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髋部周围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2011-02-10 20:13王永红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1期
关键词:髋部患肢置换术

王永红

(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thrombosis,DVT)是髋部周围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内有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15%~60%[1]。轻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在骨科临床护理中,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在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自2007年以来对78例髋部周围手术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09年9月共行髋部手术78例,其中股骨头置换术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复内固定3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左侧髋关节置换术4例,右侧髋关节置换术6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46~81岁,平均60.5岁,70岁以上5例。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下肢静脉曲张等合并症12例。

护理干预措施

术前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入院即做好全面综合评估,尤其是高龄、女性、糖尿病、肥胖、吸烟、下肢静脉曲张、小腿肿胀、心功能不全和有既往 DVT形成史者。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系列、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检查,观察结果是否正常。评估患者有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血栓病史,吸烟史,年龄、体型、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等。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肺功能。

心理护理: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嘱其平衡膳食,选择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清淡食物,禁食高胆固醇食物,多饮水,可使血液黏稠度降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戒烟酒,以避免尼古丁、乙醇引起静脉血管收缩;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指导患者学习预防DVT的方法及相关知识,向患者讲解时应特别介绍DVT的发生原因及后果,以引起患者重视。

体位指导:术后抬高患肢 20°~30°,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足穿“T”字鞋,两腿之间放软枕,不可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也不要长时间屈膝或屈髋,以免影响下肢深静脉回流。

病情观察: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手术伤口渗血及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保证引流通畅,监测血常规,及时纠正贫血。②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是DVT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髋部周围手术发生DVT的危险期是术后24 h[2]。患肢肿胀程度、肤色、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术后伤口周围轻度肿胀属正常现象,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有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为静脉郁滞所致。术后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对比下肢肿胀程度、肤色、温度和感觉,必要时测量下肢同一平面直径,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大夫协助处理。

保护血管、减少损伤:避免在患肢静脉穿刺,以免损伤血管内膜。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采用留置针,减少静脉多次穿刺,同时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操作力求一次成功,慎用对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药物和物理性预防治疗:①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术后8h开始,每日2次皮下注射,每次4100 U,可以预防DVT发生。低分子肝素钙与普通肝素相比,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降低,在抑制血栓形成的同时不增加出血的发生率[3]。②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术口行微波治疗,每日2次,微波照射通过热能效应,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和流量增加,改善局部营养供应,提高组织再生和修复能力。③术后应用止痛泵减轻疼痛,防止肌肉痉挛。

功能锻炼指导:①术后6 h麻醉消退后,即可进行踝关节主动或被动的背伸跖屈旋转运动,并辅助下肢肌肉被动向心性按摩。②术后第1天~2周进行主动的小腿肌肉、股四头肌及臀部肌肉收缩运动,定时做上肢悬吊抬臀动作,做扩胸运动、深呼吸,活动量循序渐进。③根据病情可抬高床头20°~30°,每次不超过30 min,以防髋关节疲劳,同时行髋膝关节伸屈活动,逐渐由被动到主动,可辅以关节康复(CPM)机活动,避免屈髋大于90°,各种活动以不感到疲劳疼痛为度。

治疗结果

本组78例患者中有5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6.41%。5例患者有患侧肢体突然肿胀,患肢疼痛,静脉血栓部位压痛等症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经溶栓、抗凝、康复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并发肺栓塞。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部周围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DVT发生的原因有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4]。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全面的综合评估,能够及时发现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学习预防DVT的方法及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平衡膳食,合理用药,严密观察,应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患者系统地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地降低了DVT的危险因素,减少了DVT的发生。本组发生率6.41%。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1]吴庆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1):9-11.

[2]杨刚,吕厚山,高健,等.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5-27.

[3]曹洪,李伟,谢祥仁,等.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概况.医学综述,2008,14(2)∶275-278.

[4]段清萍,唐树清,叶彩霞,等.预防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外科护理,2007,13(17):1611-1612.

猜你喜欢
髋部患肢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