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2011-02-11 00:46赵家美吴克安云南省沾益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0期
关键词:鸡痘革兰氏病鸡

文│赵家美 吴克安(云南省沾益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年8月,云南省沾益县某鸡场饲养土杂肉鸡1500只,8周龄时鸡群突然发病,两天内发病358只,其中死亡165只,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后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分离和生化试验,诊断为鸡葡萄球菌病。由于采取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症状

患鸡精神沉郁,呆立,不愿活动,两翅下垂,缩颈,眼半闭呈嗜睡状。羽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废绝。少数部分鸡下痢,粪便呈水样、灰白色或黄绿色。特征性症状:病鸡在翅膀根部与尖部有多处破溃,流出黄色黏液,局部发炎、坏死或干燥结痂(呈暗紫色)。部分鸡胸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水肿,有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液,外呈紫色或紫黑色,触摸有波动感,局部羽毛脱落或用手一摸即脱掉。皮肤破溃后流出褐色或紫红色的液体,使周围羽毛又湿又脏。

二、剖检变化

死亡鸡只营养中等,被毛无光泽,污秽不洁,两侧或单侧翅膀根部或尖部有破溃,流出黄色黏液,并附有薄的结痂,有的鸡只胸部及大腿内侧出现水肿,呈弥漫性;尾根部有破溃糜烂。内脏器官变化不够明显,仅个别病例在肝、脾有坏死灶,肠管发炎,内容物为水样。

三、实验室检验

1.分离、培养、镜检。取病死鸡的血液、皮下渗出液、肝、脾,雏鸡卵黄囊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呈球形,单个成对或成葡萄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菌。将病料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经37℃培养24小时后琼脂平皿上形成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不透明、灰白色的直径1~3微米的圆形小菌落,此菌落超过24小时培养可由原来的乳白色变成金黄色。血琼脂平皿上,菌落呈β溶血。在肉汤培养基中,经37℃24小时培养呈轻度一致浑浊生长,48小时液面形成薄的菌环,管底有少量沉积。取以上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呈双葡萄状排列革兰氏阳性球菌,肉汤培养基上呈单个散在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2.生化试验。不能分解鼠李糖和肌醇, 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产酸不产气;靛基质试验阴性,尿素酶试验阳性。

3.药敏试验。取分离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对卡那霉素、青霉素高敏,对庆大霉素、磺胺嘧啶中敏,对土霉素、链霉素低敏。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为鸡葡萄球菌病。

四、防治

1.消毒。隔离病鸡,搞好鸡舍清洁卫生,每天坚持用0.2%~0.3%过氧乙酸和新洁尔灭喷雾带鸡消毒两次(每立方米空间20~30毫升),病死鸡深埋。

2.治疗。用卡那霉素、青霉素拌入饲料或饮水中,对全群鸡进行治疗,连喂5~7天。并隔离重症病鸡,逐只对病鸡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每只鸡肌肉注射5万~10万国际单位/次,每天两次,连注2~3天。

五、小结

采取以上综合防制措施后,本次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由于葡萄球菌病是一种环境性疾病,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避免皮肤发生外伤。创伤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鸡饲养过程中,保持鸡笼、网具和鸡舍的光滑平整;饲养密度不要过大,避免拥挤,适时断喙,防止鸡群互斗和啄伤。

2.做好皮肤外伤的消毒处置。在断喙、带翅号、剪趾及免疫刺种时,要做好消毒工作。

3.适时接种鸡痘疫苗。预防鸡痘发生,从实际观察中表明,鸡痘的发生常是鸡群发生葡萄球菌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平常做好鸡痘免疫十分重要。

4.搞好鸡舍卫生及消毒工作。生产实践中,对鸡舍场地、用具进行按期的预防性消毒,以杀灭散布在环境中的病原体,从而避免疫病的发展和蔓延。

5.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必要的营养物质,供给足够维生素和矿物质;禽舍内要适时通风、维持干燥,有适当的光照,增强鸡只的抗病力。

6.免疫接种。为了防止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可用葡萄球菌多价苗给20日龄左右的雏鸡注射。

猜你喜欢
鸡痘革兰氏病鸡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浅析秋冬季鸡痘的预防及控制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谈秋冬季鸡痘的预防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