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油量黄籽杂交油菜品种湘杂油631的选育

2011-02-10 23:30陈社员官春云王国槐李栒刘忠松
作物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甘蓝型含油量油菜

陈社员,官春云,王国槐,李栒,刘忠松

高含油量黄籽杂交油菜品种湘杂油631的选育

陈社员,官春云,王国槐,李栒,刘忠松

(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长沙 410128)

湘杂油631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黄籽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黄籽率稳定在90%以上。试验表明,湘杂油631平均产量达2 468.4 kg/hm2,比对照增产13.84%,种子含油量为45.8%,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高3%~5%。介绍了湘杂油631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黄籽油菜;育种;湘杂油631

增加菜油产量是种植油菜的最终目的。在相同遗传背景下,一般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含油量普遍高于黑籽油菜,同时还具有种皮薄,色素、纤维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低,油质清澈透明,菜饼蛋白质含量高,商品菜籽易感观识别等特点,便于产业化开发[1]。因此,高含油量黄籽油菜对显著提高油菜种植效益和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育成高含油量黄籽油菜品种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的重要目标。国内外已有较多育种单位育成了一批黄籽油菜品种应用于生产。湖南农业大学油料所在黄籽油菜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通过系统选育和甘芥种间杂交,成功育成了黄籽不育系和恢复系及一批高含油量黄籽育种材料,其中黄籽品种湘杂油631在区试、生产中表现优异,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生产上得到较大面积推广应用。

1 选育经过及区试表现

1996年3月在湖南农业大学油菜田原始材料圃95-733小区内发现典型核不育株后,用来自湘油13号中分离出的黄籽材料(田间编号95-631)进行测交,夏繁时发现此黄籽材料保持其不育。通过不断回交、定向选择,于1999年育成稳定的核不育黄籽不育系HA,黄籽率达98%以上。在选育不育系的同时,1997年春,用湘油13号分离出的黄籽材料与能使该核不育材料育性恢复的95-753(欧洲油菜)杂交,之后通过回交转育、夏繁加代、黄籽性状定向选择及严格的恢复率和品质筛选,育成稳定的黄籽恢复系,黄籽率在97%以上,含油量47%。配制的杂交组合杂631恢复率达到98%以上,黄籽率稳定在95%左右,含油量超过45%,定名为湘杂油631。与此同时,新育成的黄籽恢复系563种子含油量达50%,新组合杂563含油量超过48%。

湘杂油631品种2003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产量2 153.1 kg/hm2,较对照品种湘油13号增产8.66%,增产显著,8个试点中有7个点比对照增产;2004年继续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产量2 783.7 kg/hm2,比对照湘油13号增产19.01%,增产极显著,8个试点均比对照增产。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 468.4 kg/hm2,比对照增产13.84%,平均产油量1 131 kg/hm2,比对照增产32.9%。

在湖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湘杂油631产量达2 325 kg/hm2;在新品种展示中,其产量为2 550 kg/hm2。在澧县、临澧、鼎城、临湘4县区进行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512.1 kg/hm2,比对照湘油15号增产11.10%,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

2 品质性状及特征特性

2.1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湘杂油631种子含油量为45.8%,芥酸含量0.16%,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26.5μmol/g。其中含油量比一般品种高3%~4%,油质清亮。

2.2 主要特征特性

湘杂油631属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新品种,全生育期220 d左右,比湘油13号迟3 d左右。长沙地区先年9月播种,翌年5月10日左右成熟,可作三熟或二熟栽培。子叶较大,幼苗半直立,叶片较大,叶色淡绿,繁茂性中等,叶较圆,叶缘缺刻,裂叶少,叶柄长度较短,茎秆坚硬,抗倒性较强。株高180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9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350个左右,主花序有效角果数75个左右,角果较长大,每角粒数23粒,千粒重4 g,黄籽率95%以上。

冬前长势中等,田间繁茂性较好,较耐寒抗倒,春季低温阴雨结果好,田间分段结实现象少。在湖南省区试中,菌核病平均发病率为2.97%,病情指数为1.84,病毒病发病率为1.01%,病情指数为0.62。由于抗病力强,成熟时落色好。

3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湘南9月下旬,湘中9月中下旬,湘北9月上中旬;直播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湖南省周边省区可参照同等纬度地区级播期。

(2) 移栽。苗龄30~35 d,叶龄6~7叶及时移栽到大田,密度12万株/hm2左右。

(3) 施肥管理。施足基肥,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基肥、腊肥多施有机肥。苗期追肥1~2次。必须施用硼肥,用量15 kg/hm2。中耕1~2次。冬前注意防治蚜虫和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

(4) 成片种植,确保品质,单收单加工。

4 育种体会

(1) 种皮颜色与种子含油量。育种实践中发现,一般黄籽含油量比黑籽高3%~5%,但并不是种皮越黄,含油量越高,真正含油量高的种子是黄中略带黑的杂黄、饱满度好的种子,有些金黄的种子含油量不但不高,反而比黑色种子低。

(2) 黄籽油菜的育种方法。主要是从现有黄籽材料中通过连续单株选择并配合含油量筛选获得稳定的黄籽材料,但应注意连续自交易导致农艺性状退化。将黄籽性状转移到黑籽材料中以杂交方法为主,同时用黄籽材料进行回交,后代获得黄籽材料的频率较高。

(3) 黄籽性状的遗传。黄籽不育系HA及黄籽恢复系用黑籽材料与之杂交,杂种F1均为黄籽。详细的遗传研究正在进行中。

[1]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等.甘蓝型纯黄籽油菜新品系YR5602的选育[J].种子,2007,(4):87-90.

[2] 张永泰,李爱民,蒋金金,等.新型黄籽甘蓝型油菜的获得及其遗传规律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3):302-306.

[3] 张子龙,陶士珩,李加纳.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苗期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2007,(5):837-842.

[4] 刘显军,袁谋志,官春云,等.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遗传、基因定位和起源探讨[J].作物学报,2009,(5):839-847.

[5] 鲁坤存,刘淑艳,郭家保,等.芥甘杂交选育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6-119.

[6] 陆赢,刘忠松.油菜原花色素形成与种皮颜色的关系[J].作物研究,2009,23(3):328-330.

责任编辑:黄燕妮

Breeding of Xiangzayou 631 with Yellow Seed and High Oil Content

CHEN She-yuan,GUAN Chun-yun,WANG Guo-huai,LI Xun,LIU Zhong-song

(Oil Crops Institute,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Xiangzayou 631 bred by Oil Crops Institut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s a new double low rapeseed hybrid with yellow seed, double low and high oil content. Its yellow seed rate remaines stable at 90%.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ing technology of Xiangzayou 631 in the regional test of Hunan Province.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yield reached 2 468.4 kg/hm2, increased rate was 13.84%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seed oil content is 45.8%, higher 3%~5% than the rapeseed varieties in Hunan.

Yellow-seed rapeseed; Breeding; Xiangzayou 631

S565.403

B

1001-5280(2011)06-0554-02

10.3969/j.issn.1001-5280.2011.06.05

2011-08-26

陈社员(1956-),男,湖南祁东人,研究员,从事油菜育种研究。

国家现代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油菜重大专项。

猜你喜欢
甘蓝型含油量油菜
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InDel连锁标记开发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利用SNP芯片构建甘蓝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及含油量性状QTL分析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选育和栽培技术
油菜烩豆腐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对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高油油菜育种研究荣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索氏提取法测定黏红酵母含油量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