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标准果园创建工作主要内容及做法

2011-02-10 16:3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中国果业信息 2011年11期
关键词:北京市水果园区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按照农业部标准园建设要求,结合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的实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要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五化”标准为基础,充分发挥首都的优势和特色,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努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先进技术集中、安全生产到位和产销模式优化的高产、高效、高端、高辐射的模块化标准园。目前,北京市2个水果标准园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标准园创建主要内容

北京市2个部级水果标准园分别是延庆县张山营前黑龙庙千亩葡萄园和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千亩桃园。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北京市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制订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严格按农业部创建规范要求,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抓好园区的基础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观光农业发展,两个果树标准园创建从整治生态环境和加强基础设施着手,先后修建1000m2的休闲广场,面积200m2的2个会议室,铺设园区道路5000m,安装围栏4800m,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抓好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落实。两个水果标准园严格按照标准化实施方案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规章制度执行,各种生产管理措施有档可查,档案记录齐全。园区制订有详细发展规划和统一管理措施,施肥、喷药、修剪等生产措施由协会统一制订方案并实施。

抓好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完善了农药管理、档案记录等安全制度,配备了检测设备,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抓好宣传和培训。将各种技术材料以“明白纸”的形式发到农户手中,并将生产中的各项标准和田间记录做成“小册子”发放到每家每户。向农民大力宣传标准化果园创建的目的和意义,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因特网等多种媒体向外宣传标准园创建成效,努力提高名牌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水果标准园创建中已先后举办了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果农1000多人次。

二、主要做法

提高认识,提升标准,明确目标。水果标准园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为目标。标准是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已制订苹果、梨、桃和葡萄等10个主栽果树的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地方标准,11个重点果树品种的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地方标准;为推广果树有机栽培,还在全国率先制订了苹果、葡萄和桃的有机栽培综合技术地方标准,基本建立健全了水果生产标准体系。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为保证标准园区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市、区、镇和项目单位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为标准园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明确了市、区(县)、园区等各方的责任和任务,确立了园区联络人和负责人制,以及工作例会制和督导检查制等工作机制,确保创建方案落实到园。

集中力量,创新方式,狠抓落实。在标准园建设过程中,本着集中力量、务求实效的原则,创新工作方式,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关键时期人进园。为保证标准园建设任务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建立了定期督导的工作制度,市主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每半月到各处园区进行一次检查和指导;同时要求各级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技术实施的关键时期要实行驻园指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针对园区不同需求,采取分类建设、分园指导的工作方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项目技术集中到园。为提高标准园建设质量和效果,采取了集约项目、集成技术的方式,共集成了10项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标准园建设水平。三是质量安全准出园。保证果园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标准园建设的最主要目标。为此,标准园创建中通过田间督导从源头抓好标准化生产;通过连锁配送和“空瓶回收”等新机制强化投入品管理;印制统一的农药管理登记、田间档案等五项安全规范制度;建立果园产品定期检测制度,确保产口准出制度的实施;完善追溯系统建立,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北京市水果园区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水果篇之C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