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2011-02-10 06:03
中国果菜 2011年2期
关键词:虱的小蜂嫩叶

马 惠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2000)

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温室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又叫小白蛾子。温室白粉虱在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等地普遍发生,寄主范围极广,已知寄主有121科469属898种。温室白粉虱除了危害温室、大棚蔬菜外,在露地蔬菜、果树、花卉、杂草等多种植物上也大量存在。

1 发生与危害

温室白粉虱有成虫、卵、若虫、伪蛹四种形态。成虫体长1.0~1.4m m,身体淡黄色,覆盖白色蜡粉,外观呈白色,复眼赤红,刺吸式口器;卵长0.2~0.3m m,长椭圆形,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渐呈黑色;若虫椭圆形,扁平,淡黄或淡绿色,体表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1龄若虫长约0.29m m,具触角和足,能够爬行,2龄若虫长约0.38m m,触角和足退化,以口器插入叶组织,刺吸植物汁液,开始营固着生活,3龄若虫长约0.52m m,4龄若虫又称伪蛹,长约0.7~0.8m m,椭圆形,扁平,中央略高,初为乳白色,后为黄褐色,体背具5~8对长短不齐的蜡丝。

温室白粉虱以两性生殖为主,也可营孤雌生殖,成虫喜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各虫态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呈规律性,即新产的绿卵集中在上部叶片,稍下的叶片是黑卵,再往下地依次为初龄若虫、老龄若虫和新羽化的成虫。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

温室白粉虱以幼虫和成虫群集在嫩叶背面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褪绿、变黄,茎叶斑驳萎蔫,并分泌大量蜜露,分布于叶背面,导致黑褐色煤污菌发生,从而影响叶片功能,影响植株长势。白粉虱飞行能力不强,先点片发生,然后逐步蔓延扩散。

2 防治方法

温室白粉虱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好秋冬春三季的温室虫源基地的清除工作。

2.1 农业防治

温室在育苗、定植前要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杂草并运出室外集中烧毁,力争做到温室清洁,通风口用尼龙纱布封住以阻隔外来虫源。尽量避免混栽,特别是黄瓜与番茄,以免加重危害并造成防治上的困难。提倡温室头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大蒜等较耐低温的作物。

2.2 物理防治

主要利用黄板诱捕。温室白粉虱有强烈的趋黄性。因地制宜地选用板材,板材规格60c m长,20c m宽,用油漆涂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机油。黄板要比作物高出30c m,挂在温室、大棚里,每隔 20m挂 1块,成虫趋向而粘到黄色板上,粘满除虫后重新涂上机油再行利用。

2.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丽蚜小蜂防治。按丽蚜小蜂与白粉虱成虫大约2:1的比例,每 2周释放 1次丽蚜小蜂寄生的黑蛹,隔行均匀地释放在株间。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控制白粉虱危害。草蛉也是温室白粉虱的重要天敌种群,可以按草蛉比温室白粉虱大于1:50的比例引入草蛉进行防治。此外,可以将病原真菌引入温室中定殖来抑制虫口密度。温室白粉虱的病原真菌主要有蜡蚧轮枝菌、座壳孢、拟青霉等,可通过雨水、气流、粉虱成虫、寄生蜂等进行传播和再侵染,但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且温度不能太低。

2.4 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应在虫口密度较低时早期施用。可选用5%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10%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

猜你喜欢
虱的小蜂嫩叶
董长贵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鸡嗉子榕小蜂繁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食性关系
8种药剂对甘蓝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我国烟粉虱主要捕食和寄生性天敌控制能力研究进展
农药助剂对啶虫脒防治白瓜烟粉虱的影响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寄生紫薇绒蚧的跳小蜂
枸杞嫩叶补虚益精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绿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