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用菌菌种市场管理

2011-02-12 23:32孙宝荣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3期
关键词:品种登记菌种食用菌

孙宝荣

(牡丹江种子管理处菌种管理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种子法》等有关法规,维护菌种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伪劣菌种、无证生产或无证经营菌种、虚假宣传和乱引乱繁菌种等违法行为;提高食用菌供种质量;确保菌种市场安全;促进牡丹江市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做好菌种市场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菌种管理工作的保障。要想做好食用菌菌种管理工作,执法人员不但要熟悉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掌握食用菌相关知识,只有懂食用菌才能真正管好食用菌菌种。因此,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是做好菌种管理工作的保障。由于我们这支执法队伍大多数执法人员都是以学农为主,真正了解食用菌、懂得菌种知识的并不多,而菌种管理的专业性又很强,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认真细致研读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法条,又要熟悉专业技术知识,为更好的管好菌种市场和处理好菌种案件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菌种管理工作。

2 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方法:

一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请教专家,弄清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从工作中学习知识,从实践中掌握技术;

二是在菌种生产旺季,全体执法人员深入菌种生产企业,学习菌种培养基生产、拌料、灭菌、接菌和菌种培养等生产技术,全程参加了木耳菌一二级菌种的生产,从菌种生产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与解决方法;

三是聘请食用菌专家对“菌种生产经营过程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专题讲座,从老师的讲座中吸取经验和寻找处理菌种投诉案件的有效方法;

四是执法人员在全出进行专题解读《菌种管理办法》和食用菌基础知识,在提升执法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全体职工的知法懂菌业务素质。

2 搞好调研摸清菌种市场情况

搞好调研摸清菌种市场情况,是做好菌种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由于体制原因,多年来,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一直由供销社和“食用菌协会”按照“土特山产品”管理而没有纳入农作物种子管理系列,导致食用菌菌种的选育、生产、经营,长期处于有归口行业无行政执法主体管理的状态。经过近几年的工作摸索,搞好调研究是做好菌种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搞好调研摸清情况:(1)对菌种生产经营企业的登记考察;(2)对本地县(市)食用菌协会的走访座谈;(3)走访食用菌栽培的菌农,征求菌农意见。

通过调查摸底,了解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和食用菌菌种整体状况;摸清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情况;品种应用情况;掌握食用菌菌种企业基础设施情况;食用菌菌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菌种市场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菌种管理工作重点,为全面规范食用菌菌种市场、强化菌种生产、经营行为管理;维护菌种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全面提高菌种生产质量,保障食用菌产业安全稳步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3 认真研读法律法规搞好宣传

认真研读法律法规搞好宣传,是实现菌种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基础。前些年,食用菌菌种基本处于管理没有机构,品种随意改名,生产没有规程,经营竞争无序,质量无人问责的自由状态。各食用菌协会和菌种企业以赢利为目的,盲目推广随意经营,导致菌种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菌农投诉无门索赔无望的局面。因为长期无人管理菌种,也导致菌种企业根本不知道国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2006年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颁布实施,食用菌菌种管理工作才真正引起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重视。2006年牡丹江市农委才授权市种子管理处管理菌种,同年我们设立了食用菌菌种管理科,行使菌种执法权,同时各县市种子管理部门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也把菌种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为了认真宣传、贯彻、执行《种子法》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提高菌种企业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和和广大菌农的知法维权意识。全面规范菌种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几年来,我们采取各种办法加强《种子法》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宣传。一是通过电台、报纸宣传扩大宣传面,让菌种企业知法、懂法、守法;二是撰写相关文章让广大菌农知道《种子法》了解《菌种管理办法》;三是发布《菌种购种须知》提高菌农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四是通过每年的“农村科技大集”和菌种执法检查向农民分发法规宣传资料扩大法律法规的宣传面。五是通过菌种工作会议学习探讨法规,提高企业老板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种子法》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效地提高菌种企业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和和广大菌农的知法维权意识。使牡丹江食用菌菌种市场逐步走上企业守法、菌农懂法、生产规范、经营合法、质量可信、市场有序的依法治种的氛围。因此说,认真研读法律法规搞好宣传,是实现菌种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基础。

