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

2011-02-09 10:55方芬白雪孙惠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预见性高龄口腔

方芬白雪孙惠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高龄手术患者逐年增多。因老年人的脏器功能生理性衰退,且往往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使手术耐受性明显降低。预见性护理[1],就是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因此,针对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出血、肺部感染、心律失常、高血糖、营养不良、褥疮等的原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可有效防范术后风险的产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对47例高龄口腔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加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80-108岁,平均年龄83.7岁,全部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在本组病例中,45例合并其他疾病,占95.7%,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最多见,共34例,占72%,糖尿病14例,占29.7%,呼吸系统疾病11例,占23.4%,其他还有:肝肾功能不全、脑血栓等等,而同时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有24例,占51%。

1.2 手术情况 47例手术均为常规手术。其中全麻34例,局麻13例。所有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60-320min,平均住院日为11.7天。

1.3 术后并发症 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14.9%),包括出血2例、切口延期愈合2例,心律失常3例、心肌缺血1例。

2.预见性护理

2.1 术前评估和指导

2.1.1 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查体、收集资料,评估患者基本情况:血压、呼吸功能、神志、视力、听力、活动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辨轻重缓急,将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医生到达前做好准备:如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准备好吸氧装置等。

2.1.2 安全评估:创造有利于高龄患者的安全环境。评估患者对环境的认识情况,房间光线是否合适,地面是否干燥、无障碍。要求患者尽量避免穿拖鞋;行动不便的患者活动或洗澡时,需有人陪伴或有支持器具,无陪伴者加强巡视协助生活护理等。

2.1.3 营养、睡眠评估:良好的营养和睡眠也是老年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手术前要注意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应少食多餐,同时应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要做好饮食指导。由于老年患者睡眠时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影响[2],造成入睡困难,因此应做好睡前护理,避免声光及寒冷等刺激,对因病影响睡眠的患者应及时对症处理并遵医嘱服用适量的镇静剂。

2.1.4 疾病评估:对合并有其他疾病的高龄患者,应在术前针对性治疗,各项指标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免术后加重和诱发疾病;心血管疾病长期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指导患者术前暂停药物3-5天,停药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应禁止吸烟,合并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在术前评估呼吸道是否通畅,对术后是否需要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等物品器材做好预见性准备和处理。

2.1.5 心理评估和干预:老年人患病后,常出现情绪低落,容易焦虑。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非常重要,而大部分高龄患者的听力明显下降甚至失聪,其次健忘、老年痴呆也给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时护士的“笑容”至关重要,“笑容”是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拉近护患的距离,让高龄老人产生信任感后,我们再根据患者文化层次、心理素质的不同,采取语言、手势、肢体等不同方式与患者沟通,在交流中要做到通俗易懂,要注意对老人用尊称,不可以床号称呼,要耐心细致地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到温暖如家,心情愉快。尽快帮助老人熟悉适应医院环境,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

2.1.6 术前训练:由于术后卧床阶段各种生活习惯的改变,在术前要加以训练,如术后如何咳嗽,平卧时饮水、进食如何防止呛咳,卧床时如何排便等。

2.2 术后预见性护理

2.2.1 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 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创伤易引起老年人重要器官功能和器质性改变,并因此引发疾病的变化,而老年人病情变化快,除要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是护理重点。在本组有41例患者术后给予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时间为24-48小时不等,其中及时发现高血压7例,心律失常3例,心肌缺血1例,血氧饱和度降低4例,经过及时处理、用药治疗和有效护理后好转。

2.2.2 口腔护理 4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牙列缺失、牙齿松动、牙龈萎缩、进食时易发生食物嵌塞、口腔溃疡等等,其中安装义齿的有22例。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及口腔自洁能力减弱,为口腔内细菌的增殖造成了有利条件。术后因口内伤口、气管插管、气道开放、鼻饲等原因,极易发生感染,影响切口的愈合。因此,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病情和老年人接受合作程度,我们分别采用擦拭、冲洗、刷牙和含漱等方法,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同时对安装活动义齿的老人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患者在不清醒的状态下发生误吸。

2.2.3 对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①既往有呼吸道疾病的高龄患者,加上手术的创伤,术后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及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限制探视,鼓励、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练习、多饮水,定时翻身拍打背部,必要时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②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3]。应用降压药物时,要严格掌握输入液量和输液速度,尽可能选择可调节输液器或输液泵,切忌血压降得过快,力求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其次夜间是心律失常、心绞痛高发时段,因此,值班护士要提高警觉性和责任感,对患者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做到预见性护理,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疾病信息。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手术前血糖应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术中和术后由于麻醉、输液、禁食等原因,容易发生血糖增高或低血糖反应,影响切口愈合,因此术后血糖控制非常重要,术后早期胰岛素的应用的安全方式是依靠定时血糖监测提供的动态指标,对禁食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加强静脉营养补充以防发生低血糖④由于血液粘稠度高,术后多卧床,因此静脉血栓也是高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因此术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同时可穿弹力袜以预防血栓形成。护理过程中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肢体有无肿胀。

2.2.4 压疮的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感觉迟钝,血运差,受压时间过长容易形成褥疮。因此,术后要注意翻身,变换体位,做好受压皮肤按摩,保持皮肤干净和病床干燥平整。

3.小结

由于高龄患者的生理机能退行性改变,合并疾病多,从而加大手术和麻醉的风险[4]。通过对47例高龄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加强了前瞻性评估,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改变以往按医嘱用药、出现问题再处理的护理方法,明显提高了护理风险的预见能力;同时由于对病情能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能力也大大提高。预见性护理能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为高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独立思维的工作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同时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术后并发症的认知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的减少了护理问题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陆海荣.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J].当代医学,2009,36(15):116-117

[2]钱秀芳,金晓红.外科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及术前护理干预[J].上海护理,2002,04:36-37

[3]葛德元.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人民军医,2002,45(1):30-32

[4]李伟忠.老年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并存疾病的评估及对手术的影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5):269-271

猜你喜欢
预见性高龄口腔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