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植物配置问题的探讨

2011-02-12 23:32徐学敏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3期
关键词:花灌木绿地绿化

徐学敏

(穆棱市园林处,黑龙江 穆棱 1575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型成片的规模化居住区模式逐渐取代了旧有的老式居住格局。在渴望回归自然、呼唤生态文明的今天,居住区绿化成为人们最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载体。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绿化又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整体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居住区植物配置应遵循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1.1.1 因地造景,因势造景。植物配置首先要与总体布局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巧于因借周边景物,将地形、建筑、道路、场地、小品、植物及周边环境等要素综合地进行景观设计。这一点在北方居住区环境中尤其重要,因为在北方万物萧索的冬季,如果没有其他景观要素陪衬,植物景观必然单调乏味。首先要设计好景观框架,使植物配置与其他景物相得益彰。其次依据地形起伏程度,水面曲直变化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欣赏要求,合理进行植物空间划分。使舒朗的大空间与精致的小空间共同组成不同的绿化景观序列。运用不同植物材料、栽植形式创造出不同的优美空间。

1.1.2 适地适树。首先应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使之与栽培环境相适应,以保证植物的成活和正常生长。只有长势良好、生机盎然的园林植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最成功地实现其景观主旨。所谓“姚黄魏紫,各有其美”,植物选择上应具有特色,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为辅,这样既能体现地域特色又能降低绿化与养护成本。例如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乔木如云杉、红松、樟子松、白桦、色木槭、山槐、水曲柳、暴马丁香、山荆子、山里红、椴树、蒙古栎等;灌木如丁香、兴安杜鹃、风箱果、山梅花、鸡树条荚蒾等。可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资源,丰富植物配置景观,彰显个性特色。

其次园林植物配置要与其空间环境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植物组织空间,分隔空间、遮蔽空间等作用。植物可衬托建筑、水体、山石、小品等景物,对组织空间起到重要作用。如假山旁的植物配置,以土为主的假山,乔灌木可以错综配植,品种可以多一些,体现自然山林情趣;以石为主的假山,花木配植宜疏,以欣赏叠石和树木的姿态美。不同空间之间可通过自然或规则式栽植植物加以分隔和过渡。对视野零落的地方,可运用致密的树丛加以遮蔽,以达到“嘉则收之,俗则屏之”的目的。

1.2 因时制宜原则

1.2.1 远近期结合。植物配置应将速生植物与慢长植物搭配,以解决远近期过渡问题,但配置时要注意不同树种的生态要求,使之成为稳定的植物群落。从长远效益考虑,应根据成年植物冠幅大小决定种植距离,如注重近期绿化效果,则可适当密植。在一定时期后予以移栽或间伐。

1.2.2 季相交替结合。充分利用植物的色、香、姿、韵等观赏特性及时空变化规律创造环境之美。作为居住区绿地,并不是要求每块绿地兼顾四季景观,而应根据主题思想,突出重点,打造各个不同的景观空间。以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做到一条带一个季相,或一片一个季相,或一个组团一个季相。如由垂柳、金冠榆、山杏、连翘、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梓树、玫瑰、金山、金焰绣线菊、宿根花卉、艳丽草花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五角枫、火炬树、珍珠绣线菊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云杉、白桦、连翘、红瑞木、卫矛等组成的冬季景观。“深红淡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教一日不花开。”诗中的四时有花在北方难以做到,但四时之景不同却可以做到。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1.3 满足功能性原则

1.3.1 居住区绿地的园林性质和使用功能。居住区绿地主要功能是蔽荫、观赏、休憩、活动及改善居住区内小气候。因此应综合考虑居民活动规律、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生态良好、方便舒适、宁静优美、赏心悦目的居住区生活环境。

1.3.2 绿量最大化的要求。居住区内除必要的活动空间外,都要覆盖绿化。包括停车场、建筑散水都要千方百计绿化,阳台、墙面要进行垂直绿化,尽可能增加居住区绿化面积。

1.3.3 植物选择的一般性要求。鉴于居住区绿地的园林性质和主要功能,植物配置中应选择树冠荫浓,树形美观、色彩丰富、清香淡雅、寓意美好且无毒、少针刺、无刺激性异味的树种。因北方地区要考虑冬季采光问题,因此居住区树种应以落叶乔木为主,常绿乔木为辅。使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

1.3.4 居住区植物群落组成。提倡乔、灌、藤、花、草组成立体植物群落。植物种类的选择依据不同空间特点,因地制宜加以取舍。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包括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果树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月季灌丛、丁香树丛、玫瑰灌丛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松柏林等。草本花卉应以地栽为主,扩大宿根花卉、湿生花卉、水生花卉等的应用。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2 居住区植物配置要求

植物平面配置方式分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现代风格的居住区常以多层和高层建筑群为主,宜采用简洁、明快、开朗、活泼的配置方式。

2.1 按照空间特点,选择植物配置方式

2.1.1 居住区外围绿地。居住区周边绿地是小区和周围环境相分隔的绿色屏障,起着隔音、防尘、防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应选用冠大干高的落叶乔木与常绿树及开花灌木相配置,如条件允许,树木行数在3行以上为好,要注意林带的整体连续性和完整性,以保持居住区环境的清新和安静。若小区的一面临江、河等水体,则可按滨河绿地形式设计。

