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护驾粮食安全

2011-02-10 06:06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旱旱情冬小麦

2010年的冬天,对于大多数北方人来说是难熬的,在遭遇60年来最严重干旱的面前,看雪景成为了一种奢侈的念想。据统计,此次北方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使1.12亿亩冬小麦受到影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对我国夏粮生产也将构成严重威胁。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数次干旱,一再搅动国人之心。2006年川渝大旱,2009年河南大旱,2010年西南大旱,2011年华北、黄淮大旱。一次次的重大旱情暴露了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问题:杂草丛生的水沟、垮塌淤塞的渠道、年久失修的排灌机埠,作为农业农村“命脉”的水利基础设施超期服役、带病运行等。

同时,严重旱情也更凸显了“水利作为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的特殊意义。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8.7%,大部分农田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约六成耕地受干旱、陡坡、瘠薄、盐碱等因素影响,产出水平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的粮食生产因为水利“软肋”,每年因气象灾害的损失高达1000亿斤左右。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无疑对中国的水利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 直指中国农业建设的短板。文件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完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资源安全”四项任务。具体包括: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多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基本建设水资源和河湖健康的保障体系;等等。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国未来水利发展所确定的蓝图,将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大旱旱情冬小麦
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甘肃冬小麦田
重见天日
冬小麦和春小麦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
农业水危机
无量山泉润华叶——云南省南涧县烟草公司小水窖建设大旱之年显神威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