,最主要途径是通过询问、观察、测量等方法进行,正确使用训练器材,如在穿抗荷服时,要认真测量尺寸,协助飞行员选择合适型号,调整松紧度,以达到标准要求。在肌力协调抗荷训练中,要将绑在腹部、大腿、小腿的血压带绑平,松紧适宜,气囊放气时不宜过快,以免听不清血压;同时观察压力表的变化及飞行员抗荷动作和呼吸动作是否规范协调,指导他们掌握动作技巧并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做抗荷加压呼吸训练时,要求飞行员呼吸动作正确,面罩压为50 mmHg时(1 mmHg=0.133 kPa),收缩压升高40 mmHg为合格(收缩压升高值=抗荷正压呼吸收缩压-安静时的收缩压)。因此,测量血压时,血压计的位置应摆放正确,袖带松紧适宜,气囊放气时不要过快,密切观察飞行员情况,准确测量收缩压,要在45 s内完成,避免重复而影响训练效果。在空间定向能力训练中,应注意检查保护措施,系好安全带,防止碰撞、跌伤;训练中密切观察有无自主神经反应,并做好相应处理,调节好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在做低氧训练时,应为飞行员选择合适的面罩,防止漏气,训练中应做好心电监护,切实记录好每分钟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发现面色发白,呼吸、血压或心电监护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训练,确保受训者的健康安全。

3.3 训练后护理 每批训练结束后,航训科护士应协助做好航训工作小结,严密观察受训者反应,完成资料整理、统计和归档,其主要内容是:一是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及时向受训者进行讲解和指导,嘱其有不适感觉向疗养科护士和航医交代并注意观察,休息仍不能恢复者,应及时报告医生作进一步检查;二是要根据不同机种、年龄、普训和复训内容进行训练效果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填写在飞行人员年度体检鉴定“航空(海)生理/心理训练评定”内容上,为健康鉴定评定飞行耐力提供客观依据;三是每次训练结束后及时消毒面罩、呼吸肌训练口罩,以备下一位训练者使用。实践证明,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做好飞行员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保证训练效果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航训实施过程中,必须反复交代注意事项,讲清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原因;要以身示范,使参训者明确训练不影响身体,增强做好航训的信心,消除其疑虑心理;要耐心细致询问受训者的身体感受,对有不适感者予以充分关心,分散其注意力,直至其症状完全消失。通过对310名飞行员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护理,训练效果较训练前明显提高,取得了较明显的训练效果,其中肌力协调抗荷训练合格率从78.1%(242/310)提高到100%;抗荷加压呼吸训练合格率从79.7%(247/310)提高到100%;空间定向能力训练合格率从95.2%(295/310)提高到100%。这一结果证明,在飞行员航空生理专项训练中开展因人施护、因训施护的整体护理,切实提高了训练质量,保证了训练安全。

[1]罗家昌.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专项医学训练拓展[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16(3):211.

[2]彭勇.做好新机种飞行人员的航空生理和体能训练工作[J].航空军医,2001,29(3):116-117.

[3]张立藩,赵民,马瑞山,等.航空生理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0-96.

[4]耿喜臣.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体能训练[J].解放军医学情报,1996,10(2):82-84.

[5]邹鲁.航空医学实践中的伦理学思考[J].中华航空医学杂志,1993,4(2):112-116.

猜你喜欢
生理飞行员航空
很皮很皮的飞行员
2021年7月22日,演习期间,美军飞行员从F-16战隼中挥手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飞行员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飞行员的酷装备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