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麻疹发病率增高病因分析与护理

2011-02-10 07:36李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5期
关键词:麻疹病毒麻疹月龄

李红

婴儿麻疹发病率增高病因分析与护理

李红

目的 探讨婴儿麻疹增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麻疹病例40例患儿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专科护理。结果 婴儿麻疹与年轻产妇虽经麻疹疫苗接种获得抗体,但其胎儿麻疹抗体较自然感染麻疹病毒所获得的抗体消失的早有关。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率是降低婴儿的麻疹发病率不可忽视的因素,护理措施得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麻疹;婴儿;增高;病因分析;护理

婴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我国于1965年应用麻疹减毒疫苗后,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近年来,麻疹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1岁以内婴儿发病明显增多,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这40例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所有的病例均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现将流行特点和护理措施效果分析、评价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40例1岁以下婴儿麻疹病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3个月5例 占7.9%、4~6个月9例 占14.3%、7~9个月16例 占25.4%、10~12月10例占15.9%。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麻疹诊断标准[1]。

2 临床表现

2.1 40例麻疹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在38.5℃~39.5℃之间。口腔柯氏斑(麻疹黏膜斑)30例,咳嗽及卡他症状35例,所有患儿均无惊厥发生,恢复期均留有皮肤色素沉着。

2.2 流行病学 有麻疹接触史26例,其中10例有密切接触史,29例为母乳喂养,34例为人工喂养。

2.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4.0×102/h者36例,麻疹特异性抗体Igm阳性者40例,弱阳性者13例,阴性10例。

2.4 治疗 所有的病例均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综合治疗抗病毒控感及对症支持治疗,如对并发喉炎患者给予雾化吸入。并发心肌炎者,给予营养心肌炎治疗。重型麻疹加用丙球蛋白治疗等。结果40例均治愈出院。

3 发病率增高原因分析

3.1 麻疹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二季为流行高峰

3.2 发病范围大 10个月以下的婴儿及40~70岁的成年人。麻疹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传给婴儿,所以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不会发病。但随年龄的增长,自身免疫力降低。

3.3 麻疹病毒生存时间长。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是惟一传染源,发病前2 d至出疹后5 d内均有传染性。

3.4 据专家分析,院内感染可能是低年龄婴儿麻疹高发的主要因素。由于0岁组婴儿尚未开始计划免疫接种,所以容易被病毒感染,调查显示,0岁组病例中,55.87%曾于发病前7~21 d因其他疾病去过医院。

4 护理

4.1 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制度 本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患儿发病前2 d至出疹后5 d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对易感患儿要提高警惕。流行期间对疑似病例应该专门诊查,应设专门诊室,单间收治,保持空气新鲜,室温在18℃ ~20℃,湿度在40% ~60%,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日通风两次。

4.2 高热的观察及护理 发热是麻疹的主要症状,40例麻疹患儿中均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5℃以上,本病早期患儿一般以中热为主,出疹期间持续高热,体温持续在39℃以上者,可采取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药,同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以及评价降温效果。

4.3 眼、鼻、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出疹期间患儿眼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多,微光,室内光线宜柔和,分泌物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滴洗后,再使用适当的眼药水,操作时应动作轻柔,防止眼部损伤,不要用手揉眼,以免造成眼部感染。密切观察患儿口腔情况,重点是仔细观察口腔麻疹黏膜斑出现及消退情况,多喂患儿白开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清洁,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免对患儿口腔黏膜造成损伤。

4.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肺炎:肺炎是麻疹的最常见并发症,几乎所有的麻疹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消除口腔分泌物,给予生理盐水加沐舒坦或糜蛋白酶雾化后,配合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吸痰;②腹泻:腹泻的发病率一般占50%,一般是因为水分丢失过多,进食少,加上高热的消耗,往往会出现电解质紊乱,护理上还应观察患儿的前囟、尿量及皮肤弹性情况,遵医嘱按需补充电解质及所需能量,进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保持肛周皮肤清洁,若发红可外涂红霉素软膏;③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的患儿应注意休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操作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对于合并心衰的患儿应给予重症监护,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4.5 出院指导 出院后因患儿抵抗力下降会易继发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长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通风换气,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受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呼吸道感染。

5 讨论

我国自1965年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其免疫程序一直规定初免月龄为8月龄,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人群自然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大大减少,目前8月龄至30岁左右人群中麻疹免疫力主要是通过麻疹疫苗的接种而获得的,据本次统计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作为统一的40例婴儿,其母亲经胎传给新生婴儿的抗体明显不足,而我国规定麻疹疫苗初免月龄为8月龄,接种后四周尚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据我们统计6~9月发病率占麻疹患病48%,刘白玉等通过对4~7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测试报导麻疹抗体阴转率为75% ~94.87%[2],其中6~7月龄婴儿阴转率显著高于4~5月龄婴儿,孙荷等通过对出生至7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母婴配对检测亦证实了出生7月龄婴儿在高度免疫人群中形成一个易感人群[3],近些年麻疹在1周岁内婴儿中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构成比逐年增加,1987年为11.76%,1989年为16.4%,1991年为28.15%,我们统计为57.5%,占比例较高[4],原因之一是我们只统计了住院患儿,年龄偏大,病情较轻的未住院未进行统计,其二是今年呈暴发流行趋势。临床还观察到6月月龄以下的婴儿患麻疹,其合并症增多,死亡率高,目前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形势下,流动人口增加,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率低,亦是造成暴发流行的传染源。

综上所述,婴儿麻疹患病率增高的原因,与现在年轻产妇虽经麻疹疫苗接种获得抗体,但其胎传麻疹抗体较自然感染麻疹病毒所获得的抗体消失得早有关,目前,当婴儿体内麻疹胎传抗体消失或不足时,在接种麻疹疫苗之前或接种的麻疹疫苗后尚未达到“免疫成功”,期间,这部分婴儿就成为麻疹“易患儿”。要减少1岁内婴儿麻疹发病率,宜将麻疹疫苗产生免疫应答时间及胎传的麻疹抗体内消失情况结合起来考虑,是否将麻疹初免月龄适当提前至6~7个月龄较为适时,亦或婚前加种一次麻疹疫苗,加强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率均是降低婴儿的麻疹发病率不可忽视的因素。

[1]吴瑞萍,胡亚萍,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14.

[2]刘白玉,冯增欣,徐爱强,等.4~7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及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5:263.

[3]孙荷,杜文慧,欧阳小梅,等.出生至7月龄儿麻疹抗体水平的母婴配对检测.中华儿科杂志,1994,5:272.

[4]内科护理学,尤黎明,等.第四版.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麻疹病毒麻疹月龄
2013-2016 年江西省麻疹病毒分离株H基因特征分析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小于胎龄儿0~24月龄体格生长状况分析
美国新增60例麻疹病例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素基因的变异及抗原性变异研究
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杂交效果
CD46、Nectin-4在麻疹病毒感染人肺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①
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为什么还要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呢?
Trouble in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