2.1.2 居住区公园绿地。除道路、广场、活动场地和建筑、小品外,做到应绿尽绿,做到黄土不露天。植物配置要多样化,应选用夏季遮荫效果好的落叶大乔木,结合活动设施布置疏林草地,利用绿篱分隔空间和围合绿地,利用树木的季相变化以及观花、观果、观叶、观形及植物色彩等特性进行合理配置。公园外围可以成行或成片种植大乔木,以减弱喧闹声对居民的影响。

2.1.3 居住区小游园绿地。小游园内常设置散步道及专为老年人和儿童开辟的游戏和活动场地,因此要种植遮荫乔木及观赏价值较高的花灌木,避免选用带刺或有毒、有污染的树种。平面布局根据用地情况可采用规则式、自然式或混合式。

2.1.4 组团绿地。组团绿地利用率较高,绿化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不同组团绿地应选用不同种类的树木花草及栽植形式,使其与组团内其它景观要素和谐搭配,形成不同格调,强化组团特征。

2.1.5 宅旁绿地。行列式住宅形成的宅旁绿地,常在建筑的南北面形成狭长形的绿化带,并被入户路口所分隔。住宅阳面应以栽植落叶乔木为主,利于采光,在楼房北面,由于地下管道较多又背阴,应选用耐阴的花灌木及草坪、花卉,也可用绿篱围合一定范围的空间,以增强层次感和景观效果。住宅东西两侧种植高大乔木可防夏季东、西日晒。西和北面可种植一些枝条茂密的乔木以阻挡冬季风寒。为不影响采光,高大乔木应距建筑5m以外栽植。

多层单元式住宅由于建筑层数高、密度大、宅间距离小,其四周的绿化一般以草坪为主,其上种植乔、灌木和草花。实践中以绿篱或开花灌木围合院落或栽植模纹图案,可增强高层居民的俯视效果。

2.1.6 道路绿地。区级道路与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整齐栽植或丛植乔、灌木,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的带状绿地,起到防尘和隔音作用。宽度在3~5m的小区道路两侧可采用小乔木及花灌木,北方可选用山楂、山杏、山槐、梓树及其他树形较好的果树等小乔木,丁香、榆叶梅、锦带等花灌木,形成乔灌间种的特色道路。宽度在2m左右的宅旁小路,两侧应栽植低矮的花灌木、剪形树或种植花草,栽植地点应距路边0.5~1m 。

2.1.7 公共建筑周边绿化。小区内配套公共建筑,如商店、托儿所、学校等,应按照建筑的各自功能选择相应绿化植物及栽植方式。

2.2 运用美学规律,创造优美景观

在自然式布局当中,植物的栽植形式,应根据地形、地势进行总体布局。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的形式进行孤植、丛植和群植等,创造不同景观和意境。

2.2.1 明确主题,创造意境。根据植物的特性和人们赋予植物的品格、气质进行植物配置,创造不同的园林空间氛围,表现出鲜明的意境。

2.2.2 整体统一,注重变化。园林植物配置,应当从大处着眼,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具体设计,形成多样而统一的整体。每一空间的植物应丰富而不乱,多样而统一。骨干大乔木树种选树要单纯,非骨干树木,则不宜过于单纯,否则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

2.2.3 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一个空间内的植物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多树种配植,注意突出主题,切忌平均分配。乔木、灌木组成树丛、树群时,要疏密相济,不可进行等距离栽植。空间应形成虚实对比,体现自然意境。一般地说,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栽得稀疏些,或者选择树干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或者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以保持透视线。相反则可密植。

2.2.4 注重植物空间的整体感。植物与植物组合时,应避免空间的琐碎,力求形成整体效果。一个饱满的植物群落中的每一种植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形成一个整体块面效果,植物种类不宜过多,开花、矮小、耐修剪的花灌木及新兴彩叶植物应占较大比例。如榆叶梅、小叶丁香、水腊、连翘、玫瑰、绣线菊、锦带、宿根花卉等,使之形成各种颜色的大色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追求整体块面效果而不顾植物生长规律和工程造价,以免植物生长不良和浪费资金。

2.2.5 注重线形变化的韵律感。选用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不同树形的植物,如云杉、黑松、杜松、垂柳、山杏、白桦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选用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自然式园林树丛的林缘线不宜平直,也不可过于曲折、琐碎。通常运用花灌木进行边缘栽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

2.2.6 注重其他美学规律。植物配置时还应注重运用对比、调和、均衡、稳定、比例、尺度等其他美学规律。总之,居住区植物配置应以其审美的观赏性和绿地的实用性为准则。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好坏,不仅依赖设计还要与供苗、施工、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达到预期景观效果。

[1] 冯美瑞.北方城镇园林绿化实用技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吕晨,周华春.增加小区环境绿量创造人居绿色空间[J].中国园林,2000(2):68.

[3] 周武忠.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 林晓君.浅析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J].科技资讯,2007(11).

猜你喜欢
花灌木绿地绿化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园林绿地花灌木修剪要点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花灌木在铁岭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凯里市花灌木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