4 确定管理工作重点管好菌种市场

确定管理工作重点是管好菌种市场的前提。要想管好菌种市场,就要针对菌种市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工作重点。根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市场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相应的菌种市场管理的新重点、新方法、新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规范菌种市场、强化对菌种市场的监管。确保食用菌产业安全和广大菌农的利益;全面规范品种和菌种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菌种质量保证菌农用种安全,促进全市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5 抓好品种登记提升菌种质量

实施品种登记是规范市场提升菌种质量的有效措施。2006年我们对全市食用菌品种做了一次调查,当时全市食用菌应用品种达134个(不完全统计)。为了规范食用菌品种,改变食用菌市场品种“多、乱、杂”的混乱局面,切实保护广大菌农利益。自2006年,我们在全市施行了“食用菌菌种登记管理制度”,成立了“牡丹江市食用菌菌种品种登记委员会”,制定了《牡丹江市食用菌品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食用菌菌种品种登记试验管理办法》、《食用菌登记试验调查项目》和施行了《食用菌登记品种公告制度》。在全省第一个实施食用菌菌种品种登记制度。支持和协助菌种企业编制好品种栽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技术服务资料,做到良种良法一起推,让广大菌农真正了解品种特性掌握栽培技术。要求各菌种生产、经营、代销企业,严格遵守品种登记制度,真实地向菌农介绍宣传所售品种的信息,做到:不盲目引入品种、不夸大宣传品种、不欺诈销售品种、不生产销售未经登记品种。这项工作的开展,使我市受到了省多种经营管理站、省种子管理局的肯定,得到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支持。

通过品种试验、示范、登记和登记销售,先后有41个菌种品种参加登记试验,有11个品种获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21个品种获得牡丹江市食用菌菌种登记委员会登记通过。使全市食用菌品种由原来的134个减少到目前的30几个。为全市广大菌农准确的选用菌种品种提供了保障,有效的规范了食用菌菌种市场,食用菌菌种供种质量明显提高,品种“多、乱、杂”的混乱局面得到有效遏制,菌种投诉案件明显下降。所以说,实施品种登记是规范市场提升菌种质量的有效措施。

6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市场监管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是管好菌种市场重要手段。菌种管理工作,抓好市场监管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管好市场,我认为应重点加大食用菌母种和二级菌种生产质量监管,加强对菌种经营市场的监管。做到“六查”“六坚持”

“六查”:一查菌种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格和条件;二查菌种生产企业生产的品种是否通过登记;三查菌种生产质量是否合格;四查《菌种生产经营档案》建立情况;五查菌种标签包装是否规范;六查企业菌种质量保障措施和各项制度建立情况。

“六坚持”:一检查菌种生产企业,到车间进培养室;二检查菌种品种,核对品种登记台帐和登记证书;三检查菌种质量,从一二级菌种入手分批次现场抽查;四检查菌种档案,确认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五检查菌种标识,核对标签包装标注项目是否规范真实;六检查企业规章制度建立,看措施的可靠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制度建立的完整性。

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违规生产销售有质量隐患菌种等违法行为,为保证食用菌菌种生产安全和我市食用菌产业安全做出贡献。

7 健全制度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健全制度是菌种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的保证。建立健全食用菌菌种管理制度,有利于更好的规范菌种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菌种市场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规范菌种企业生产经营的保证。严格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是全面加强菌种品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菌种市场监管的保障。近年来市种子管理处先后制定了:《食用菌菌种品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食用菌菌种登记试验管理办法》、《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管理制度》、《食用菌菌种经营档案管理制度》、《食用菌菌种标签包装管理制度》和《菌种企业基本情况登记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全市菌种企业各种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菌种档案建立的真实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自觉性得到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多数企业及时印制更换了标注规范的菌种标签和包装,使企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了。为全面加强了对菌种品种、菌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菌种市场的监管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品种登记菌种食用菌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强化登记许可审查 严格规范品种命名我国品种登记许可质量提升
强化登记许可审查 严格规范品种命名 我国品种登记许可质量提升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研讨会在山东召开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探讨办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相关要求
不同菌种发酵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