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50例体会

2011-02-11 04:36彭春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疝环精索疝囊

彭春平

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卫生院,江西 新余 338000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是唯一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及腹肌缺乏锻炼等易致肌肉萎缩,加之合并慢性心肺疾患、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等因素,致老年人腹股沟疝发生率较高。我院近2年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其中男45例,女5例。年龄62-83岁,平均68.5岁。病程1-20年,其中单侧斜疝40例,直疝5例,双侧斜疝2例,复发疝3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2例,高血压6例,前列腺增生症9例,糖尿病2例。

1.2 治疗措施

1.2.1 围手术期处理

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慢性心肺疾患、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及有低蛋白血症、顽固性腹水、糖尿病等疾患者,因此进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待全身情况改善后再手术,很有必要。

1.2.2 修补材料

修补材料选用美国BARD公司及江苏华利普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疝修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和组织相容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守。

1.2.3 麻醉及手术方法

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前2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自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至耻骨结节为切口部位,长约4~6cm,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注意保护其下的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在其深面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外侧至腹股沟韧带,内侧达联合肌腱及腹内斜肌,钝形分离切开提睾肌,提取精索,并与其后组织分离4~6cm,寻及疝囊,钝形游离至高位,在距腹膜外脂肪约2~3cm处横断疝囊,若疝囊较小可不切开,以免渗血,近端缝合成一小疝囊,把网塞与疝囊缝合后,推入疝环,回纳入腹,嘱患者咳嗽,网塞不突出为宜,若缺损过大,可缝合腹横筋膜数针,缩小疝环,再置网塞或并用缝固的两个网塞,使之与疝环相匹配,再将网塞与腹横筋膜及周边组织缝合固定,据内、外口间距适当修剪补片,并置于精索后充分展平,使之覆盖在腹横筋膜表面,并与腹股沟管后壁周围组织间断缝合一圈,内环处仅容精索通过,下方缝合于髂耻束上,精索复位后,再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肤。术后伤口常规压沙袋4~6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5天及必要的止痛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本组50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30~90分钟,平均40分钟,患者术后6~8小时离床活动,术后一周拆线出院,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出现。随访3~20个月,未见复发病例。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是唯一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以Bassini疝修补术为代表的传统疝修补术,在既往的百余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彰显出了其明显的不足之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广泛开展的疝手术,被称为疝外科界的里程碑[1],并逐渐成为疝外科的主流术式。(1)传统疝修补术均是将腹股沟区的筋膜、肌肉、韧带等组织强行拉拢缝合修补加强缺损和薄弱区,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而且操作复杂,创伤大,同时存在较大的张力,致术后疼痛时间长,恢复慢,并有较高的复发率;(2)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多不切除疝囊,而是行疝囊高位分离,内翻入腹,用人工材料填压疝环、修补腹壁缺损或薄弱处,所用的人工材料聚丙烯,其具有很好的组织相溶性,能快速在体内纤维蛋白凝胶作用下与组织粘合固定,相对粗糙的表面能促进纤维母细胞进入补片内生长,形成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层,有效地修补腹壁缺损或薄弱处[2],从而明显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总而言之,这一术式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它不仅拓宽了手术适应证的范围,简化了手术步骤,易于掌握,而且具有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基层医院并没有条件的限制,应当推广应用。

[1]李福年,周荣祥,李扬.腹壁与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0-520.

[2]刘强,武彪,杨兴龙等.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参数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5-6:58-60.

猜你喜欢
疝环精索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精索静脉曲张会引起不育吗?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精索静脉曲张不会影响性生活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